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但农村小学受人力、物力的制约,缺乏电教媒体设施,却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农村教师学生接受最多的还是常态课。我们的课堂应该简单、实在,讲究有效。我们的课堂应该从常态状态去思考。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符合教学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那么怎样上好常态课呢。
一、增加研究意识,上好常态课
农村小学许多常态课,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公式化、程序化、模式化现象严重: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随意,有比较严重的“脚踏西瓜皮”的现象;教学准备不充分,尤其是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和电教媒体的准备,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就课文教课文。连最简单的卡片、录音机都没有;习题设计缺乏科学的整合,“光说不练”比较常见。所以上好常态课,要增加研究意识。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前充分预设,促进生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学生一课一得。重视每一节课,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做到教师科学地训,学生有效地练。
二、追求课堂实效,上好常态课
课堂有效是教学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现在语文课堂效率低下,“费时多,负担重,收效微”。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农村教师虽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和电教媒体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抓住三实:真实、朴实和扎实,就能使课堂高效。
简简单单地导,体现一个“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摒弃那些“花架子”,脱去那些华丽的语言外衣,用朴实的话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翠鸟》一课时,就没有用多媒体播放翠鸟的动态画面,而是直接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翠鸟》一课,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课题(学生书空)。”于老师一边写一边强调“翠”的“竖”不要写长。说实话,语文课中很少看到学生写字。其实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于永正老师在这堂课里也是多次指导学生如何把字写得美观,他的板书向来都是一笔一划,整齐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他是在用自己的字告诉学生把字写好很重要。聆听着于老师的写字要领,观赏着于老师的范写,一下子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是那样的朴实自然。
实实在在地读,体现一个“真”。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引领他们从读中感,从读中悟: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读书,除了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目标明确。无论是初读、精读、朗读、默读,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每一步都要有具体的要求。(2)分步指导。孩子初读时有的字音和句子读得不是很准确,要耐心地帮助纠正;孩子在精读时读得没有感情,可以通过老师范读感染,或者生生互动评价等方式使孩子在指导下读得由不理想到有进步到很理想,使朗读的过程成为感悟、理解语言的过程。
真真实实地放,体现一个“人”。许多语文课上,从教学设计上看得出老师已经注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但往往还没能做到真正地“放”。比如,在教学多音字的时候,教师写出字义,让学生根据字义确定读音,看似放手让学生去学了,但其实还未能做到真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为什么我们不让孩子自己查一下字典,了解字义呢?在了解字义还不能确定后,为什么不让孩子在文中寻找答案呢。
总之,要上好常态课,需要教师师德高尚,需要教师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要怀揣一颗朝圣者般的虔诚之心,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不仅仅满足于做教材的代言人、教学常规的执行者,更要努力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假以时日,其农村常态课魅力定能喷薄而出。
一、增加研究意识,上好常态课
农村小学许多常态课,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公式化、程序化、模式化现象严重: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随意,有比较严重的“脚踏西瓜皮”的现象;教学准备不充分,尤其是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和电教媒体的准备,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就课文教课文。连最简单的卡片、录音机都没有;习题设计缺乏科学的整合,“光说不练”比较常见。所以上好常态课,要增加研究意识。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前充分预设,促进生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学生一课一得。重视每一节课,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做到教师科学地训,学生有效地练。
二、追求课堂实效,上好常态课
课堂有效是教学永恒的追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现在语文课堂效率低下,“费时多,负担重,收效微”。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农村教师虽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和电教媒体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抓住三实:真实、朴实和扎实,就能使课堂高效。
简简单单地导,体现一个“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摒弃那些“花架子”,脱去那些华丽的语言外衣,用朴实的话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翠鸟》一课时,就没有用多媒体播放翠鸟的动态画面,而是直接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翠鸟》一课,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课题(学生书空)。”于老师一边写一边强调“翠”的“竖”不要写长。说实话,语文课中很少看到学生写字。其实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于永正老师在这堂课里也是多次指导学生如何把字写得美观,他的板书向来都是一笔一划,整齐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他是在用自己的字告诉学生把字写好很重要。聆听着于老师的写字要领,观赏着于老师的范写,一下子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是那样的朴实自然。
实实在在地读,体现一个“真”。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引领他们从读中感,从读中悟: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读书,除了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目标明确。无论是初读、精读、朗读、默读,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每一步都要有具体的要求。(2)分步指导。孩子初读时有的字音和句子读得不是很准确,要耐心地帮助纠正;孩子在精读时读得没有感情,可以通过老师范读感染,或者生生互动评价等方式使孩子在指导下读得由不理想到有进步到很理想,使朗读的过程成为感悟、理解语言的过程。
真真实实地放,体现一个“人”。许多语文课上,从教学设计上看得出老师已经注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了,但往往还没能做到真正地“放”。比如,在教学多音字的时候,教师写出字义,让学生根据字义确定读音,看似放手让学生去学了,但其实还未能做到真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为什么我们不让孩子自己查一下字典,了解字义呢?在了解字义还不能确定后,为什么不让孩子在文中寻找答案呢。
总之,要上好常态课,需要教师师德高尚,需要教师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要怀揣一颗朝圣者般的虔诚之心,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不仅仅满足于做教材的代言人、教学常规的执行者,更要努力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假以时日,其农村常态课魅力定能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