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领导人演讲是官方人物在公开场合使用的语言,所以在其语篇分析中不仅要考虑到抽象的语言系统,更要把重点转向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语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演讲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关键词: 语篇分析 对比 中美领导人演讲
1.引言
中美领导人演讲话语的差异会通过语言的各个层面反映出来,而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构建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其语言层面的差异反映的是背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对于领导人演讲语篇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语言艺术或者写作技巧的角度展开的,对领导人演讲语篇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及其存在依据没有给予充分的科学阐释,相对来讲,比较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深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对领导人演讲语篇进行研究分析的文献较少,大多是侧重于功能语法中某个功能进行探讨,或是针对个别领导人进行专门的论述,鲜有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入手对英汉演讲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的例子。
国外主要研究者Swales 和Bhatia,使用专门用途方法,以话步( move) 和步骤( step) 作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 总结归纳出特定体裁的基本话步和步骤,以及以各个话步为实现其交际目的所使用的语言策略。本文使用Swales 和Bhatia的分析方法对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进行语言特征分析, 并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各自的语言特点, 找出为实现交际目标, 二者在语言使用策略上的异同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3.从语言特征分析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
3.1词汇
读过领导人的演讲词后,我们发现在词汇方面有如下特征:
(1)抽象名词的使用,在中美领导人演讲中大量出现了抽象名词。多数演讲旨在向听众介绍本国的政策或国情,以促进两国的交流和合作,积极肯定意义的形容词和副词也比消极否定意义的词要多。由于中美两国的国情及意识形态的不同,决定了两国领导人演讲的话题不同,例如: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讲中,抽象名词包括合作关系、发展、社会保障、和平、合作、机遇、挑战、信仰;温家宝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抽象名词出现的有政策、利益、精神、权利、关系、意志、人权等,在其他演讲中也能找到这些词。毫无疑问,演讲的主题决定了抽象词语出现的频率。
(2)积极的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在演讲中,即使某个话题带有消极色彩(比如恐怖主义与种族主义),所有国家领导人都会用积极的词汇向听者传达其关于此事件的态度。
3.2句法
从句法的角度看,中美领导人的演讲均较少使用祈使句。意愿句(即让我们或者I wish/ I hope 等开头的句子)取代了祈使句,例如: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讲“I hope China will more fully embrace this mandate...”,此句语气舒缓委婉听起来更礼貌。此外,中国领导人演讲中的祈愿句比美国领导人演讲中出现的频率高,例如:胡锦涛和温家宝在演讲中用“我希望”或“我期待”表达愿望和希冀。美国领导人也不使用祈使句表达指令,他们用“我们必须、我们不得不”等展现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的要求。
4.引起中美领导人校园演讲话语异同的原因
4.1中美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美国的传统文化截然不同,中国领导人的演讲善于以史证明某政策的正确性,这与中国人素来尊重历史、以史为鉴的传统是分不开的。美国人向来以个人主义著称,因此美国领导人更偏向于谈论个人经历与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中国领导人的演讲中大量引用了格言谚语来支撑演讲话题,更易被听众接受。然而,在美国领导人的演讲中很难找到引用的谚语格言,因为美国人更重视现在和未来。
4.2中西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在某些层面的差异导致了中美领导人演讲话语的差异。中国人思维的特点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因此他们更加注重历练的整体和平衡,这就促成了中国领导人演讲宏观结构上的完整性。美国人注重分析重要的条目而非整体,因此在他们的演讲中很少用到公开的词来引出话题。
4.3意识形态
中美意识形态不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两国的演讲话题大有不同。美国人在演讲中,宣称为应对恐怖主义而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国是遵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持有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理念,因此和谐永远是中国领导人演讲所谈论的话题。
5.结语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指导下对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语篇进行了对比分析,力图找出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在语言层面有哪些差异和共性,以及这些表层的语言差异的背后隐含的中西方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
参考文献:
[1]Bhatia V.K. Genre Analysis ESP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doi:10.1016/j.esp.2007.07.005.
[2]窦卫霖 ,陈丹红.对中美国家领导人演讲中的互文性现象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13-15.
[3]赵慧茹.纯理论框架下的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5.
关键词: 语篇分析 对比 中美领导人演讲
1.引言
中美领导人演讲话语的差异会通过语言的各个层面反映出来,而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构建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其语言层面的差异反映的是背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对于领导人演讲语篇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从语言艺术或者写作技巧的角度展开的,对领导人演讲语篇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及其存在依据没有给予充分的科学阐释,相对来讲,比较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深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对领导人演讲语篇进行研究分析的文献较少,大多是侧重于功能语法中某个功能进行探讨,或是针对个别领导人进行专门的论述,鲜有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入手对英汉演讲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的例子。
国外主要研究者Swales 和Bhatia,使用专门用途方法,以话步( move) 和步骤( step) 作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 总结归纳出特定体裁的基本话步和步骤,以及以各个话步为实现其交际目的所使用的语言策略。本文使用Swales 和Bhatia的分析方法对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进行语言特征分析, 并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各自的语言特点, 找出为实现交际目标, 二者在语言使用策略上的异同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3.从语言特征分析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
3.1词汇
读过领导人的演讲词后,我们发现在词汇方面有如下特征:
(1)抽象名词的使用,在中美领导人演讲中大量出现了抽象名词。多数演讲旨在向听众介绍本国的政策或国情,以促进两国的交流和合作,积极肯定意义的形容词和副词也比消极否定意义的词要多。由于中美两国的国情及意识形态的不同,决定了两国领导人演讲的话题不同,例如: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讲中,抽象名词包括合作关系、发展、社会保障、和平、合作、机遇、挑战、信仰;温家宝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抽象名词出现的有政策、利益、精神、权利、关系、意志、人权等,在其他演讲中也能找到这些词。毫无疑问,演讲的主题决定了抽象词语出现的频率。
(2)积极的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在演讲中,即使某个话题带有消极色彩(比如恐怖主义与种族主义),所有国家领导人都会用积极的词汇向听者传达其关于此事件的态度。
3.2句法
从句法的角度看,中美领导人的演讲均较少使用祈使句。意愿句(即让我们或者I wish/ I hope 等开头的句子)取代了祈使句,例如: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讲“I hope China will more fully embrace this mandate...”,此句语气舒缓委婉听起来更礼貌。此外,中国领导人演讲中的祈愿句比美国领导人演讲中出现的频率高,例如:胡锦涛和温家宝在演讲中用“我希望”或“我期待”表达愿望和希冀。美国领导人也不使用祈使句表达指令,他们用“我们必须、我们不得不”等展现解决问题或达到目的的要求。
4.引起中美领导人校园演讲话语异同的原因
4.1中美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美国的传统文化截然不同,中国领导人的演讲善于以史证明某政策的正确性,这与中国人素来尊重历史、以史为鉴的传统是分不开的。美国人向来以个人主义著称,因此美国领导人更偏向于谈论个人经历与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中国领导人的演讲中大量引用了格言谚语来支撑演讲话题,更易被听众接受。然而,在美国领导人的演讲中很难找到引用的谚语格言,因为美国人更重视现在和未来。
4.2中西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在某些层面的差异导致了中美领导人演讲话语的差异。中国人思维的特点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因此他们更加注重历练的整体和平衡,这就促成了中国领导人演讲宏观结构上的完整性。美国人注重分析重要的条目而非整体,因此在他们的演讲中很少用到公开的词来引出话题。
4.3意识形态
中美意识形态不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两国的演讲话题大有不同。美国人在演讲中,宣称为应对恐怖主义而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国是遵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持有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理念,因此和谐永远是中国领导人演讲所谈论的话题。
5.结语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指导下对中美领导人的演讲语篇进行了对比分析,力图找出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在语言层面有哪些差异和共性,以及这些表层的语言差异的背后隐含的中西方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
参考文献:
[1]Bhatia V.K. Genre Analysis ESP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doi:10.1016/j.esp.2007.07.005.
[2]窦卫霖 ,陈丹红.对中美国家领导人演讲中的互文性现象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13-15.
[3]赵慧茹.纯理论框架下的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