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干部问题上,雍正皇帝移棋设子往往不拘常规,有时甚至让人目瞪口呆。直到后来人们才明白,当时他考虑的是整个大棋局,可谓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举措。
对官员每三年考核一次,是清朝官场的例行公事。1724年又是一个考核年,上任不到两年的新君雍正,对一个县官的处理不同以往,让各级干部吃了一惊。此人名叫常三乐,是直隶吴桥县令,负责考核他的是直隶巡抚李维钧。李维钧给常三乐写了两条评语,一是“操守廉洁”,是个清官;二是“懦弱不振”,工作打不开局面。据此,他建议平调常三乐去管教育,因为教书育人对操守要求高,工作量却不大,对他比较适宜。
吏部看了考核报告,向李维钧提出一个问题:你说老常工作不胜任,到底有什么具体表现,给吴桥县造成了什么严重损失?
尽管常三乐工作吃力,但钱粮该收也收了,社会治安也说得过去,也没发生过什么群体性事件,还真挑不出大毛病来。吏部说,既然没发现实质性问题,把人家调离重要岗位,理由不充分,也不符合惯例,提醒提醒算了。李维钧坚持自己的看法。吏部自信地说,咱也别争了,还是请示领导吧。
雍正帝看了报告,朱笔一挥:撤职!理由很简单,县域是社稷基石,县令责任重大,常三乐没有责任心,本身就是失职渎职,还要等着出大事吗?
其实常三乐真该偷着乐。山东曹县盗贼猖獗,社会治安很成问题,老百姓直叫苦。县令王锡不抓不管不判,结果被皇上直接摘掉乌纱,还判了五年徒刑。正二品的云南开化总兵仇元正,为人老实本分,但作风拖拉,工作长期没起色,雍正帝勒令其马上退休回家。
这样,就有人开始怀念起康熙朝后期那些年,当时官员们真是太爽了,就像晚清的李鸿章所说,如果一个人连官都不会当,真是太笨了!
那时,皇上的脑血栓比较严重,对人对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在看不下去了,往往罚俸了事,干部经济上吃点儿亏,政治前途一点儿不受影响。
眼看雍正帝的治吏新政如此严厉,各级官员在震惊之余,终于回过味来:看来,官是不好当了!不但要两手干净,这双手还必须干活呢。但有的人思想一时转不过来。代理湖广提督岳超龙表决心说:“为报答皇上厚爱,我一定做到廉洁自律、两袖清风。”雍正帝不以为然,批示道:“要求太低了吧!当官本来就不该贪,这算什么高标准?如果只满足于‘清官’的好名声,却倒了油瓶不扶,不就是绣花枕头吗?”
清廉是官员的起码条件,否则一切免谈。贪能误国,懒也误国,无所作为的“清官”就是庸官,跟利欲熏心的贪官一样,都不是好官。作风上正派廉洁,工作上敢于担当,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雍正的用人观。
改变观念谈何容易。无官不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常态,以致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官员评价标准:只要不贪腐就是“好官”,至于这“好官”为国为民有什么贡献,倒没人在意,可谓“一白遮百丑”。为了纠偏,雍正皇帝不能不创新工作方法。雍正上任后,既不容忍“贪”,又不容忍“懒”,两手抓,两手硬。他首先诛杀贪官,保持高压,让官员们听到“钱”字就发抖。在对贪官执行死刑时,常组织官员到场观摩,他认为现场警示教育,比让官员学习《论语》管用得多。与此同时,雍正奖掖勤与能,责罚庸与懒,逼迫官员改变作风,不换脑筋就换人。大家如梦初醒,意识到不是现在官不好当了,而是过去当官太容易了;谁再像以前那样混日子,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于是各级官员很快适应了新形势,官场风气迅速扭转,号称“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这实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奇迹,也为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提供了保障条件。创设军机处,集中权力推进改革;取消人头税,缓解社会矛盾;改土归流,维护国家统一等大动作,如果没有肃贪治懒的铺垫,是不可想象的。
康乾盛世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巅峰,雍正承前启后,是康乾盛世成型的关键人物,所以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
时光川流不息。让官员告别“贪”、“懒”形象,插上“廉”、“能”双翅,扶摇天地,大有作为,这个雍正成功的秘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仍然在闪着光。
本文摘自《中国历史的教训》,习骅著,有删改
对官员每三年考核一次,是清朝官场的例行公事。1724年又是一个考核年,上任不到两年的新君雍正,对一个县官的处理不同以往,让各级干部吃了一惊。此人名叫常三乐,是直隶吴桥县令,负责考核他的是直隶巡抚李维钧。李维钧给常三乐写了两条评语,一是“操守廉洁”,是个清官;二是“懦弱不振”,工作打不开局面。据此,他建议平调常三乐去管教育,因为教书育人对操守要求高,工作量却不大,对他比较适宜。
吏部看了考核报告,向李维钧提出一个问题:你说老常工作不胜任,到底有什么具体表现,给吴桥县造成了什么严重损失?
尽管常三乐工作吃力,但钱粮该收也收了,社会治安也说得过去,也没发生过什么群体性事件,还真挑不出大毛病来。吏部说,既然没发现实质性问题,把人家调离重要岗位,理由不充分,也不符合惯例,提醒提醒算了。李维钧坚持自己的看法。吏部自信地说,咱也别争了,还是请示领导吧。
雍正帝看了报告,朱笔一挥:撤职!理由很简单,县域是社稷基石,县令责任重大,常三乐没有责任心,本身就是失职渎职,还要等着出大事吗?
其实常三乐真该偷着乐。山东曹县盗贼猖獗,社会治安很成问题,老百姓直叫苦。县令王锡不抓不管不判,结果被皇上直接摘掉乌纱,还判了五年徒刑。正二品的云南开化总兵仇元正,为人老实本分,但作风拖拉,工作长期没起色,雍正帝勒令其马上退休回家。
这样,就有人开始怀念起康熙朝后期那些年,当时官员们真是太爽了,就像晚清的李鸿章所说,如果一个人连官都不会当,真是太笨了!
那时,皇上的脑血栓比较严重,对人对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在看不下去了,往往罚俸了事,干部经济上吃点儿亏,政治前途一点儿不受影响。
眼看雍正帝的治吏新政如此严厉,各级官员在震惊之余,终于回过味来:看来,官是不好当了!不但要两手干净,这双手还必须干活呢。但有的人思想一时转不过来。代理湖广提督岳超龙表决心说:“为报答皇上厚爱,我一定做到廉洁自律、两袖清风。”雍正帝不以为然,批示道:“要求太低了吧!当官本来就不该贪,这算什么高标准?如果只满足于‘清官’的好名声,却倒了油瓶不扶,不就是绣花枕头吗?”
清廉是官员的起码条件,否则一切免谈。贪能误国,懒也误国,无所作为的“清官”就是庸官,跟利欲熏心的贪官一样,都不是好官。作风上正派廉洁,工作上敢于担当,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雍正的用人观。
改变观念谈何容易。无官不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常态,以致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官员评价标准:只要不贪腐就是“好官”,至于这“好官”为国为民有什么贡献,倒没人在意,可谓“一白遮百丑”。为了纠偏,雍正皇帝不能不创新工作方法。雍正上任后,既不容忍“贪”,又不容忍“懒”,两手抓,两手硬。他首先诛杀贪官,保持高压,让官员们听到“钱”字就发抖。在对贪官执行死刑时,常组织官员到场观摩,他认为现场警示教育,比让官员学习《论语》管用得多。与此同时,雍正奖掖勤与能,责罚庸与懒,逼迫官员改变作风,不换脑筋就换人。大家如梦初醒,意识到不是现在官不好当了,而是过去当官太容易了;谁再像以前那样混日子,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于是各级官员很快适应了新形势,官场风气迅速扭转,号称“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这实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奇迹,也为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提供了保障条件。创设军机处,集中权力推进改革;取消人头税,缓解社会矛盾;改土归流,维护国家统一等大动作,如果没有肃贪治懒的铺垫,是不可想象的。
康乾盛世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巅峰,雍正承前启后,是康乾盛世成型的关键人物,所以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
时光川流不息。让官员告别“贪”、“懒”形象,插上“廉”、“能”双翅,扶摇天地,大有作为,这个雍正成功的秘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仍然在闪着光。
本文摘自《中国历史的教训》,习骅著,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