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体育文化是奠定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则决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育教师至少必须具备下列五个方面的素质要求:高尚的师德修养、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正确的政治观点,多元的知识结构,全面的能力,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教师素质
一、文化、校园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通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形态,是一个民族的支柱和灵魂。校园文化是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以育人为主要导向,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终极目标是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有人比喻说:“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之首,而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之躯。”因为校园体育文化既直接丰富了人们的体育知识,传播了健康方法,营造了积极、向上、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大舞台,又在人们参与的这个过程中培养了组织能力,增加了参与意识,促进了人格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品德修养,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可见,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是营造、积淀学校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催化剂,是奠定优良校园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石。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形式和载体
(1)体育课。通过体育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2)早操和课间操。早操和课间操既弘扬了学校体育文化,又确保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其所具有的固定性和不可侵犯性。
(3)课外体育活动。它既是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又能丰富和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校运会和学校开展的各类体育竞赛。校运会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集中检阅和升华。而学校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的各类体育竞赛,既让师生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又是对他们进行爱国、爱校和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
(5)各项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的开展。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的开展除了锻炼学生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之外,还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运动骨干,同时又促进了群体体育活动的发展。因为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中的体育骨干往往在群体体育活动中起到了示范、指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在开展校园体育文化中体育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而且无可代替的。因为他们不仅是各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而且又具体参与到每一项活动的管理和裁判工作,可见他们不仅仅主导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整个过程,甚至他们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等都会潜移默化或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可见,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校园体育文化,进而影响了学校文化,甚至整个民族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但长期以来,在重智轻体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造成体育教师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主要有:学识水平和文化程度仍很难达到要求,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师德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体育教师不单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营造、传承和积淀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体育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外还应该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其次,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事业的忠诚。回归到原点,就是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当前,大部分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和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界限,而从物质上来衡量他们的劳动付出又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所以,大多数体育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要坚守岗位并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去支撑自己。也只有在精神层面上具备了崇高的师德修养,体育教师才能自觉地去爱岗、敬业,去关心和热爱学生。
(2)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才能应对当前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需要。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连自身体育学科的知识都掌握得不好,有的则只精通或擅长某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而对其他体育运动和教学方法则十分欠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他们往往举步维艰。事实上,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不仅仅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所有常见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要达到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熟练的水平,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体育运动比赛的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才能胜任工作需要。体育教师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因为只有精通教育科学知识才能把自身掌握的学科知识最大限度、最有效地提供给学生。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必须掌握和具备其他学科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只有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人,才能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才能比较和移植其他学科知识,从而教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能力,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未来校园文化开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具备: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②科研能力。包括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能力。③管理和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确保校园体育文化的顺利开展。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只有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和工作效率。⑤另外,体育教师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
(4)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精神领袖和行动导师。一名人格健全,精力充沛,意志坚强,情绪乐观,积极进取,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师,本身就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面旗帜。也只有这样,才能诱导和激发学生自觉投入并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去,进而去追求成为体育教师那样的人。
当然,正像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一样,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其本身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必须为体育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教师也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不断学习创新,自觉适应日益繁荣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担当时代赋予的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高长梅,吴玉红.校园文化建设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韩晓东.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再构[J].体育学刊,2001(2).
(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教师素质
一、文化、校园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通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形态,是一个民族的支柱和灵魂。校园文化是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以育人为主要导向,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终极目标是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有人比喻说:“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之首,而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之躯。”因为校园体育文化既直接丰富了人们的体育知识,传播了健康方法,营造了积极、向上、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和特长的大舞台,又在人们参与的这个过程中培养了组织能力,增加了参与意识,促进了人格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品德修养,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可见,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是营造、积淀学校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催化剂,是奠定优良校园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石。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形式和载体
(1)体育课。通过体育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2)早操和课间操。早操和课间操既弘扬了学校体育文化,又确保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其所具有的固定性和不可侵犯性。
(3)课外体育活动。它既是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又能丰富和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校运会和学校开展的各类体育竞赛。校运会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集中检阅和升华。而学校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的各类体育竞赛,既让师生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又是对他们进行爱国、爱校和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
(5)各项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的开展。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的开展除了锻炼学生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之外,还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运动骨干,同时又促进了群体体育活动的发展。因为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中的体育骨干往往在群体体育活动中起到了示范、指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在开展校园体育文化中体育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而且无可代替的。因为他们不仅是各项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而且又具体参与到每一项活动的管理和裁判工作,可见他们不仅仅主导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整个过程,甚至他们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等都会潜移默化或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可见,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校园体育文化,进而影响了学校文化,甚至整个民族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但长期以来,在重智轻体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造成体育教师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主要有:学识水平和文化程度仍很难达到要求,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师德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体育教师不单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营造、传承和积淀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体育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外还应该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其次,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事业的忠诚。回归到原点,就是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当前,大部分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和工作量往往超过社会规定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界限,而从物质上来衡量他们的劳动付出又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所以,大多数体育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要坚守岗位并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必须要有一种精神和信念去支撑自己。也只有在精神层面上具备了崇高的师德修养,体育教师才能自觉地去爱岗、敬业,去关心和热爱学生。
(2)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才能应对当前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需要。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连自身体育学科的知识都掌握得不好,有的则只精通或擅长某一项体育运动技能,而对其他体育运动和教学方法则十分欠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他们往往举步维艰。事实上,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不仅仅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所有常见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要达到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熟练的水平,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体育运动比赛的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才能胜任工作需要。体育教师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因为只有精通教育科学知识才能把自身掌握的学科知识最大限度、最有效地提供给学生。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必须掌握和具备其他学科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只有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人,才能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才能比较和移植其他学科知识,从而教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能力,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未来校园文化开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必须具备: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相关知识的能力。②科研能力。包括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能力。③管理和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确保校园体育文化的顺利开展。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只有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和工作效率。⑤另外,体育教师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神动力。
(4)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精神领袖和行动导师。一名人格健全,精力充沛,意志坚强,情绪乐观,积极进取,身心健康的体育教师,本身就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面旗帜。也只有这样,才能诱导和激发学生自觉投入并参与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去,进而去追求成为体育教师那样的人。
当然,正像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一样,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其本身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必须为体育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教师也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不断学习创新,自觉适应日益繁荣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担当时代赋予的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高长梅,吴玉红.校园文化建设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2]韩晓东.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再构[J].体育学刊,2001(2).
(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