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货膨胀是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大敌,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外界对于通胀的理解在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解。并且,通货膨胀也在影响着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大宗商品价格 对策 综述
引言
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依然有较大的通胀压力,且具有长期性。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这一问题一向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并且与实际中的经济运行紧密联系。一般来说,高速的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但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外界对于通货膨胀的性质、原因在理论界都有不同的声音。因此,本文从国内外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各种观点进行总结和综述,并讨论通货膨胀对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的影响。
1. 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一词源于西方经济学,但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确切的定义。保罗·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的意思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面包、汽车、理发的价格上升;工资、租金等也都是上升”。米尔顿·弗里德曼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加,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罗宾逊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对同样经济活动的工资报酬率的日益增长而引起的物价直升变动”。哈耶克指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将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
2. 我国通货膨胀理论
国内经济学者对通货膨胀的研究,从改革开放初期感到通货膨胀的存在,大胆承认通货膨胀,到后来开始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一系列问题,再到后来运用多元分析工具从不同角度对通货膨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进而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观点:
吴敬琏认为,通货膨胀总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
胡小平认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虽多,但不论哪种原因,归根结底是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失衡的结果。短期的供求失衡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出现表明供求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
哈继铭认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与美元贬值密切相关。为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减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其结果是美元大幅贬值,提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客观上向全球输出了通货膨胀压力。
谷继建、张国魁指出,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特征,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从2007年经济数据看,主要表现为粮食价格和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其他类别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大。
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我国绝大多数文献对通货膨胀的阐述和分析还仅仅停留在叙述不同方面的成因并给出相关治理对策和措施,但却很少有文献对我国特有的通货膨胀与国际上的通货膨胀进行归纳研究,阐述二者的异同点。
3.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一种可能存在的状态。通货膨胀的实际发生,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在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以下是根据学术界公认的观点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的分析总结:
第一, 需求拉上通貨膨胀。
它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的增长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与我国国内流动过剩的资本对一些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过度的炒作,使居民对这些农产品的需求大幅提高密切相关。
第二,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该理论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提高也要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厉以宁表示,通胀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成本推动”,他指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四种原因造成:原材料短缺,农产品供不应求,劳动力成本引起的物价上涨,土地和房产价格的上升。近年来,随着社会 “用工荒”、“招工难”愈演愈烈,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水平,劳动力成本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第三, 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通货膨胀。
当前,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高额外汇储备迫使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数量论著名的费雪方程式揭示,“货币数量增加的正常影响之一,是一般物价水平平均地按比例增长”。左小蕾提出,目前国内外最大的通胀压力来自于国内外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她指出,大规模流进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超额投放货币,增加了资产价格泡沫,同时加大了通胀压力,而过剩的流动性不能达到有效控制,那么造成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将不断创造新的流动性,从而成为通货膨胀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国家提高社会总需求,也会拉动物价上涨。
第四, 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直接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或者通过推动成本上升间接助导通货膨胀。而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飙升,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和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正是造成中国结构性通胀的主要原因。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也在《每日经济新闻》上指出,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
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一般都是以货币贬值为标志,物价总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上涨。原因除以上四种主要原因还有如货币发行量过大,投资增长多大,消费需求膨胀等。 4. 大宗商品与通货膨胀
2011年以来,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下,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引发了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得一提的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发达国家泛滥的货币涌入中国商品和金融市场,导致大宗商品包括能源,基础金属、贵金属以及粮食的价格均大幅上升,形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势必进一步引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心。
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如实体经济、流动性因素、运费以及风险厌恶情绪等,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预期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且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往往要超过通货膨胀的波动幅度。
我国一些经济学家也对通货膨胀与大宗商品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郭明阐述了存货投资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货币增长率的变动通过改变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存货投资剧烈变动。卢峰、彭凯翔验证了我国粮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认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名义粮价的剧烈波动是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导致的社会大规模存粮造成的张乐认为货币供给增长率波动通过投机性存货和导致大宗商品名义价格大幅的波动。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加大对于高铁、保障性住房以及西部大开发方面的投资,基础金属处于持续上涨的趋势。此外,贵金属尤其是黄金价格在我国呈现强劲走势,不仅是因为黄金历来被用作对冲通胀的工具,是抵御通胀和危机最好的选择,而且是因为我国面临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以黄金取代美元的需求。对于粮食和食品,姚景源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CPI年平均涨幅大约是5.6%,而现在的物价水平并未超过这30年的平均值。由于本轮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占大头,才使得百姓感觉明显,而在工业领域价格还是稳定的。能源方面,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在国际上生产被垄断,我国对这些商品没有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价格。2012年以来,这些能源产品价格不断震荡并持续走高,导致我国国内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带动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升。所以,在当前宽松货币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减,预计大宗商品市场后市仍将以上涨趋势为主。
在持久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受到的冲击肯定会永久地增加居民的通胀预期水平,并且,若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则会有更加不利的影响,如导致经济活动缓慢,触动新一轮危机。所以要谨慎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在合理范围内。
5. 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一,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经济学的逻辑告诉我们,管理通胀预期当然要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这就是中央强调的要在货币政策灵活性和科学性上下工夫。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同时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还要在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外,积极创新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有效管理物价和通胀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前瞻性和敏感度。
第二,完善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加大农产品生产扶植力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对大宗商品要实行积极的干预政策,建立健全应对物价波动的常态机制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加强种子供需调剂,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第三,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充分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政府要高度重视民生,提高就业水平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通过建立健全社會保障体系等方式,针对特定收入人群提供长期和临时性补贴措施,减少物价上涨过快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冲击,并抓紧编制和推出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指数,为完善价格联动机制提供政策依据。
结语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其主要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所以单纯运用紧缩的经济政策是不可能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的,而且还有造成经济全面衰退的可能性。因此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下手,积极稳健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谨慎选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之间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 胡小平.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金融研究,1995.
[3] 谷继建、张国魁.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特区经济,2008.
[4] 哈继铭.治理通货膨胀要防更要扛.中国金融,2008.
[5] 厉以宁.《中国通胀警戒线应提高至4.5%社会可以承受》,载于《新京报》2010年10月18日.
[6] 左小蕾.《通胀最大的威胁来自流动性过剩》,载于《上海国资》2010年12月30日.
[7] 郭明.《存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0.
[8] 卢峰、彭凯翔.《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2002.
[9] 张乐.《通货膨胀、存货和大商品真实价格的关系》,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大宗商品价格 对策 综述
引言
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依然有较大的通胀压力,且具有长期性。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这一问题一向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并且与实际中的经济运行紧密联系。一般来说,高速的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但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外界对于通货膨胀的性质、原因在理论界都有不同的声音。因此,本文从国内外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各种观点进行总结和综述,并讨论通货膨胀对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的影响。
1. 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一词源于西方经济学,但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确切的定义。保罗·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的意思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面包、汽车、理发的价格上升;工资、租金等也都是上升”。米尔顿·弗里德曼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加,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罗宾逊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对同样经济活动的工资报酬率的日益增长而引起的物价直升变动”。哈耶克指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将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
2. 我国通货膨胀理论
国内经济学者对通货膨胀的研究,从改革开放初期感到通货膨胀的存在,大胆承认通货膨胀,到后来开始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一系列问题,再到后来运用多元分析工具从不同角度对通货膨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进而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观点:
吴敬琏认为,通货膨胀总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
胡小平认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虽多,但不论哪种原因,归根结底是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失衡的结果。短期的供求失衡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出现表明供求关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
哈继铭认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与美元贬值密切相关。为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减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其结果是美元大幅贬值,提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客观上向全球输出了通货膨胀压力。
谷继建、张国魁指出,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结构性特征,我国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从2007年经济数据看,主要表现为粮食价格和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其他类别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大。
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我国绝大多数文献对通货膨胀的阐述和分析还仅仅停留在叙述不同方面的成因并给出相关治理对策和措施,但却很少有文献对我国特有的通货膨胀与国际上的通货膨胀进行归纳研究,阐述二者的异同点。
3.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一种可能存在的状态。通货膨胀的实际发生,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在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以下是根据学术界公认的观点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的分析总结:
第一, 需求拉上通貨膨胀。
它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的增长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与我国国内流动过剩的资本对一些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过度的炒作,使居民对这些农产品的需求大幅提高密切相关。
第二,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该理论认为,在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提高也要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厉以宁表示,通胀的根本原因来自于“成本推动”,他指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四种原因造成:原材料短缺,农产品供不应求,劳动力成本引起的物价上涨,土地和房产价格的上升。近年来,随着社会 “用工荒”、“招工难”愈演愈烈,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和福利水平,劳动力成本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第三, 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通货膨胀。
当前,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高额外汇储备迫使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数量论著名的费雪方程式揭示,“货币数量增加的正常影响之一,是一般物价水平平均地按比例增长”。左小蕾提出,目前国内外最大的通胀压力来自于国内外流动性过剩的大环境。她指出,大规模流进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超额投放货币,增加了资产价格泡沫,同时加大了通胀压力,而过剩的流动性不能达到有效控制,那么造成的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将不断创造新的流动性,从而成为通货膨胀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国家提高社会总需求,也会拉动物价上涨。
第四, 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直接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或者通过推动成本上升间接助导通货膨胀。而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飙升,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和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正是造成中国结构性通胀的主要原因。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也在《每日经济新闻》上指出,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
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一般都是以货币贬值为标志,物价总水平普遍地、持续地上涨。原因除以上四种主要原因还有如货币发行量过大,投资增长多大,消费需求膨胀等。 4. 大宗商品与通货膨胀
2011年以来,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下,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引发了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得一提的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发达国家泛滥的货币涌入中国商品和金融市场,导致大宗商品包括能源,基础金属、贵金属以及粮食的价格均大幅上升,形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势必进一步引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心。
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如实体经济、流动性因素、运费以及风险厌恶情绪等,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预期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且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往往要超过通货膨胀的波动幅度。
我国一些经济学家也对通货膨胀与大宗商品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研究。郭明阐述了存货投资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货币增长率的变动通过改变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存货投资剧烈变动。卢峰、彭凯翔验证了我国粮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认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名义粮价的剧烈波动是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导致的社会大规模存粮造成的张乐认为货币供给增长率波动通过投机性存货和导致大宗商品名义价格大幅的波动。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加大对于高铁、保障性住房以及西部大开发方面的投资,基础金属处于持续上涨的趋势。此外,贵金属尤其是黄金价格在我国呈现强劲走势,不仅是因为黄金历来被用作对冲通胀的工具,是抵御通胀和危机最好的选择,而且是因为我国面临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以黄金取代美元的需求。对于粮食和食品,姚景源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CPI年平均涨幅大约是5.6%,而现在的物价水平并未超过这30年的平均值。由于本轮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占大头,才使得百姓感觉明显,而在工业领域价格还是稳定的。能源方面,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初级产品在国际上生产被垄断,我国对这些商品没有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价格。2012年以来,这些能源产品价格不断震荡并持续走高,导致我国国内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带动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升。所以,在当前宽松货币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减,预计大宗商品市场后市仍将以上涨趋势为主。
在持久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受到的冲击肯定会永久地增加居民的通胀预期水平,并且,若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则会有更加不利的影响,如导致经济活动缓慢,触动新一轮危机。所以要谨慎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使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在合理范围内。
5. 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一,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经济学的逻辑告诉我们,管理通胀预期当然要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这就是中央强调的要在货币政策灵活性和科学性上下工夫。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同时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还要在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外,积极创新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有效管理物价和通胀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前瞻性和敏感度。
第二,完善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加大农产品生产扶植力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对大宗商品要实行积极的干预政策,建立健全应对物价波动的常态机制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加强种子供需调剂,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第三,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充分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政府要高度重视民生,提高就业水平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通过建立健全社會保障体系等方式,针对特定收入人群提供长期和临时性补贴措施,减少物价上涨过快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冲击,并抓紧编制和推出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指数,为完善价格联动机制提供政策依据。
结语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其主要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所以单纯运用紧缩的经济政策是不可能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的,而且还有造成经济全面衰退的可能性。因此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下手,积极稳健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谨慎选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之间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 胡小平.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金融研究,1995.
[3] 谷继建、张国魁.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特区经济,2008.
[4] 哈继铭.治理通货膨胀要防更要扛.中国金融,2008.
[5] 厉以宁.《中国通胀警戒线应提高至4.5%社会可以承受》,载于《新京报》2010年10月18日.
[6] 左小蕾.《通胀最大的威胁来自流动性过剩》,载于《上海国资》2010年12月30日.
[7] 郭明.《存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0.
[8] 卢峰、彭凯翔.《中国粮价与通货膨胀关系(1987--1999)》,2002.
[9] 张乐.《通货膨胀、存货和大商品真实价格的关系》,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