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索然,难以激活,这一情况在农村尤为严重。不爱买书,不爱看书,学校缺乏阅读氛围,教师没能认真引导,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农村初中生阅读量少,视野狭窄,能力不足。其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很不乐观,经过深入了解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有以下弊端:
一是学生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购买中外名著等课外读物的学生很少,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
二是学校图书室未能发挥其作用,藏书少,开放时间短,学生想读书却没书读。
三学校没有安排阅读指导课,学生读书没方向,没目标,更没有人去肯定、鼓励。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贫乏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呢?我经过实践后,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向学生灌输“阅读的一生就是幸福的一辈子”的理念,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是积累知识财富的过程。坚持阅读对人的一生产生的影响无法估量,它能让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能让人获得新知,能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更能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加大力度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指明方向,定下目标,多读好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欣赏文学名著,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
1.向学生推荐好书,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帮助他们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定出课外阅读量,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师课内阅读指导只要得法,学生课外阅读实践就会受益。我们通过课堂阅读技巧专项训练,提高略读浏览速度,养成默读、速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圈点、批注、摘录、查阅工具书等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准确概括赏析。
3.指导学生写读后感。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摘抄好词好段,反复阅读,能提高语感,增强才智。我指导学生坚持写读后读,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方法,如果能加大阅读量,那学生阅读面肯定得到拓宽,阅读能力一定有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日常上课时,会不断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优秀的选文多是节选名人名篇,不完整的故事会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加上老师的鼓励引导,学生大多能利用课余时间去读完整部书。
四、适时的表扬肯定会让学生阅读兴趣更持久,教师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和校园文学交流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阅读,在活动中提升。结合重要节假日开展读书活动,如端午节可开展“我眼中的屈原”征文比赛、国庆节可开展“歌唱祖国”演讲活动、学雷锋活动月可开展讲雷锋故事比赛或者结合课文内容举行课本剧表演等等。我们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各方面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为了推行“书香校园”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们每学期开展征文、演讲、学生名著论坛等活动三次以上,学生很喜爱这些活动,它们使学生阅读兴趣变得更浓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活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信力不断增强。这些变化都源于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同时,我们一直办好学校校刊,以校刊为主阵营,为学生创建读写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我校《春蕾》校刊每年出四期,由全校师生供稿。创办校刊,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丰富多彩。
总之,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为依据,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最终获得新知,提高品质,增强内涵。
(责任编辑韦淑红)
一是学生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购买中外名著等课外读物的学生很少,课外阅读量少得可怜。
二是学校图书室未能发挥其作用,藏书少,开放时间短,学生想读书却没书读。
三学校没有安排阅读指导课,学生读书没方向,没目标,更没有人去肯定、鼓励。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贫乏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呢?我经过实践后,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向学生灌输“阅读的一生就是幸福的一辈子”的理念,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是积累知识财富的过程。坚持阅读对人的一生产生的影响无法估量,它能让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能让人获得新知,能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更能陶冶情操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加大力度进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指明方向,定下目标,多读好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欣赏文学名著,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来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
1.向学生推荐好书,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帮助他们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定出课外阅读量,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师课内阅读指导只要得法,学生课外阅读实践就会受益。我们通过课堂阅读技巧专项训练,提高略读浏览速度,养成默读、速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圈点、批注、摘录、查阅工具书等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准确概括赏析。
3.指导学生写读后感。阅读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摘抄好词好段,反复阅读,能提高语感,增强才智。我指导学生坚持写读后读,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阅读的兴趣和方法,如果能加大阅读量,那学生阅读面肯定得到拓宽,阅读能力一定有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在日常上课时,会不断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优秀的选文多是节选名人名篇,不完整的故事会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加上老师的鼓励引导,学生大多能利用课余时间去读完整部书。
四、适时的表扬肯定会让学生阅读兴趣更持久,教师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和校园文学交流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阅读,在活动中提升。结合重要节假日开展读书活动,如端午节可开展“我眼中的屈原”征文比赛、国庆节可开展“歌唱祖国”演讲活动、学雷锋活动月可开展讲雷锋故事比赛或者结合课文内容举行课本剧表演等等。我们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各方面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为了推行“书香校园”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们每学期开展征文、演讲、学生名著论坛等活动三次以上,学生很喜爱这些活动,它们使学生阅读兴趣变得更浓厚,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活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信力不断增强。这些变化都源于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同时,我们一直办好学校校刊,以校刊为主阵营,为学生创建读写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我校《春蕾》校刊每年出四期,由全校师生供稿。创办校刊,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丰富多彩。
总之,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为依据,加大力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最终获得新知,提高品质,增强内涵。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