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实体经济风险仍在释放,金融市场内部信贷紧缩有所好转。由于消费信贷和私人投资尚未改善,资本流入股市和期市,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强劲反弹,蕴涵巨大的风险。今年,我国经济将面临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大幅收缩的压力,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可能为负;资金难王海峰曲凤杰张哲人以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市场和信贷困扰微观经济。建议工作重点尽快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促内需”上来,加大对资本和资产市场的监管和政策调整力度。
一、实体经济风险仍在释放。发达经济体尚未出现明显复苏迹象
(一)发连经济体继续大幅收缩,个别经济体下滑幅度减缓
随着大规模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实施,美国经济一季度环比下滑势头有所缓,环比收缩1.4%,按美国官方口径年率算收缩5.5%;但同比降幅进一步放大。欧元区和日本比美国更早陷入衰退,一季度欧元区和日本无论环比还是同比,经济收缩幅度进一步放大。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总体上要晚于发达国家,新加坡、韩国于2008年四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前者GDP同比下滑4.2%,后者环比下滑5.1%;马来西亚则在今年一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新加坡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10.1%,韩国则出现了微弱的正增长。预计,下半年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状况环比会有所减缓,但同比依然非常严峻。IMF和世界银行估计2009年全球经济收缩1.3--2.9%,面临战后最为严重的衰退。
(二)美国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发连经济体消费仍处下行通道
经济大幅收缩、就业减少和消费信贷紧缩,使得发达经济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显著放缓,私人消费成为制约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美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由2008年9月的同比3.8%降至12月的2.2%;今年前4个月,虽然增速逐步回升至3.0%以上,但5月增速进一步降至0.2%。美国的居民消费在去年9月后开始下滑,12月出现多年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今年2月以来,美国居民消费同比降幅不断扩大;尽管5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了好转,但当月消费同比仍然收缩1.8%。欧元区的商品零售额去年6月即出现微弱的同比负增长,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不见好转。日本的消费萎缩更为明显,商品零售额在去年10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后,降幅由1.1%扩大到今年4月的22.4%,户均消费去年9月是零增长,此后多数月份处于同比负增长。预计,下半年发达经济体私人消费仍难复苏。
(三)工业生产继续下行,个别国家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因素
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由2008年10月的106.2降至今年5月的95.8,同比降幅由4.7%扩大到13.5%,呈逐步加速趋势;环比来看,美国工业生产萎缩最快的时期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降幅超过2%,今年4月、5月的降幅已经缩小至1%左右。今年以来美国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行,至5月已降至68.3%,是多年来低位,较年初下滑2.9个百分点,短期走出衰退难度很大。欧元区和日本的工业萎缩程度要远大于美国,去年9月至今年4月,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和工业订单同比降幅分别由2.4%、1.8%扩大到20.6%、35.4%,日本的工业生产同比降幅由2008年1O月的6.6%扩大到2009年4月的31.2%。环比看,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和工业订单在4月的降幅较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已经明显收窄,日本3月的开工率达到65.5%,高于1月和2月,出现了经济启稳迹象。亚洲部分国家今年4月、5月工业生产出现了降幅减小、环比上升等积极迹象。韩国的工业生产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处于同比下滑中;相比,工业生产指数在今年2月到4月连续增加,4月的指数达到116.2,基本相当于2007年中期水平;马来西亚工业生产的同比降幅在今年前4个月一直收窄。预计,下半年一些国家工业生产环比可能会呈现更多积极因素,但全球工业生产不太可能恢复增长。
(四)全球贸易继续收缩,亚洲国家出口持续下滑
经济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尤为严重,IMF和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可能收缩9~11%;全球贸易收缩加大了各国经济的复苏难度。2008年11月,美国货物出口和进口开始同时收缩,2009年4月出口和进口的同比降幅扩大到26.6%和34.6%;受内需萎缩影响,美国的进口降幅远大于出口,货物贸易逆差有明显好转。2008年11月欧元区货物贸易也开始收缩,今年3月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5.5%和18.2%。2009年1~4月,日本货物出口降幅同比超过40%,进口降幅同比超过30%。由于发达经济体进口大幅收缩,亚洲其他国家出口大幅下滑,且降幅不断扩大。新加坡的货物出口降幅同比由去年10月的4.3%,扩大到今年5月的253%;韩国由去年11月的19.5%扩大到今年5月的28.5%;马来西亚由去年10月的2.6%扩大到今年4月26.3%。
(五)各国普遍面临就业压力,加大了未来经济复苏的难度
金融危机以来,企业破产,工业生产下降,全球失业率急剧攀升,就业压力异常严峻,加大了经济复苏难度。美国的失业率由去年9月的6.2%上升至今年5月的9.4%,新增就业连续17个月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由去年9月的7.6%和4.1%上升至今年4月的9.1%和5.2%。亚洲其他国家的失业率也在不断攀升。韩国的失业率由去年9月的3%提高到今年3月的4%,虽然4月和5月有所下滑,但仍处在2006年以来的高位。新加坡2009年1季度的失业率达到3.3%,连续5个季度上升。马来西亚今年一季度的失业率达到4%,高于上年前两个季度3.1%的平均水平。预计,下半年各国就业压力不会明显好转。
二、全球金融市场强劲反弹中蕴涵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随着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相继出台,资本市场货币供给急剧增加。由于实体经济仍在收缩,消费信贷和私人投资并未根本好转,流动性增加更多地推升了金融市场的强劲反弹。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呈现启稳回升态势,但不确定性风险依然很大。
(一)全球股市出现大幅反弹行情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股市市值大幅下滑,年底股票总市值为32.5万亿美元,较2007年下滑46.5%,达到2003年以来的最低。2009年3月,股票市值开始出现明显回升,4月和5月全球股票市值分别比上月增长12.3%和11.7%,5月份达到37.4万亿美元。股票成交量也明显放大,今年4月和5月全球成交量均达到7万亿美 元.比1月份增长20%。美、欧主要市场股指在跌破10年线之后回升,亚太股指普遍上扬。
最近的股市回升反弹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反弹比较快,作为全球机构投资人重要参考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年初以来已上升近17%,而MSCI世界指数仅上升3%。其中,巴西、中国和印度的股票指数比较年内最低点增长70%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指数增长幅度。
二是美国资本市场仍是全球最大的中心市场,但其吸引力开始下降。去年四季度美国的净资本流入为768亿美元,较三季的1473亿美元大幅度缩减。外国人持有的美国资产大幅度减少76亿美元,而第三季度还增加1233亿美元。
三是成长型股票在吸引投资者方面的优势明显。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调整,新能源、环保节能产业可能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各发达国家率先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美国新能源战略提出在10年内,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成长型股票将有可能出现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中。在这一轮股票行情中,新能源领域也备受追捧,新能源板块上涨幅度远大于股市整体上涨幅度。
(二)全球汇市波动加大,3月份以来美元再次走弱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由于货币市场上美元趋紧,一度明显升值,但从今年3月份以来,随着美元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的缓解,美联储购买万亿美元债券、财政部收购有毒资产等危机救助措施使本已经十分严重的美国“双赤字”压力进一步加大,美国为转嫁危机损失而滥发货币,使美元重回贬值通道。从3月9日到5月底,美元指数由88.97下降到80.5,下降9.5%。6月初美元指数继续下探到78后再度回到80。美元兑欧元汇率在3月4日曾经达到1.26的年内最低,到6月2日达到1.42,3个月内美元兑欧元贬值13%。美元兑英镑从1月23日的0.73大幅下降到6月11日的0.6,贬值18%。日元也明显走弱,兑美元汇率从1月21日的年内最低点87.8上升到4月7日的100.7,贬值14%。
(三)原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
2008年国际油价年初从每桶约100美元的价位,攀升至7月145美元左右的高位,之后国际油价呈迅速大幅下跌之势,并跌破40美元,12月24日布伦特原油跌至34.30美元的历史低位。受巴以战火重燃、中东局势恶化的影响,2009年初国际油价出现跳高,1月6日布伦特原油价格涨至48.76美元,之后开始小幅回落。3月份以来,美元贬值等因素导致油价持续上涨,6月26日布伦特油价达到68.9元,桶,较年初上涨超过40%。此外,其他大宗商品也出现价格上涨,自今年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综合涨幅已接近30%,期铜涨幅高达75%。
但是,未来金融形势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尽管各国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但目前看,对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发达国家私人消费同比仍在收缩,企业生产并未恢复、企业融资仍然困难。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加大,在实体经济不振的情况下,流动性释放的结果虽然可能使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也催生了新的泡沫,风险在逐步累积。
其次,金融危机使投资者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将不断调整投资,在股市、债市、金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上寻求合理投资组合。投机资本在各个市场上的流动将增加市场的波动性。
再次,金融危机使美元面临信心危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孕育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各主要国际货币汇率频繁变动,将给各国货币政策带来挑战,也对资本市场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由于支撑经济复苏的热点尚未明朗,金融市场也会在新热点的追逐中呈现震荡格局。
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出口继续面临收缩压力,净出口对全年经济增长贡献为负
2009年全球贸易量可能面临9~11%的负增长,我国全年出口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收缩。今年1~5月份,我国出口累计收缩21.8%,进口收缩28%;其中,5月份出口收缩幅度高于1~5月份平均水平,进口收缩幅度低于1~5月份平均水平。1~5月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887.93亿美元,仍高于去年同期107亿美元;其中1月份贸易顺差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走势,超过去年同期近200亿美元。2008年1~5月份贸易顺差仅占全年贸易顺差的30%,预计今年下半年贸易顺差规模可能会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全年贸易顺差将明显减少,2009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有可能在负1%左右。今年以来.尽管有关部门通过稳定汇率、提高出口退税以及改善贸易融资等多种方式希望扭转出口下滑的局面。由于本轮出口下行主导因素是外需萎缩,相关贸易政策的作用有限。
(二)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热点,外商直接投脊明显下降
全球消费疲软、产能过剩和信贷紧缩使得短期内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热点,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明显下降。目前,尽管全球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和制造业企业去库存化已基本调整到位,但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消费疲软和产能过剩,短期内并未出现新的投资热点。今年1~5月份,我国新批外资项目7890个,同比减少33.78%;其中,来自自由港、亚洲、北美和欧盟的新批项目分别减少57.5%、34.3%、28.1%和23.4%。1~5月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340.5亿美元,同比减少20.41%;其中,来自自由港、亚洲、北美和欧盟的新批项目分别减少31.6%、17.6%、20.6%和8.9%。预计全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将出现较大的负增长。
(三)资金不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加大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今年以来,各主要经济体为进一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实行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甚至大量购买长期债券。3月份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紧缩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实体经济仍在继续下行,消费和投资信贷短期内难以好转。金融市场内部大量的流动性部分地流向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推升了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的上涨。在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尚未有效释放,经济仍在减速的情况下,造成了市场虚假繁荣,国际游资又有大量进入的迹象,加大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风险和难度。
(四)市场和信贷仍是目前微观领域存在的两大突出难题
当前,市场疲软、信贷紧缩仍是困扰生产、投资和出口的两大突出难题: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疲软又是问题的核心。在私人消费恢复增长以前,生产活动将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私人消费恢复到一定水平,贸易和出口才会恢复增长。只有当私人消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才能拉动新一轮的私人投资增长。目前,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在中短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政府公共项目投资对于刺激内需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拉动民间投资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拉动消费的短期政策可能在中期对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对策建议
(一)将“调结构、促内需”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
短期内,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冲击已基本释放,我国经济大致已基本见底。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应尽快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促内需”上来,实际上单纯的“保八”已没有现实意义,过分的“保八”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本轮经济危机链条长,影响范围广,全球经济复苏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外部困难很有可能持续2~3年。因此,政策上应抓住国内外经济调整的机遇期,主动调整内外需结构、消费投资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深化国内配套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实拉动民间消费需求。
(二)加强对资本和资产市场的监管和政策调控
首先,要加强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防止投机性机构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加强对机构投资人的监管和信息披露的同时,应重视通过增加新股发行速度等方式,吸引过剩资金,稀释股市风险。
其次,要加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避免房地产市场的过渡投机。加大对地产商和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监管和处罚力度;特别应重视加大中心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完善房地产特别是经济适用房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严厉打击经济适用房的违规操作和内部交易,通过增加供给来释放住宅市场投机风险。
最后,要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管,防止国际游资大量进入股市和房市。
一、实体经济风险仍在释放。发达经济体尚未出现明显复苏迹象
(一)发连经济体继续大幅收缩,个别经济体下滑幅度减缓
随着大规模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实施,美国经济一季度环比下滑势头有所缓,环比收缩1.4%,按美国官方口径年率算收缩5.5%;但同比降幅进一步放大。欧元区和日本比美国更早陷入衰退,一季度欧元区和日本无论环比还是同比,经济收缩幅度进一步放大。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总体上要晚于发达国家,新加坡、韩国于2008年四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前者GDP同比下滑4.2%,后者环比下滑5.1%;马来西亚则在今年一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新加坡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10.1%,韩国则出现了微弱的正增长。预计,下半年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状况环比会有所减缓,但同比依然非常严峻。IMF和世界银行估计2009年全球经济收缩1.3--2.9%,面临战后最为严重的衰退。
(二)美国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发连经济体消费仍处下行通道
经济大幅收缩、就业减少和消费信贷紧缩,使得发达经济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显著放缓,私人消费成为制约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美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由2008年9月的同比3.8%降至12月的2.2%;今年前4个月,虽然增速逐步回升至3.0%以上,但5月增速进一步降至0.2%。美国的居民消费在去年9月后开始下滑,12月出现多年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今年2月以来,美国居民消费同比降幅不断扩大;尽管5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了好转,但当月消费同比仍然收缩1.8%。欧元区的商品零售额去年6月即出现微弱的同比负增长,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不见好转。日本的消费萎缩更为明显,商品零售额在去年10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后,降幅由1.1%扩大到今年4月的22.4%,户均消费去年9月是零增长,此后多数月份处于同比负增长。预计,下半年发达经济体私人消费仍难复苏。
(三)工业生产继续下行,个别国家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因素
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由2008年10月的106.2降至今年5月的95.8,同比降幅由4.7%扩大到13.5%,呈逐步加速趋势;环比来看,美国工业生产萎缩最快的时期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降幅超过2%,今年4月、5月的降幅已经缩小至1%左右。今年以来美国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行,至5月已降至68.3%,是多年来低位,较年初下滑2.9个百分点,短期走出衰退难度很大。欧元区和日本的工业萎缩程度要远大于美国,去年9月至今年4月,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和工业订单同比降幅分别由2.4%、1.8%扩大到20.6%、35.4%,日本的工业生产同比降幅由2008年1O月的6.6%扩大到2009年4月的31.2%。环比看,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和工业订单在4月的降幅较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已经明显收窄,日本3月的开工率达到65.5%,高于1月和2月,出现了经济启稳迹象。亚洲部分国家今年4月、5月工业生产出现了降幅减小、环比上升等积极迹象。韩国的工业生产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处于同比下滑中;相比,工业生产指数在今年2月到4月连续增加,4月的指数达到116.2,基本相当于2007年中期水平;马来西亚工业生产的同比降幅在今年前4个月一直收窄。预计,下半年一些国家工业生产环比可能会呈现更多积极因素,但全球工业生产不太可能恢复增长。
(四)全球贸易继续收缩,亚洲国家出口持续下滑
经济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尤为严重,IMF和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全球贸易可能收缩9~11%;全球贸易收缩加大了各国经济的复苏难度。2008年11月,美国货物出口和进口开始同时收缩,2009年4月出口和进口的同比降幅扩大到26.6%和34.6%;受内需萎缩影响,美国的进口降幅远大于出口,货物贸易逆差有明显好转。2008年11月欧元区货物贸易也开始收缩,今年3月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5.5%和18.2%。2009年1~4月,日本货物出口降幅同比超过40%,进口降幅同比超过30%。由于发达经济体进口大幅收缩,亚洲其他国家出口大幅下滑,且降幅不断扩大。新加坡的货物出口降幅同比由去年10月的4.3%,扩大到今年5月的253%;韩国由去年11月的19.5%扩大到今年5月的28.5%;马来西亚由去年10月的2.6%扩大到今年4月26.3%。
(五)各国普遍面临就业压力,加大了未来经济复苏的难度
金融危机以来,企业破产,工业生产下降,全球失业率急剧攀升,就业压力异常严峻,加大了经济复苏难度。美国的失业率由去年9月的6.2%上升至今年5月的9.4%,新增就业连续17个月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的失业率由去年9月的7.6%和4.1%上升至今年4月的9.1%和5.2%。亚洲其他国家的失业率也在不断攀升。韩国的失业率由去年9月的3%提高到今年3月的4%,虽然4月和5月有所下滑,但仍处在2006年以来的高位。新加坡2009年1季度的失业率达到3.3%,连续5个季度上升。马来西亚今年一季度的失业率达到4%,高于上年前两个季度3.1%的平均水平。预计,下半年各国就业压力不会明显好转。
二、全球金融市场强劲反弹中蕴涵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随着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相继出台,资本市场货币供给急剧增加。由于实体经济仍在收缩,消费信贷和私人投资并未根本好转,流动性增加更多地推升了金融市场的强劲反弹。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呈现启稳回升态势,但不确定性风险依然很大。
(一)全球股市出现大幅反弹行情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股市市值大幅下滑,年底股票总市值为32.5万亿美元,较2007年下滑46.5%,达到2003年以来的最低。2009年3月,股票市值开始出现明显回升,4月和5月全球股票市值分别比上月增长12.3%和11.7%,5月份达到37.4万亿美元。股票成交量也明显放大,今年4月和5月全球成交量均达到7万亿美 元.比1月份增长20%。美、欧主要市场股指在跌破10年线之后回升,亚太股指普遍上扬。
最近的股市回升反弹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反弹比较快,作为全球机构投资人重要参考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年初以来已上升近17%,而MSCI世界指数仅上升3%。其中,巴西、中国和印度的股票指数比较年内最低点增长70%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指数增长幅度。
二是美国资本市场仍是全球最大的中心市场,但其吸引力开始下降。去年四季度美国的净资本流入为768亿美元,较三季的1473亿美元大幅度缩减。外国人持有的美国资产大幅度减少76亿美元,而第三季度还增加1233亿美元。
三是成长型股票在吸引投资者方面的优势明显。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调整,新能源、环保节能产业可能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各发达国家率先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美国新能源战略提出在10年内,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将美国传统的制造中心转变为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心。成长型股票将有可能出现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中。在这一轮股票行情中,新能源领域也备受追捧,新能源板块上涨幅度远大于股市整体上涨幅度。
(二)全球汇市波动加大,3月份以来美元再次走弱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由于货币市场上美元趋紧,一度明显升值,但从今年3月份以来,随着美元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的缓解,美联储购买万亿美元债券、财政部收购有毒资产等危机救助措施使本已经十分严重的美国“双赤字”压力进一步加大,美国为转嫁危机损失而滥发货币,使美元重回贬值通道。从3月9日到5月底,美元指数由88.97下降到80.5,下降9.5%。6月初美元指数继续下探到78后再度回到80。美元兑欧元汇率在3月4日曾经达到1.26的年内最低,到6月2日达到1.42,3个月内美元兑欧元贬值13%。美元兑英镑从1月23日的0.73大幅下降到6月11日的0.6,贬值18%。日元也明显走弱,兑美元汇率从1月21日的年内最低点87.8上升到4月7日的100.7,贬值14%。
(三)原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
2008年国际油价年初从每桶约100美元的价位,攀升至7月145美元左右的高位,之后国际油价呈迅速大幅下跌之势,并跌破40美元,12月24日布伦特原油跌至34.30美元的历史低位。受巴以战火重燃、中东局势恶化的影响,2009年初国际油价出现跳高,1月6日布伦特原油价格涨至48.76美元,之后开始小幅回落。3月份以来,美元贬值等因素导致油价持续上涨,6月26日布伦特油价达到68.9元,桶,较年初上涨超过40%。此外,其他大宗商品也出现价格上涨,自今年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综合涨幅已接近30%,期铜涨幅高达75%。
但是,未来金融形势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尽管各国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但目前看,对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发达国家私人消费同比仍在收缩,企业生产并未恢复、企业融资仍然困难。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加大,在实体经济不振的情况下,流动性释放的结果虽然可能使包括股票在内的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也催生了新的泡沫,风险在逐步累积。
其次,金融危机使投资者更加重视风险管理,将不断调整投资,在股市、债市、金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上寻求合理投资组合。投机资本在各个市场上的流动将增加市场的波动性。
再次,金融危机使美元面临信心危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孕育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各主要国际货币汇率频繁变动,将给各国货币政策带来挑战,也对资本市场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最后,由于支撑经济复苏的热点尚未明朗,金融市场也会在新热点的追逐中呈现震荡格局。
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出口继续面临收缩压力,净出口对全年经济增长贡献为负
2009年全球贸易量可能面临9~11%的负增长,我国全年出口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收缩。今年1~5月份,我国出口累计收缩21.8%,进口收缩28%;其中,5月份出口收缩幅度高于1~5月份平均水平,进口收缩幅度低于1~5月份平均水平。1~5月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887.93亿美元,仍高于去年同期107亿美元;其中1月份贸易顺差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走势,超过去年同期近200亿美元。2008年1~5月份贸易顺差仅占全年贸易顺差的30%,预计今年下半年贸易顺差规模可能会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全年贸易顺差将明显减少,2009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有可能在负1%左右。今年以来.尽管有关部门通过稳定汇率、提高出口退税以及改善贸易融资等多种方式希望扭转出口下滑的局面。由于本轮出口下行主导因素是外需萎缩,相关贸易政策的作用有限。
(二)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热点,外商直接投脊明显下降
全球消费疲软、产能过剩和信贷紧缩使得短期内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热点,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明显下降。目前,尽管全球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和制造业企业去库存化已基本调整到位,但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消费疲软和产能过剩,短期内并未出现新的投资热点。今年1~5月份,我国新批外资项目7890个,同比减少33.78%;其中,来自自由港、亚洲、北美和欧盟的新批项目分别减少57.5%、34.3%、28.1%和23.4%。1~5月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340.5亿美元,同比减少20.41%;其中,来自自由港、亚洲、北美和欧盟的新批项目分别减少31.6%、17.6%、20.6%和8.9%。预计全年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将出现较大的负增长。
(三)资金不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加大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今年以来,各主要经济体为进一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实行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甚至大量购买长期债券。3月份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紧缩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实体经济仍在继续下行,消费和投资信贷短期内难以好转。金融市场内部大量的流动性部分地流向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推升了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的上涨。在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尚未有效释放,经济仍在减速的情况下,造成了市场虚假繁荣,国际游资又有大量进入的迹象,加大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风险和难度。
(四)市场和信贷仍是目前微观领域存在的两大突出难题
当前,市场疲软、信贷紧缩仍是困扰生产、投资和出口的两大突出难题: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疲软又是问题的核心。在私人消费恢复增长以前,生产活动将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私人消费恢复到一定水平,贸易和出口才会恢复增长。只有当私人消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才能拉动新一轮的私人投资增长。目前,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在中短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政府公共项目投资对于刺激内需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拉动民间投资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拉动消费的短期政策可能在中期对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对策建议
(一)将“调结构、促内需”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
短期内,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冲击已基本释放,我国经济大致已基本见底。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应尽快从“保增长”转移到“调结构、促内需”上来,实际上单纯的“保八”已没有现实意义,过分的“保八”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本轮经济危机链条长,影响范围广,全球经济复苏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外部困难很有可能持续2~3年。因此,政策上应抓住国内外经济调整的机遇期,主动调整内外需结构、消费投资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深化国内配套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实拉动民间消费需求。
(二)加强对资本和资产市场的监管和政策调控
首先,要加强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管,防止投机性机构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加强对机构投资人的监管和信息披露的同时,应重视通过增加新股发行速度等方式,吸引过剩资金,稀释股市风险。
其次,要加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避免房地产市场的过渡投机。加大对地产商和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监管和处罚力度;特别应重视加大中心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完善房地产特别是经济适用房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严厉打击经济适用房的违规操作和内部交易,通过增加供给来释放住宅市场投机风险。
最后,要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管,防止国际游资大量进入股市和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