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益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可是综观各地小学师生古诗词诵读积累的实际现状,却不容乐观:第一,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没有兴趣”的比例相对升高。第二,学生掌握的量远远小于课标的要求,而且绝大部分是五言、七言古诗,词可谓凤毛麟角,古文更是少之又少。教师掌握的情况也是令人担忧。第三,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还是秉承传统,采用“讲解法”,即按逐字逐句地解释理解,然后让学生串讲诗意,最后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教学。而且,往往不以学生已有基础为起点。可以这样说,在古诗词无序、无标的诵读中,学生毫无审美体验可言,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有的甚至谈“诗”色变,视背诵为畏途,不愿背也背不好。这种结局是令人担忧的,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抓好对经典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可以解决学生对古典诗词营养缺乏的问题,又能解决学生学习古诗词畏难情绪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我们的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准备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了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题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为古诗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使教师对课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研究方向。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资源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为了顺利开展古诗词教学资源研究,我们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诗词鉴赏书籍,倡导教师自学自悟,学以致用,并定期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丰厚底蕴,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为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校本教研、专业引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一起摸索、探究,每位成员都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使我们能与先进的理论接轨;我们多方查阅教学、教改资料,制定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对师生古诗词教学课程资源现状调查、了解。积极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筹划建立资源网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明细分工、目标明确:立项通知书下达后,全体课题组成员立即进行分工。课题主持人潘鑫峰校长主持、组织、协调并参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编写校本教材,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副组长田奇影主任起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研究目标,并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工作到位,不拖延。聘请王允恒老师负责课题网站建设与维护,钱法利主任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包括定期对调查问卷、实施过程观察、记录等资料进行收集,保证资料充分齐全。其它各老师针对本年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研究。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实现研究目标。同时课题组成员之间又加强相互协作,充分发挥集体优势,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二)过程性研究阶段:(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
1.日常研究、有序进行: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门会议,不定期地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以利于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促进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课题组组长潘鑫峰及时检查、督促研究工作;副组长田奇影认真组织和策划研究活动,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学的日常行为,研究工作得以有序进行。课题组成员在各个年级进行教学实践,开设了一系列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在课上使用各种形式的资源,课题组成员与全体语文教师在一起讨论其中的得失利弊,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效果体现、方式方法进行评议。进行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并撰写成论文,积极向各种刊物投稿,目前有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有的已在报刊上公开发表。
2.创新课堂、百花齐放:我们把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作为推进这一课题的一个重要阵地,力求从开发资源的角度设计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于古诗词写作年代久远,学生不易理解,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难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链接相关的学习资源,为学好古诗词做好充分的保障。
3.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为了使课题研究成为全校性的行为,让诗香飘满校园,走特色兴校之路,每班每学期都制定“经典诵读实验计划”,要求学生“日有所诵”。该活动是学生诵读、记忆、欣赏诗词的主阵地。具体做法是:将每天需背诵掌握的诗词书写在班级黑板左上角,学生每节课前3分钟齐声诵读。课前“古诗热身”如今已成为我校学生自觉的习惯,在琅琅的诵读诗歌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其次,每学期每班出两期关于“古诗词”的黑板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名诗推介,有诗人介绍,有诗坛趣话,有学生稚作,发挥着拓宽知识视野和展示学生才华的双重作用。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展示古诗词诵读成果,如展出学生古诗词书法作品、古诗词美术作品、学生诗作等等。
(三)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4月—5月)
1.总结成果 撰写结题报告:对前期和中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力求做到研究现象具有普遍性,理论依据具有科学性,实施对策具有可行性。在此期间完成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说课稿、教学论文并在博客上公开。
2.分类整理 完善研究资料:把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分类整理,按照前期准备、课题立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顺序装入资料盒。把课题研究前期和中期教师撰写的论文装册成集;校本教材修改、整理,印刷成册。
我们今后将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古诗词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和提高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处理、设计能力的研究。《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课题组将继续深入研究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力求把成果推向更高层次。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活体验,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有益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可是综观各地小学师生古诗词诵读积累的实际现状,却不容乐观:第一,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越小,“没有兴趣”的比例相对升高。第二,学生掌握的量远远小于课标的要求,而且绝大部分是五言、七言古诗,词可谓凤毛麟角,古文更是少之又少。教师掌握的情况也是令人担忧。第三,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还是秉承传统,采用“讲解法”,即按逐字逐句地解释理解,然后让学生串讲诗意,最后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教学。而且,往往不以学生已有基础为起点。可以这样说,在古诗词无序、无标的诵读中,学生毫无审美体验可言,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有的甚至谈“诗”色变,视背诵为畏途,不愿背也背不好。这种结局是令人担忧的,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抓好对经典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可以解决学生对古典诗词营养缺乏的问题,又能解决学生学习古诗词畏难情绪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我们的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准备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了使课题研究有的放矢,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题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为古诗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使教师对课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研究方向。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资源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为了顺利开展古诗词教学资源研究,我们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诗词鉴赏书籍,倡导教师自学自悟,学以致用,并定期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丰厚底蕴,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为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校本教研、专业引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一起摸索、探究,每位成员都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使我们能与先进的理论接轨;我们多方查阅教学、教改资料,制定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对师生古诗词教学课程资源现状调查、了解。积极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筹划建立资源网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明细分工、目标明确:立项通知书下达后,全体课题组成员立即进行分工。课题主持人潘鑫峰校长主持、组织、协调并参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编写校本教材,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副组长田奇影主任起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研究目标,并做好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工作到位,不拖延。聘请王允恒老师负责课题网站建设与维护,钱法利主任负责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包括定期对调查问卷、实施过程观察、记录等资料进行收集,保证资料充分齐全。其它各老师针对本年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研究。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实现研究目标。同时课题组成员之间又加强相互协作,充分发挥集体优势,确保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二)过程性研究阶段:(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
1.日常研究、有序进行: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专门会议,不定期地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以利于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促进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课题组组长潘鑫峰及时检查、督促研究工作;副组长田奇影认真组织和策划研究活动,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学的日常行为,研究工作得以有序进行。课题组成员在各个年级进行教学实践,开设了一系列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在课上使用各种形式的资源,课题组成员与全体语文教师在一起讨论其中的得失利弊,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效果体现、方式方法进行评议。进行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并撰写成论文,积极向各种刊物投稿,目前有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有的已在报刊上公开发表。
2.创新课堂、百花齐放:我们把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作为推进这一课题的一个重要阵地,力求从开发资源的角度设计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由于古诗词写作年代久远,学生不易理解,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难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链接相关的学习资源,为学好古诗词做好充分的保障。
3.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为了使课题研究成为全校性的行为,让诗香飘满校园,走特色兴校之路,每班每学期都制定“经典诵读实验计划”,要求学生“日有所诵”。该活动是学生诵读、记忆、欣赏诗词的主阵地。具体做法是:将每天需背诵掌握的诗词书写在班级黑板左上角,学生每节课前3分钟齐声诵读。课前“古诗热身”如今已成为我校学生自觉的习惯,在琅琅的诵读诗歌声中,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其次,每学期每班出两期关于“古诗词”的黑板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名诗推介,有诗人介绍,有诗坛趣话,有学生稚作,发挥着拓宽知识视野和展示学生才华的双重作用。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展示古诗词诵读成果,如展出学生古诗词书法作品、古诗词美术作品、学生诗作等等。
(三)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4月—5月)
1.总结成果 撰写结题报告:对前期和中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力求做到研究现象具有普遍性,理论依据具有科学性,实施对策具有可行性。在此期间完成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说课稿、教学论文并在博客上公开。
2.分类整理 完善研究资料:把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分类整理,按照前期准备、课题立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顺序装入资料盒。把课题研究前期和中期教师撰写的论文装册成集;校本教材修改、整理,印刷成册。
我们今后将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古诗词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强和提高教师对古诗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处理、设计能力的研究。《小学古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课题组将继续深入研究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力求把成果推向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