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h7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生思想教育教材,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青少年是“花朵”,是未来,是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学校、教师必须清楚明白的职责。“品德”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总和为宗旨,正式体现了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品德”课的必要性。“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使教育原则,之所以把德育放在首位,也就说明了国家建设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方向不对是培养不出人才的,有才无德同样是没用的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是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一脉相承的。他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真正产生作用。只有通过生活才能让学生在体验、分享和感悟中成长。
  “品德”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综合性。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本身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教材编排,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按单元结构呈现;二是开放性,教材内容选择了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视野,深化生活和情感的体念,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突出了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了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性;三是情感性。教材力图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教者,只有把握了上述教材特点,注重了“三性”,才能因材施教,突出实效。
  作为小学思品课,担负着培养学生情感,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并学会如何积极主动承担生活的责任……所有这些就要求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构建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我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谈谈点滴经验。
  首先,我改变课堂教学的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为了让学生能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获取有用的知识,让他们的学习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我就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不仅注重讲道理,看英雄故事片,而且还将学生带到东山公园,参观凤凰楼,了解女皇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广元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广元的热爱。让学生明白,要爱国就要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本土文化的教育。
  其次,我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我改变以往那种通过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痛哭流涕的场面,而是让学生经历事物发展的过程,逐步体会“感恩”的内涵。例如,我安排学生上厨艺课,学生先分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准备材料,课中老师演示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们个个忙前忙后、汗流浃背的比赛着哪个小组煮的饭菜最有味道,师生们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堂课的过程本身就对学生进行了生活教育,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对那些平日里浪费粮食的同学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同时明白了父母劳动很辛苦,要学会感恩。我为了让感恩落实到实处,就给学生布置任务,用在本节课学到的本领回家给爸爸妈妈做顿饭,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除了厨艺课,我们还开设了种植课、剪纸课、独轮车课等,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我转变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从尊重学生的生活,组织教学活动的需要,强调体念,探究式等学习方式。一是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紧密联系本地区域特色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中的新信息,充分注重合理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学习“从田野到车间”这个单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从一粒米到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十分尊重劳动者,爱惜一草一木,一点一粒,保持艰苦朴素的精神;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让他们在多元的价值中作出不同的选择;三是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目前,我区轰轰烈烈开展的生本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要求课堂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好“品德”这科时,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帮组学生去体念、领悟、感知、探究直到牢固的将知识掌握。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非常适合我们的教学。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合理的思品教学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思品课的学习就会更生动、更有趣。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笔者针对农村中学整体性德育构建体系的经验总结。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下,对农村家校德育体系构建、家庭德育教育的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后,做出的中期性报告。  关键词:德育;特殊群体;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
期刊
摘要:数学一直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是并重的。我们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注重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新的进展。本文以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猜想能力,实现对学生探究真理能力的引导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分析猜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猜想;小学数学;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0  世上有很多东西,在给予他人的同时,自己往往是最少的,而唯有一样东西却是越给越多:那就是爱!爱是永恒的、无悔的——真心的付出成就简单、平凡的爱!在爱的教育中,我们教育者无法用过多的语言描述爱,让幼儿来明白爱到底是什么?应该怎样去爱?如果采用说教的形式,幼儿感受到的只能是暂时的理解与运用。如何让爱的教育在幼儿心底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呢?  我想,每位刚走上幼教岗位的年轻教师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通过持续广泛的阅读,学生语文素养就会越来越丰厚,写作能力也会水涨船高。而小学低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期刊
摘要:小美,女,17岁,高二学生,自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前后咨询十次。主要症状是听到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或者与别人说话,她就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注意力不集中。她觉得生活和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用许又新判断神经症的简易方法进行评估,达到神经症的判断标准。分析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不良认知是造成小美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自信心建立在外在评价上;面对压力缺乏合理的应对方法。几点思考: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期刊
摘 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作为职业决策的一种主观预期,对学生职业生涯具有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心理干预、辅导等途径或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本研究欲通过团体辅导来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进行干预,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决策决策自我效能。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0  1研究目的与假设  1.1研究目的  探索提高研究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期刊
【摘要】大部分学前幼儿只喜欢表扬,经不起批评,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将抗挫折教育作为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议题纳入到研究课题中来,收到了预想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抗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2013年,我们申报的科研课题《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经辽宁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审批立项(课题批准号为:XH13659)。在经过近半年
期刊
摘要:如今的学生处在一个知识飞速发展、信息急剧爆炸的时代,其认识外界事物的途径和手段日益增多,就有可能在思维方式、知识内容等方面有着广泛的需求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惟有师生互相学习,才能促进双方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通过参与“自我发展”课题研究,特别是自己进行该理念引领的课堂教学,参加评课,专家指导以及两课两反思教学活动。对我的教育理念起到了很大
期刊
摘要: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关键。我国工科院校存在严重的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导致出现在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综合素质薄弱的局面。因此在工科院校中更应重视通识教育英美文学选修课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重要性。并且,从在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化教育的加强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三个方面,阐述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关键词:英美文学;人文素质;人文
期刊
摘要: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在新课改的大形式背景下,已经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教育教学便利的捷径和方法,它必将以生动的图、声、行,声情并茂的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新的革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观察和感悟体验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之中。 网络信息资源成了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现代化的设施为我们的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