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已经成为了人才在社会中学习、工作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信息技术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奠定和进一步的发展十分关键。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方面多做研究,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性 提高
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教学效果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形成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供一线教师参考。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切教学成果的获得都需要以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一直以来都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才能在课堂上积极的配合教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变传统的教学为更加新颖的模式。
如,在教学《汇聚大自然的声音》这部分知识时,我就设计了“旁白配音”的环节,即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到台前表演,为幻灯片配音解说,另外一人则即时录制旁白,并随机播放。如此,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引发了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来。
二、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技能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一味的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或重复的操作训练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难以形成的,这样与实践相脱离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难以将所学的技能加以应用。因此,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多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系统》这一单元时,在学生大致掌握了计算机内的基本部件、常用外设及其作用、计算机软件和分类后,我们就可开展一次导购计算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设备购置的经历。当然,我们需要提前向学生介绍基本流程,如进行需求分析、收集配件产品资料、设计配置方案、基本性价评估、下订单、验收检查等。这样,学生通过导购计算机活动,体验依据需求配置计算机的过程,既丰富了生活经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適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授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指出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需要在任务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会积极讨论,询问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被调动起来,且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学生们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进一步提升。当然,这一效果的达成需要教师在任务的设计上多做研究,任务既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便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并产生完成任务的意愿。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用电情况》EXCEL图表设计这节课上,我设计了四个学习新知的任务,这四个任务分别是“建图”“美容”“变脸”“整容”。“建图”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帮助,完成教师给定表格的数据的建图任务。“美容”让学生根据任务“建图”所得出的结果,依据帮助完成“图表修饰”。“变脸”让学生根据“美容”任务的结果,依据帮助完成“改变图表类型”知识的学习。“整容”让学生根据“变脸”任务完成的结果,再次求助帮助完成“图表类型”与“源数据修改”知识的学习。这四个任务我在设计上是层层递进,但主要数据源自一个表格,使得任务联贯性强,更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讨论,提高学生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在上机实践中充分利用电脑上教师或者学生自己准备的素材,由老师巧妙的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知识点融入实际任务中,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适时的完成的概念、方法的总结。比如画图软件“曲线”工具的使用,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
A:探究两弯曲线的画法(已学过直线工具),看曲线工具有什么特别的操作。
B、两弯曲线的画法,与一弯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C、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D、结合课本讲解,操作封闭式曲线,并总结三种曲线的操作特点,小组讨论。
任务布置以后,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探究,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开展相互协作,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也格外熟练,在最后的总结过程也比较踊跃,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和小组学习,不但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学到了知识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团体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人们生活及工作必需的一种技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创新教材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的策略,从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淑霞.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课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艺术,2016(6).
[2]杨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性 提高
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教学效果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形成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供一线教师参考。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切教学成果的获得都需要以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一直以来都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才能在课堂上积极的配合教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变传统的教学为更加新颖的模式。
如,在教学《汇聚大自然的声音》这部分知识时,我就设计了“旁白配音”的环节,即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到台前表演,为幻灯片配音解说,另外一人则即时录制旁白,并随机播放。如此,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引发了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来。
二、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技能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一味的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或重复的操作训练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难以形成的,这样与实践相脱离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难以将所学的技能加以应用。因此,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多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系统》这一单元时,在学生大致掌握了计算机内的基本部件、常用外设及其作用、计算机软件和分类后,我们就可开展一次导购计算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设备购置的经历。当然,我们需要提前向学生介绍基本流程,如进行需求分析、收集配件产品资料、设计配置方案、基本性价评估、下订单、验收检查等。这样,学生通过导购计算机活动,体验依据需求配置计算机的过程,既丰富了生活经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適时单独或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演示、讲授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指出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需要在任务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会积极讨论,询问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被调动起来,且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学生们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进一步提升。当然,这一效果的达成需要教师在任务的设计上多做研究,任务既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便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并产生完成任务的意愿。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用电情况》EXCEL图表设计这节课上,我设计了四个学习新知的任务,这四个任务分别是“建图”“美容”“变脸”“整容”。“建图”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帮助,完成教师给定表格的数据的建图任务。“美容”让学生根据任务“建图”所得出的结果,依据帮助完成“图表修饰”。“变脸”让学生根据“美容”任务的结果,依据帮助完成“改变图表类型”知识的学习。“整容”让学生根据“变脸”任务完成的结果,再次求助帮助完成“图表类型”与“源数据修改”知识的学习。这四个任务我在设计上是层层递进,但主要数据源自一个表格,使得任务联贯性强,更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讨论,提高学生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在上机实践中充分利用电脑上教师或者学生自己准备的素材,由老师巧妙的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知识点融入实际任务中,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适时的完成的概念、方法的总结。比如画图软件“曲线”工具的使用,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
A:探究两弯曲线的画法(已学过直线工具),看曲线工具有什么特别的操作。
B、两弯曲线的画法,与一弯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C、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D、结合课本讲解,操作封闭式曲线,并总结三种曲线的操作特点,小组讨论。
任务布置以后,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探究,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组,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开展相互协作,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也格外熟练,在最后的总结过程也比较踊跃,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和小组学习,不但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学到了知识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团体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人们生活及工作必需的一种技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优化、创新教材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的策略,从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淑霞.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课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艺术,2016(6).
[2]杨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