生态化习作教学评价初探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19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者,遵循万物本真规律之谓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天性”“追求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为习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态化习作教学评价,主张把习作评价中教师、学生、环境、资源等诸多要素看成一个整体,把评价的过程视为学生主动、互动的建构过程,主张以生态的视角重构习作教学的评价过程。笔者结合十余年生态习作教学实践研究和几十个实验班的实践展开论述。
  一、确定生态习作评价标准
  “什么是好作文”?不同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好词好句说。”“拟题精妙说。”“构思精巧说。”“选材新颖说。”……说法层出不穷,学生无所适从,给习作教学造成了一些困扰。
  被誉为“小学生最萌诗”的《秘密》在几年前曾爆红。诗歌短小,语言直白,但字里行间的那份纯真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秘密
  万奕含
  妈妈说我捡来的/我笑了笑/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怕妈妈伤心
  我知道/爸爸姓万/哥哥姓万/我也姓万/只有妈妈姓姜
  谁是捡来的/不说你也明白/嘘!我会把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
  儿童天生具有言说的欲望和言语的个性,习作评价标准要贴近儿童,回归生态。我们建议,要在师生和家长中开展“好作文标准大讨论”,统一思想,把儿童标准作为习作评价的标准。对学生来说,“真情实感、文通句顺”就是好文章,真实、好玩、有个性等都属于生态习作倡导的标准,不要以高、大、上、美、长、巧等反生态的标准要求学生。
  二、确立“一文一得,得得相连”的评价目标
  生态化习作评价目标的设定,应充分考虑“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凸显儿童作文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以学定教”,更要聚焦目标,联结成线,建立起符合“生态链”的目标序列,追寻“一文一得,得得相连”的系统效应。
  1.“深挖一口井”,一文一得做扎实
  习作评价目标,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面面俱到。我们要把焦点投向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的真问题,对照课标系统梳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炼典型问题,确定评价目标。
  在五年级一次习作教学前,我向学生布置买菜、烧菜的实践作业,之后指导学生将这件事写下来。在评改习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具体地把事情写下来,但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把“记一次买菜”等类似的话题直接用来当题目,缺乏个性。对照年段目标,我把习作评改目标定为“个性化拟题”。修改后,学生拟的题目令人惊喜:
  《家庭厨师的酸甜苦辣》《出洋相了》《真累》等,主题是感恩父母平日的辛劳。《第一次自己做菜》《我的厨房我做主》《承包厨房》等,主题是为自己的自立而自豪。《锅碗瓢盆交响曲》《第一次当家庭主男》《美味佳肴出锅了》《与厨房零距离》《记一件有趣的事》《父子齐上阵》《怪味菜》等,主题是表现做家务的乐趣。《“食神”第二》《我成功了》《满汉全席》等,主题是表达自己成功的喜悦。《团结就是力量》《学会打下手》《做配角的味道》等,主题是感悟做家务中的道理。
  ……
  “做一次习作将一种文做通,下次再做别一种文,如此便做一篇得一篇的好处。”梁启超先生的观点值得借鉴,评一次习作,也要聚焦将一个重点目标落到实处。
  2.“瞻前顾后”,得得相连成整体
  习作评价目标是个生态系统,要用整体、联系的视野去架构、优化。小学阶段累计安排了多个习作话题,分别被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叙事”话题、“写景”话题、“写人”话题等被安排了多次。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教学要求的前后联系等,梳理出历次同话题习作的重点评价目标,以期取得整体效应。如,统编本教材“写人”话题评改目标梳理如下:
  习作教学评价目标的确定,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拾级而上,从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需要达到的习作教学整体目标着眼进行总体考虑,通盘计划,累进提升,即“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三、创新“自由对话式”的互动评价方法
  传统的习作教学评价流程,主要是学生习作、教师打分写评语或集体讲评等单向对话模式。笔者主张教师、学生和其他读者之间,形成自由互动、自由对话的氛围,改变教师、学生的两元对立关系,在自由的对话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又可以呈现下水文,成为被评价的对象;学生既是作者,又能转换成读者、评改者、反思者。生态习作教学评价,主张“相信孩子”“平等對话”“顺势而导”,使学生成为整个过程的主体。
  1.“大珠小珠落玉盘”,平等对话齐分享
  生态习作教学评价,重视自评、伙伴评、师评、家长评、网络读者评价、二次反思以及互动……在平等对话中,点燃学生的语言意识和动力。
  在笔者坚持十余年的“小组作文”“网络作文”等课题实践中,习作教学诸多主体协作参与评改的情形已成常态。
  在小组习作中,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早春的使者》描写迎春花。按照流程,先进行小组同伴互评,然后进行家长、老师、学生等对话,最后由作者进行自评反思。主要的评价过程如下:
  学生点评:我觉得小毛的这篇作文写得很好,开头设置了悬念,中间对迎春花的描写重点突出,结尾留有余味。他对迎春花的细节描写很深入,与其他植物进行比较的写法,值得我学习。
  学生点评:小毛的这篇作文重点突出,观察很仔细,关于迎春花描写的细节很打动我。他还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写得很生动。
  教师评价:小毛的作文,一如既往保持高水准。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是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细节描写要深入,建议大家重点讨论这个目标。例如,小毛同学的一些细节描写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两天再去看迎春花,已经开得密密麻麻了。花朵密缀枝头,有害羞半开的,有傲然怒放的,还有成群结队的花骨朵。远远望去黄澄澄一片,近看犹如翠玉上镶嵌着万点金,更有一股扑鼻而来的清香,真像白居易的诗‘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一样……写得细腻,有色有香,又有联想。请同学们重点关注。”
  学生自评:我觉得这篇作文写得蛮不错的,主要是把迎春花的外形、颜色、香味等特点写具体了,还写了自己的感想。修辞手法我自己没特别留意,但是细节描写我重点花时间写了,因为这是这次作文的要求。作文中还有不少错别字,下次,我要把作文当成向同学介绍迎春花那样,有画面感就更好了。
  家长点评:孩子的这篇作文我挺喜欢,抓住了迎春花的特点,像用放大镜一样,把迎春花的颜色、质感、外形和叶子的颜色对比写具体了。我把文章发到朋友圈分享,很多朋友点赞了。
  ……
  平等对话,主题评价,师生、生生、家长等之间自由协作式的互动,形成作文生态系统中多要素互动的“生态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2.共生共融,团队互助共成长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讲,学生听,学习效率约为20%;学生合作讨论,学习效率约为50%;学生教学生,学习效率达90%。生态习作评价,注重生态场内部,特别注重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学习、交流互动而衍生的教学效益。我们设计了“小老师教作文”“小组评改会议”“小组之间互助承包”等环节,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另外,小组间团队互助,组员间结对互帮,家长和孩子之间组成作文同盟等,都是生态习作评改常用的方法。
  四、形成指向发表和交流的展示评价机制
  喜欢展示是学生的天性,我们要多让学生在发表和交流过程中体验写作的价值和尊严。交流是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运用群体效应、整体效应、进化效应、多样效应等教育生态规律,改变由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实行人气指数评价法,在微信、博客、微博、论坛、小组集体作文本中“点赞”学生的习作,开放评价主体和时空限制,让更多读者来评价学生的习作,回归习作的本质。点赞式的人气指数评价,回归了写作的交流本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态习作评价机制。
  生态习作教学评价,呵护每一个学生的语言生命快乐生长。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崭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对群文阅读要有清晰的认知,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确保群文阅读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群文阅读不是集中阅读,也不是单纯的对比性阅读,而是对多篇文本展开的整合性阅读,教师设计的阅读思考问题要有引导性,重点难点突破要体现方法的统一运用,表达训练迁移要有一致的目标追求,学生阅读认知构建要呈现体系性。教师只有厘清了群文阅读需要达成的目标,课堂教学才能顺利推进。  一、创
环境描写一般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它在丰富人物形象、渲染气氛和深化文章主题的基础上,为奠定情感基调、寄托真情实感、凸显性格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目前正在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中,也明确提出了“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的写作目标。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来丰富自己的习作内容?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基本训练方式之一,不朗读学生就不会对课文产生真正而全面的理解。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倾入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的阅读感悟更加深厚。那么,基于情感朗读的阅读教学应该如何实施呢?笔者主要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以读为主线,落实教学目标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灿烂之光,只有学好汉字,才能更好地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学好汉字应该从低年级抓起。统编本教材在识字写字的编排上着眼于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处处彰显着历史文化意蕴。因此,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识字文化的厚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以使学生从小学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识字。  一、从汉字的构字
词语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很多字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巧妙地借助“新词”来解释生字,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词语内涵。笔者以《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中“裸”字的教学为例,浅析相关教学的策略以及自己的思考。  (多媒体出示:裸露)  师:谁来读一下这个词?  (指生读)  师:谁来说说“裸”的
“学生好比花朵,有些盛开得早,有些盛开得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待那些盛开得晚的花朵,或许盛开得晚的才是最美丽的花朵……”多形象的比喻啊!让我对“如何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学困生”有了豁然开朗的领悟。  一、映日荷花别样红  前不久听了一节《高粱情》的公开课,课堂进行到一半时,教师请一名学生当众来朗读一段课文,学生踊跃举手。  在众多举手的学生当中,教师选了一位男生,从全班学生奇怪的表情以及教师充满鼓励
“意象”是“意”和“象”的总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哲学等立论的重要理论范畴。“意象俱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高追求。这是由于文本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所谓“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通常认为,“意”是抽象、内在理念,“象”是具体、客观物象,“意”发自内心,借助“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学意象,运用文学意象来引导阅读教学,透过文本的符号
文言文是由中国古代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在教材中,文言文占据的篇幅虽然不多,但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不容忽视,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为学生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  一、反复朗读感知大意  “好书不厌百回读。”对于教材中的文言文来说,虽然语句较为生涩难懂,但是,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范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获取信息应是阅读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力求把散落在文本中的粒粒珍珠聚集起来,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以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最常用的提取信息的方法就是圈圈画画,本文主要就加工、整合、整体把握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会一一罗列出需要学习的生字,而且会特别安排一整节课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这种单一的识字模式脱离了相应的语言环境,很多学生即使能够识记生字,也不能灵活运用,所以,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极为关键,也就是说,学生应立足于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的过程,结合相应的语言环境,一方面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另一方面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随文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