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效互动 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l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能力,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互动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
  一、课堂教学良好互动的前提与动力
  1.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2.激励是互动的动力
  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行为科学家总结出,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高低。可见,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评价课文人物性格方面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在课外拓展苏轼的《赤壁怀古》一文时,开课一曲荡气回肠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渲染气氛,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情不能自已。又如教学说明文《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馆》,教师可将实物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
  3.领会是互动教学的目的
  我们采用各种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真正领会文章的内涵,让他们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一旦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得以成型,那么,最后就自然会达到我们所想要的教学境界。
  三、如何更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1.在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课堂也是封闭的。这就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 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课文的学习内容 ,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一次公开课——教学郑振铎的《猫》,当时设计是千头万绪,否定又否定,最后决定尝试让学生课前质疑,教师筛选问题,并将问题与发现问题学生名单直接呈现在课件中,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解决。这一课前互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文本解读兴趣,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那喷薄着生命力的腰鼓场面,那黄土高原人黝黑的皮肤和厚重的喘息,“隆隆隆,隆隆隆……”一切都似那牛皮鼓面了,给孩子充分地视听觉冲击。以情导情,以声带声,多形式朗读激发和加深着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3.角色转换,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如: 我在上《孙权劝学》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同学们要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同学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很多遍了。在这里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4.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又如教学《台阶》时,可这样设疑:父亲为啥要如此急切地筑高台阶?台阶高了,父亲自在吗?再如:课外拓展贾平凹的《一只贝》,为了寻求文本解读的适度与深度,我有意设疑:课文究竟写的是“一只贝”还是“几只贝”?如何认识“彩贝”与“丑贝”?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体会“这只贝”的典型意义,发现作者行文思路的辩证性。(不一味地抬高“丑贝”贬低“彩贝”,反之亦然。)
  5.无言的互动,心领神会
  语文课堂交流更多的是有声的语言,如夏花般绚烂,如冬日般温暖,有时甚至躁动如爵士乐。然而在追寻返璞归真的语文之路中,笔者认为无言的互动:一个眼神,一个大拇指,一次拍肩……有时恰恰能创造语文课堂最妙的境界。
  6.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热爱生命》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借“这个人”反映 “整个人类”的手法,感悟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交流空间,教师在课堂上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滨江中学311800)
其他文献
大力发展音、体、美专业教育,通过特长生培养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学校教育的独特优势,是万载二中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校声誉。但是专业生的教育管理却是一大难题,因为专业生往往个性较强、叛逆心理较重、纪律观念相对淡漠……所以专业生的教育管理既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  在高二这学年中,我班有近1/
期刊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掌握数学术语,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从数学语言中体会数学术语  数学语言高度抽象,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对知识有真正的理解。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
期刊
健身长跑是走向终身体育的有效方法,但多数学生对长跑存在惧怕心理,原因是教学方法太激进,成了教学的一大难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校园里的自然地形练习健身长跑  利用校园里各种走廊、小径、花坛之间的石子路、林间小道、台阶地形等,给学生创设一种旅游情景。方法是先找好小组长,按福娃的形式分成五个小组,跑步时不要说笑打闹,不做危险举动等。跑一次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作文写的如何,往往是衡量语文“教”与“学”双方的尺度。虽然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作文教学的行走的确是步履维艰。我们只能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实践才能摸索到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捷径。现在我就自己几年的作文实践和同仁商榷,以探求更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  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对学生作文的不良情况作了以下四点分析:  ① 学生作文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
期刊
随着新一轮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化学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促进了化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给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感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下面就多媒体在化学课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于化学教学内容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课教学是一
期刊
班级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战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应经常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的各种集体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亲自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文化。班级活动的类型大致可分四类:  一、主题班会活动  班会是班主任融进班级文化的主渠道。在初一时,学生说谎较多,我们可以围绕“诚信”这个主题设计讨
期刊
一、反思英语阅读本质,转变教学理念  英语阅读教学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单纯传授书本知识。如花很多的时间去讲解词汇、语法,而忽视篇章结构、思想内容的分析。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处理语言点要得法、得当  在传统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在阅读之前集中教词汇和讲解语法项目,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达到快速阅读和快速理解的目的。但是,这
期刊
回首过去,一些教师在编制教案时,考虑最多是自己如何把课本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教学就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智能。为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构建立体交互环境、做到生生交互、书生交互、师生交互、组内交互、组际交互、生媒交互齐举,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的特
期刊
在作文的天地裏,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掩没在我们设定的习作的套路上呢?作文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应让学生的作文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  一、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作文。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是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告诉我们的学生写作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语句,要有动人的、感人的故事,这样作文才是好的作文。而是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
期刊
九年义务教材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一文中的范进,可谓“声名远播”。不过,历来的教科书、教参对范进这一人物都是持完全批判否定的态度。这未免有失偏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当以历史的眼光,用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去评价。  范进,作为封建社会里科举制度下的产物,当然刻下了这一特定历史的烙印,有他的历史局限性,更有他许多值得批判的地方。比如他的迂腐、无能,逆来顺受,轻视劳动,宁愿让母亲、妻子忍饥挨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