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课,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观摩了盐城市农村初中常态课展评,聆听了与会专家的精彩点评,和众多同仁一起交流、探讨,言谈中经常听到“本色课堂”、“常态课堂”这一说法,不禁有耳目一新之感,从心底为“本色课堂”、 “常态课堂”叫好。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还语文课堂以“本色”、“常态”呢?我认为,本色的语文课堂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没有让多媒体主宰语文课堂的一切
  不可否认,以多媒体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确实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发展。一方面,它拉短了时空的距离,可以让学生神交古人,历览全球;另一方面,它扩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物极必反的现象,多媒体应用充塞课堂,使语文课失去了语言味,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独特魅力。为此,在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时,我们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多媒体画面不能剥夺学生的想象。文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作为传播文学主阵地的语文课堂应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领悟,感受文学的巨大魅力。而过多采用多媒体画面展示文学作品所描摹的意象,则往往会束缚学生想象的空间,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削弱了语文学科的魅力。
  其次,多媒体课件设计不能取代传统板书。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老师随堂板书,教师能结合学生学习探究的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板书设计进行及时的、随机的、适当的调整,有利于鼓励学生创新。但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有其局限性——课堂上不能及时的对课件内容进行更改,展示的内容都预先设计好的,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往自己设计好的内容上靠近,甚至不惜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种做法,样子虽然好看,讨论表面上也很热烈,学生似乎也达成了预定的目标,殊不知,这种做法大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养成了学生只会察颜观色,唯老师指令是从的思维信赖性,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们绝不能让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其实,一份优秀的板书往往是老师独特匠心的体现,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巨大的启迪。
  这次常态课展评,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的完美结合的良好范例:大丰陈未菊老师借助多媒体,一曲《骊歌》将学生很快带进了文本意境;建湖孙益智老师大屏展示的“温馨提示”,给学生提供了精要的学法引导;等等,不再一一枚举;同时,每位老师都还设计了简练、精要的板书,将学生课堂上的精彩发言融入板书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被认同感,又克服了多媒体只能“预设”,很难及时“生成”的缺憾。
  第二,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语文味,没有让语文课变成思想政治课
  新课程倡导“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这种做法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只重知识技能传输的现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其合理性不容置疑,但有些老师,有些语文课堂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认为不进行思想教育的语文课就不是一堂好课,甚至采用“贴标签”的方式,给每堂语文课强加了思想说教的内容,结果使语文课变成了德育课、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文学味,违背了课程设计者的本意。
  本次展评课,无论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还是《最后一课》,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载体,参展的几位老师,都能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与融合,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自然渗透在对语文、对文学的赏析与感悟之中,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美段精读、表情朗读等方式,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使情感教育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境。
  第三,充分发挥师生双边作用,没有让语文课变成师生作秀的舞台
  时下,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会、研讨会等屡见不鲜,这确实有力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但也不排除一些急功进利者迫切希望借机成名。于是乎,有些人不惜对语文课堂进行反复导演,以获得与会者的青睐,结果,教师变成了导演,学生变成了演员,课堂变成了师生作秀的舞台。我们对这些人的良苦用心固然表示理解,但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能激发学生的语文的真正兴趣呢?这种课堂,语文学科开放性、想象性、创造性的特点又从何体现呢?
  本次展评课,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原生态的语文课堂,这里既有师生探求、收获新知的快乐,又有遇到障碍时的困惑;既有充满师生睿智的精美言论,又有让人捧腹的课堂“雷人之语”;既有充满学生气的“稚嫩”提问(如《最后一课》上有名有姓的都是男人,而没有女生?),又有老师充满智慧的点拨与引导。总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常态课、原生课范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解决课堂突发问题的启示,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让我们为这些在教改大潮冲击下依然保持冷静,提出“本色课堂” 、“常态课堂”者去喝彩吧,还语文课以本色,给语文课以真正的语文味,真正为语文教学的又一个美好春天的来临而努力!
  
  
  作者单位:盐城市阜宁县罗桥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从 二00一年秋季开始, 我国各地小学陆续开设了英语课程。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缺乏口语运用的环境、缺少课外口语实践的机会,缺乏英语视听材料,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人结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谈谈农村小学课外英语口语氛围创设的几条途径。    一、营造课间口语环境    农村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少,缺少运用英语的环境与氛
期刊
音乐作品中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美,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美,异彩纷呈的结构美、赏心悦目的音色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音乐教学不仅要通过欣赏、唱歌、律动等来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教材、教学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使他们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诲、心灵上受到启迪。    一、挖掘教材内涵美    小学音乐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善于从音乐教学的内容中选择美的可感的形象,展示给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特别是“教”与“学”的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自始至终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创造条件,力求让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探求新知。    一、摆正学生
期刊
根据少工委国民阅读报告《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阅读是孩子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    一、单元主题式教学,让相关阅读走入课堂。    苏教版的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一单元一主题,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按主题进行单元重组,适当地加入一些向横向或纵向拓展的文章,就能开展单元主题式教学,一般单元重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按照内容进行重组。第七册教材第三单元由《珍珠泉》、《九寨
期刊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散文或者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我们所学过的课文,有许多篇寓言故事。学习寓言,要通过“言
期刊
在现代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传统的角色,从“统治者”、“专断者”、“知识传播者”、“教书匠”等角色变成“合作者”、“咨询者”、“管理者”、“促进者”、“评价者”、“组织者”、“交流者”、“激发者”、“伦理者”、“创新者”、“教学研究者”,换句化说,是一个有创造性、挑战性的“主持人”。    一、加强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兴起于20世
期刊
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是依赖材料进行探索,通过操作材料,亲历实验过程,来快乐体验的。可见,只有让幼儿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新《纲要》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因此,在科学区中材料的投放就成为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我们如何来处理好这个重要的因素呢?以下就以小班科学区中
期刊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完美的品格建立基础,没有音乐就没有完美的人。由此可见,音乐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必须加强对音乐的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的教育。  那么低年级的音乐游戏该怎么上呢?    一、在律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律动就是随着旋律的节拍有规律的表演优美动作。它可培养学生的美感与乐感。上课铃一响,学生们在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的音乐中律动进入教室,兴趣很容易激发
期刊
在读的教学中,读当与“品味”、“领会”、“体验”、“整体感知”等主体生命活动密不可分,读不应外在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内在的包含这些活动形式。也就是说,只有当读在性质上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在课堂中表现为一种反复的出声念读与螺旋上升的情感体验、步步深入的理性思索有机结合的活动过程时,由此而来的“阅读教学”才堪称真正的阅读教学。如何通过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受到艺术熏陶,提高语
期刊
科学区角活动是由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有结构的材料,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每个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决定活动的时间,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在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里,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科学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