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导学案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普遍手段,在提升学生预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也存在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期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案 问题 对策
导学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变革。导学案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1]。众所周知,数学学习中,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加深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学习质效。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案教学,能提升学生预习效果,发挥预习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导学案教学实际质量。如何解这些问题,优化导学案教学效果,成为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趣味性不足
导学案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提升预习效果,片面采用大量习题让学生开展预习。这种教学方式,偏离了导学案教学目标,预习趣味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一些学生面对大量的习题,还产生了厌恶导学案学习的心理,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预习兴趣不足,预习效果就十分不理想,使得导学案教学浮于表面,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2.脱离学生实际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的导学案,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他们在教学中,既不能按照班级学生实际开展导学案教学,教学充满了“片面化”,脱离了班级学生实际,也不能按照学生学习水平,制定“因地制宜”的数学导学案,使得教学脱离了学生个人实际情况,难以发展全体学生数学能力。
3.评价机制不健全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教师虽然利用了导学案教学开展预习,但是教学评价,还是采用“唯分数论”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努力过程和学生原有学习水平。教学评价机制落后于教学手段,使得导学案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效。
二、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开展学生的动力。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为了提升导学案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例如,讲授“三角形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提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接着,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了长短不一的小木棍,让学生画出这些小木棍组成的图形。学生在画图形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得出了否定答案:如果三条直线不首尾相接,就不能组成三角形。这样学生就对三角形性质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动手操作实践,相较于教学习题来说,充满了趣味性、娱乐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欲望,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为了提升导学案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教学预习内容。导学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题目,问题的设计有梯度,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使教学设计能适应全体学生实际情况。例如,在学习“概率”知识时,教师准备如下问题: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记着5、6、7、8,小明从中随机抽出一张,且不再放回,然后抽取第二张,你能举例一些组合情况吗?谁能尝试用树状图画出所有结果?谁能求出两张卡片数字之和是偶数的概率?这三个问题难度梯次不同,第一个问题最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第三个问题有一定挑战性,学生需要考虑概率问题和求和问题两个步骤,解题有一定难度,适合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分层教学,从而促进全体学生不断提升数学能力。
3.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为了提升教学评价有效性,教师应当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以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教学评价科学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预习中的态度、学习尝试等过程,进行肯定评价,以提升学生预习积极性;还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向学生系统展示努力预习后所取得进步。同时,学生也能反思预习过程,审视预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改进预习手段,从而提升预习效果。通过多种评价,让学生在预习中,不断感受自己的进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结束语
总之,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分析问题,并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升全体学生预习效果;创新教学评价模式,肯定学生成绩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娇.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劉英.初中数学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4).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老坝港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案 问题 对策
导学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变革。导学案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1]。众所周知,数学学习中,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加深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学习质效。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案教学,能提升学生预习效果,发挥预习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导学案教学实际质量。如何解这些问题,优化导学案教学效果,成为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趣味性不足
导学案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提升预习效果,片面采用大量习题让学生开展预习。这种教学方式,偏离了导学案教学目标,预习趣味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预习兴趣。一些学生面对大量的习题,还产生了厌恶导学案学习的心理,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预习兴趣不足,预习效果就十分不理想,使得导学案教学浮于表面,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2.脱离学生实际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的导学案,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他们在教学中,既不能按照班级学生实际开展导学案教学,教学充满了“片面化”,脱离了班级学生实际,也不能按照学生学习水平,制定“因地制宜”的数学导学案,使得教学脱离了学生个人实际情况,难以发展全体学生数学能力。
3.评价机制不健全
导学案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教师虽然利用了导学案教学开展预习,但是教学评价,还是采用“唯分数论”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努力过程和学生原有学习水平。教学评价机制落后于教学手段,使得导学案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效。
二、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开展学生的动力。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为了提升导学案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例如,讲授“三角形性质”相关内容时,教师提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接着,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了长短不一的小木棍,让学生画出这些小木棍组成的图形。学生在画图形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得出了否定答案:如果三条直线不首尾相接,就不能组成三角形。这样学生就对三角形性质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动手操作实践,相较于教学习题来说,充满了趣味性、娱乐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欲望,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为了提升导学案教学效果,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教学预习内容。导学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题目,问题的设计有梯度,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使教学设计能适应全体学生实际情况。例如,在学习“概率”知识时,教师准备如下问题:有四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标记着5、6、7、8,小明从中随机抽出一张,且不再放回,然后抽取第二张,你能举例一些组合情况吗?谁能尝试用树状图画出所有结果?谁能求出两张卡片数字之和是偶数的概率?这三个问题难度梯次不同,第一个问题最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第三个问题有一定挑战性,学生需要考虑概率问题和求和问题两个步骤,解题有一定难度,适合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分层教学,从而促进全体学生不断提升数学能力。
3.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为了提升教学评价有效性,教师应当创新教学评价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以成绩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教学评价科学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预习中的态度、学习尝试等过程,进行肯定评价,以提升学生预习积极性;还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向学生系统展示努力预习后所取得进步。同时,学生也能反思预习过程,审视预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改进预习手段,从而提升预习效果。通过多种评价,让学生在预习中,不断感受自己的进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结束语
总之,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分析问题,并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升全体学生预习效果;创新教学评价模式,肯定学生成绩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娇.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劉英.初中数学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4).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老坝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