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生思想教育教材,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青少年是“花朵”,是未来,是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学校、教师必须清楚明白的职责。“品德”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总和为宗旨,正式体现了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品德”课的必要性。“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使教育原则,之所以把德育放在首位,也就说明了国家建设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方向不对是培养不出人才的,有才无德同样是没用的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是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一脉相承的。他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真正产生作用。只有通过生活才能让学生在体验、分享和感悟中成长。
“品德”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本身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教材编排,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按单元结构呈现;二是开放性,教材内容选择了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视野,深化生活和情感的体念,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突出了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了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性;三是情感性。教材力图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教者,只有把握了上述教材特点,注重了“三性”,才能因材施教,突出实效。
作为小学思品课,担负着培养学生情感,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并学会如何积极主动承担生活的责任……所有这些就要求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构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我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谈谈点滴经验。
首先,我改变课堂教学的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为了让学生能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获取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学习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我就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不仅注重讲道理,看英雄故事片,而且还将学生带到东山公园,参观凤凰楼,了解女皇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广元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广元的热爱。让学生明白,要爱国就要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本土文化的教育。
其次,我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我改变以往那种通过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痛哭流涕的场面,而是让学生经历事物发展的过程,逐步体会“感恩”的内涵。例如,我安排学生上厨艺课,学生先分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准备材料,课中老师演示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们个个忙前忙后、汗流浃背的比赛着哪个小组煮的饭菜最有味道,师生们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堂课的过程本身就对学生进行了生活教育,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对那些平日里浪费粮食的同学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同时明白了父母劳动很辛苦,要学会感恩。我为了让感恩落实到实处,就给学生布置任务,用在本节课学到的本领回家给爸爸妈妈做顿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除了厨艺课,我们还开设了种植课、剪纸课、独轮车课等,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我转变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从尊重学生的生活,组织教学活动的需要,强调体念,探究式等学习方式。一是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紧密联系本地区域特色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中的新信息,充分注重合理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学习“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一粒米到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十分尊重劳动者,爱惜一草一木,一点一粒,保持艰苦朴素的精神;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让他们在多元的价值中作出不同的选择;三是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目前,我区轰轰烈烈开展的生本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要求课堂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好“品德”这科时,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帮组学生去体念、领悟、感知、探究直到牢固的将知识掌握。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非常适合我们的教学。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合理的思品教学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思品课的学习就会更生动、更有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是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一脉相承的。他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真正产生作用。只有通过生活才能让学生在体验、分享和感悟中成长。
“品德”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本身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教材编排,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按单元结构呈现;二是开放性,教材内容选择了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视野,深化生活和情感的体念,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突出了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了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性;三是情感性。教材力图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教者,只有把握了上述教材特点,注重了“三性”,才能因材施教,突出实效。
作为小学思品课,担负着培养学生情感,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并学会如何积极主动承担生活的责任……所有这些就要求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构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我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谈谈点滴经验。
首先,我改变课堂教学的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为了让学生能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获取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学习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我就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不仅注重讲道理,看英雄故事片,而且还将学生带到东山公园,参观凤凰楼,了解女皇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广元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广元的热爱。让学生明白,要爱国就要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本土文化的教育。
其次,我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我改变以往那种通过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痛哭流涕的场面,而是让学生经历事物发展的过程,逐步体会“感恩”的内涵。例如,我安排学生上厨艺课,学生先分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准备材料,课中老师演示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们个个忙前忙后、汗流浃背的比赛着哪个小组煮的饭菜最有味道,师生们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堂课的过程本身就对学生进行了生活教育,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对那些平日里浪费粮食的同学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同时明白了父母劳动很辛苦,要学会感恩。我为了让感恩落实到实处,就给学生布置任务,用在本节课学到的本领回家给爸爸妈妈做顿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除了厨艺课,我们还开设了种植课、剪纸课、独轮车课等,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我转变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从尊重学生的生活,组织教学活动的需要,强调体念,探究式等学习方式。一是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紧密联系本地区域特色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中的新信息,充分注重合理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学习“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一粒米到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十分尊重劳动者,爱惜一草一木,一点一粒,保持艰苦朴素的精神;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让他们在多元的价值中作出不同的选择;三是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目前,我区轰轰烈烈开展的生本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要求课堂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好“品德”这科时,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帮组学生去体念、领悟、感知、探究直到牢固的将知识掌握。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非常适合我们的教学。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合理的思品教学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思品课的学习就会更生动、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