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四大文化象征之一,与我国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其创作形式大多来源于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对传统作画精髓的理解。而在创作过程中,画者除去需要对绘画内容非常熟悉,了解其基本的生活状态以作创作成分,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于自身基本功的锻炼,明确笔画勾描的动作方式、不同明暗色彩的转换形式、各种作画流派的主流画作手法,并在结合自然与生活的基础上,以内心世界为观照,进行绘画创作。
【关键词】国画;创作素材;亲近自然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绘画诞生之初,是以形象记录的形式存在。尤其国画这种以写实画作为灵感来源的作画方式,对于真实内容的描画不仅需要画者画作基本功的精练到位,更需要其深入生活,观察所画内容的状态和形式,并结合自身的绘画特色巧妙勾勒将要描画的作品,在与自然的交流当中体味生活的本真,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基于笔者自身的国画创作经验,从国画创作素材的取材出发,对国画取材和描画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以自身能力,为国画创作的理论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一、锻炼绘画基本功
国画创作,尤其是工笔画创作,要求利用细致或粗糙的笔画描摹来组成静态的人物并最终形成动态的创作效果。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对于所要描画内容的理解、对于基本刻画内容特征的掌握、对于笔墨使用方式和不同笔墨的挑选、对于纸张上造型的选择、对于创作素材的精练等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挑选、查看和总结。从这一角度来说,为保证创作过程中每一笔都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整体作画过程的流畅性和最终画作的可供欣赏性,画者需要积极修炼绘画基本功。
当然,绘画基本功的实践并非一蹴而就,画者除去需要进行系统的国画创作理论学习,明确不同流派的创作特点和自身的创作特征之外,还需要通过重复性的模仿和大量的临摹创作。当前很多人在绘画过程中,对于这一内容并不在意。事实上,很多绘画布局的思考、线条勾画方式和角度的选择需要在不断重复的基础上了解和总结。以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说,笔者主要以羊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但是在前期的创作中则选择狼、虎等较为凶猛的动物。因此在转换的过程中,因为长期创作习惯的影响和对于羊这一动物本身生活习性、骨骼架构等的不了解,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入误区,将羊化成虎狼的样子,作画方式不被接受的同时,对自身的创作信心也造成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加大了对于羊的观察,将其基本的生活特征、生活习惯等作为画作案例,在一次次的重复作画中,对于笔画的运用更加熟练,对于羊这一动物的绘画创作也更具多变性,并为人所接受。而从这一转化过程中,笔者对于基本功重要性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作为画者,更需要从自身本分出发,做好绘画的基本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
二、为创作搜集素材
一般来说,创作的实现需要使用素材使用,更需要画者利用自身的观察能力加深对于素材本身的理解。在绘画过程中,很多画者都会遇到某一笔无从下手的瞬间,虽然能够以其他方式替代,但是综合来说,长期得过且过的创作方式会对画作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对于绘画者的提高更是不利。这也是很多画者会定期创作画作的原因之一。长期绘画素材的积累需要不断地搜集素材,这与西方的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写生相同,即需要利用大量的优化模仿,在色彩、明暗、线条方式等的变化中体现不同的人物、事物的特征和结构。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画虾的过程中,也力求从不同角度入手,尽可能地创作不同形式的虾的形状,以追求画作本身的多样性以及对虾的尽可能了解。
另外,国画创作之所以能够形成不同的流派,与画者本身的思想创达方式也有关系。为创作搜集素材的过程也是创作者加深对于画作内容理解的过程。大量重复的画稿不但能够让画者对于需要描绘的内容熟悉起来,而且能够利用自身的理解,加大对于素材本身的解构。从这一角度来说,画者需要进行重复性的观察和创作,并将其作为素材形成的基本过程,在锻炼自身绘画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于生活和社会的理解。笔者通过不断地重复画作了解到,要想真正的将羊画好,不仅需要在现实中对羊进行重复性的观察,还需要对自身的创作理解进行相对全面的总结,在明确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每一笔创作的作用,不断强化自身的素材搜集和选择水平。
三、巧妙运用写生作品
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生活,都可以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在不断地深入学习过程中形成独到的认识并最终展现在自己的画作中。当然,也包括我们所观察到的各种作品和自身的创作。
在进行国画创作的过程中,很多画者都会进行大量的重复和模仿来加深自身对于创作内容的理解,并形成最终的成品。这不仅需要其深化对于所画内容的认识,更需要其对自身之前创作产品的总结。
任何内容的画作,都是在观察基础上解构其原有特征,并在解构发现的过程中掌握绘画的窍诀。画家对待写生作品也是如此。长期的总结一方面能够让其发现画作的基本特征,了解画作本身的呈现效果该如何凸显,另一方面也能够让画者在不断地解构中明确自身的不足,了解创作改进方法。笔者的绘画过程经历过一段无从下手的曲折。羊和虎、狼等作为天敌,本身的特性就不同,虽然通过观察能够得出对其基本区别的认识,但是如何利用画笔去表现依然是需要考虑的内容。基于此,笔者在进行创作之前,对其他画家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并将自身的写生作品作为失败范例,在不断地解构中深化了创作经验,并形成了自身的创作特色。事实上,任何事的发展、任何创作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生活经验的教导下不断学习和掌握自身文化知识的不足并取各家之长加以写作创作,自然能够形成颇受欢迎的作品。
四、走进与亲近自然
自然,是所有创作的来源。国画中的山水风景、人物动物植物等的写实,是走进自然的表现,更是亲近自然的结果。绘画者在创作过程中,尤其国画绘画者这类需要长期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写作范例的人,除去需要利用观察过程深化基本功、加深对于所描画实物的理解,更需要走进自然,利用直觉特征进行画作的勾勒,积累对于绘画内容的视觉印象,并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作素材。
在延安文艺会谈的讲话中,毛主席提出,文艺工作要从对资产阶级服务的内容中转化出来,将其变身成为人民大众所理解的内容,成为为其服务的内容。人民大众作为自然最为直接的接触者,其对自然的感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对于周身事物的理解,是一个长期埋头绘画的工作者所不能理解和企及的。笔者在绘画过程中,一开始所创作的是不能为人所理解的虎、狼等物,这与周边的生活环境不符,更不符合当时社会中的人民理解,因此很多人并不接受这些画作。直到在与周边人民的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他们的自然生活状态,走进了他们视界中的自然,明确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最终选择以羊作为基本的创作内容,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从这种角度来说,画者要想搞好国画创作,需要走進自然当中,走进人民群众中间,在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动态和事物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理解和自然总结,并最终形成独有的国画创作效果。
结语
中国的国画文化经过不间断的传承,发展到今天依然作为人类文化瑰宝之一,被众多文化工作者推崇。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更表示,各种画作的创作离不开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对创作素材的深入认识以及对自身作画功底的多加锻炼。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国画创作者需要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绘画本身的理解,明确对创作素材来源的认识,在不断与自然结合的过程中,从自然的万事万物汲取营养,了解国画创作的基本市场,丰富国画本身的创作形式,为国画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28.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286.
[4]张海东.创作与写生之浅议[J].文艺评论,2007(1):93.
【关键词】国画;创作素材;亲近自然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绘画诞生之初,是以形象记录的形式存在。尤其国画这种以写实画作为灵感来源的作画方式,对于真实内容的描画不仅需要画者画作基本功的精练到位,更需要其深入生活,观察所画内容的状态和形式,并结合自身的绘画特色巧妙勾勒将要描画的作品,在与自然的交流当中体味生活的本真,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基于笔者自身的国画创作经验,从国画创作素材的取材出发,对国画取材和描画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以自身能力,为国画创作的理论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一、锻炼绘画基本功
国画创作,尤其是工笔画创作,要求利用细致或粗糙的笔画描摹来组成静态的人物并最终形成动态的创作效果。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对于所要描画内容的理解、对于基本刻画内容特征的掌握、对于笔墨使用方式和不同笔墨的挑选、对于纸张上造型的选择、对于创作素材的精练等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挑选、查看和总结。从这一角度来说,为保证创作过程中每一笔都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整体作画过程的流畅性和最终画作的可供欣赏性,画者需要积极修炼绘画基本功。
当然,绘画基本功的实践并非一蹴而就,画者除去需要进行系统的国画创作理论学习,明确不同流派的创作特点和自身的创作特征之外,还需要通过重复性的模仿和大量的临摹创作。当前很多人在绘画过程中,对于这一内容并不在意。事实上,很多绘画布局的思考、线条勾画方式和角度的选择需要在不断重复的基础上了解和总结。以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说,笔者主要以羊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但是在前期的创作中则选择狼、虎等较为凶猛的动物。因此在转换的过程中,因为长期创作习惯的影响和对于羊这一动物本身生活习性、骨骼架构等的不了解,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走入误区,将羊化成虎狼的样子,作画方式不被接受的同时,对自身的创作信心也造成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加大了对于羊的观察,将其基本的生活特征、生活习惯等作为画作案例,在一次次的重复作画中,对于笔画的运用更加熟练,对于羊这一动物的绘画创作也更具多变性,并为人所接受。而从这一转化过程中,笔者对于基本功重要性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作为画者,更需要从自身本分出发,做好绘画的基本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
二、为创作搜集素材
一般来说,创作的实现需要使用素材使用,更需要画者利用自身的观察能力加深对于素材本身的理解。在绘画过程中,很多画者都会遇到某一笔无从下手的瞬间,虽然能够以其他方式替代,但是综合来说,长期得过且过的创作方式会对画作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对于绘画者的提高更是不利。这也是很多画者会定期创作画作的原因之一。长期绘画素材的积累需要不断地搜集素材,这与西方的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写生相同,即需要利用大量的优化模仿,在色彩、明暗、线条方式等的变化中体现不同的人物、事物的特征和结构。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画虾的过程中,也力求从不同角度入手,尽可能地创作不同形式的虾的形状,以追求画作本身的多样性以及对虾的尽可能了解。
另外,国画创作之所以能够形成不同的流派,与画者本身的思想创达方式也有关系。为创作搜集素材的过程也是创作者加深对于画作内容理解的过程。大量重复的画稿不但能够让画者对于需要描绘的内容熟悉起来,而且能够利用自身的理解,加大对于素材本身的解构。从这一角度来说,画者需要进行重复性的观察和创作,并将其作为素材形成的基本过程,在锻炼自身绘画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于生活和社会的理解。笔者通过不断地重复画作了解到,要想真正的将羊画好,不仅需要在现实中对羊进行重复性的观察,还需要对自身的创作理解进行相对全面的总结,在明确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每一笔创作的作用,不断强化自身的素材搜集和选择水平。
三、巧妙运用写生作品
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生活,都可以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在不断地深入学习过程中形成独到的认识并最终展现在自己的画作中。当然,也包括我们所观察到的各种作品和自身的创作。
在进行国画创作的过程中,很多画者都会进行大量的重复和模仿来加深自身对于创作内容的理解,并形成最终的成品。这不仅需要其深化对于所画内容的认识,更需要其对自身之前创作产品的总结。
任何内容的画作,都是在观察基础上解构其原有特征,并在解构发现的过程中掌握绘画的窍诀。画家对待写生作品也是如此。长期的总结一方面能够让其发现画作的基本特征,了解画作本身的呈现效果该如何凸显,另一方面也能够让画者在不断地解构中明确自身的不足,了解创作改进方法。笔者的绘画过程经历过一段无从下手的曲折。羊和虎、狼等作为天敌,本身的特性就不同,虽然通过观察能够得出对其基本区别的认识,但是如何利用画笔去表现依然是需要考虑的内容。基于此,笔者在进行创作之前,对其他画家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并将自身的写生作品作为失败范例,在不断地解构中深化了创作经验,并形成了自身的创作特色。事实上,任何事的发展、任何创作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生活经验的教导下不断学习和掌握自身文化知识的不足并取各家之长加以写作创作,自然能够形成颇受欢迎的作品。
四、走进与亲近自然
自然,是所有创作的来源。国画中的山水风景、人物动物植物等的写实,是走进自然的表现,更是亲近自然的结果。绘画者在创作过程中,尤其国画绘画者这类需要长期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写作范例的人,除去需要利用观察过程深化基本功、加深对于所描画实物的理解,更需要走进自然,利用直觉特征进行画作的勾勒,积累对于绘画内容的视觉印象,并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作素材。
在延安文艺会谈的讲话中,毛主席提出,文艺工作要从对资产阶级服务的内容中转化出来,将其变身成为人民大众所理解的内容,成为为其服务的内容。人民大众作为自然最为直接的接触者,其对自然的感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对于周身事物的理解,是一个长期埋头绘画的工作者所不能理解和企及的。笔者在绘画过程中,一开始所创作的是不能为人所理解的虎、狼等物,这与周边的生活环境不符,更不符合当时社会中的人民理解,因此很多人并不接受这些画作。直到在与周边人民的交流过程中,了解了他们的自然生活状态,走进了他们视界中的自然,明确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最终选择以羊作为基本的创作内容,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从这种角度来说,画者要想搞好国画创作,需要走進自然当中,走进人民群众中间,在亲近自然、了解社会动态和事物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文化理解和自然总结,并最终形成独有的国画创作效果。
结语
中国的国画文化经过不间断的传承,发展到今天依然作为人类文化瑰宝之一,被众多文化工作者推崇。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更表示,各种画作的创作离不开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对创作素材的深入认识以及对自身作画功底的多加锻炼。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国画创作者需要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绘画本身的理解,明确对创作素材来源的认识,在不断与自然结合的过程中,从自然的万事万物汲取营养,了解国画创作的基本市场,丰富国画本身的创作形式,为国画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冠中.我负丹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28.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286.
[4]张海东.创作与写生之浅议[J].文艺评论,200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