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服装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服装制造业再世界舞台上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当我们深入行业,仔细观察其产业链上下游情况,发现现在的产业链还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沟通模式,进而产生的创新乏力、反应慢、融资难的问题也逐一显现。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型产业模式,提升服装制造产业整体活力,加强设计与制造的结合,方便企业间生产沟通,降低融资门槛,进而助力服装制造业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装制造业
引言
中國作为服装制造大国在世界服装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服装制造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升级,传统的产业结构和信息传递模式就显得难以承受,在互联网急速发展和用户个性化需求愈来愈大的今天,服装制造行业显现了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滞后、产品创新乏力、个性化需求增加、融资难等问题,行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在当下这种松散、低效的产业模式下是很难解决的。松散、低效的产业模式导致的是信息传递速度变慢,上下游企业不能很好的进行信息的传递,数据不能及时的共享等问题的症结所在。将互联网进行嵌入融合,将行业形成“产业互联网”的模式,打通企业间的数据壁垒,整合链接设计师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产业中大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使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本进行生产投入。使行业形成“灵活、高效、健康”的行业格局。
一、服装制造业企业现状
(一)产业传统产业链体系导致的反应慢、成本高的问题逐渐显现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等问题日趋严峻。用户的个性化、高性价比需求及产品本身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规模化生产、反应慢、制造成本高及严重的库存问题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日益凸显,使得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问题不容忽视。规模以上企业产销量同步下滑。根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服装产量为287.8亿件,同比下降2.6%;2018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22.7亿件,同比下降3.37%。从销量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服装工业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行业销售量随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的减少而出现下滑。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四个季度累计服装销售达到306.9亿件,2017年下降至283.3亿件。
(二)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及供应链管理无序
我国虽拥有世界一流的纺织服装生产技术和基地,但由于纺织服装行业本身产业链较长,细分领域多,所以在此基本上80%的纺织服装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核心企业拥有强势的市场支配地位,并凭借该支配地位在资金流上对中小企业施压,另一方面,纺织服装行业被认为是利润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也使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难以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融资渠道少。所以导致中小型企业一直受制于融资难问题。同时由于服装行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相对孤立导致纺织服装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合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不断浮现,带来供应链管理的无序。
(三)行业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不利于企业发展
企业经营模式趋同,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激烈。例如:毛衫企业大部分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通常由大型毛衫企业联系订单,然后转包给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代为加工。这种代工模式造成沿海当地毛衫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订单的减少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进行微利销售。同时,毛衫订单多为二手订单,利润仅为一手订单的34%,常此以往,不仅企业难以持续经营,而且破坏了市场秩序,使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削弱,难以形成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各方面因素影响产业成本高涨
纺织服装行业成本压力高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国家最低工资制度的不断强化,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用工压力进一步凸显,工人回流和“招工难”已成为近年的普遍现象,企业的用工成本压力持续加大。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成年增长趋势,相较于东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来说,远远高出了他们。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劳动务成本十年间已上涨了数倍,对比中国与美国在劳动力成本与生产力水平,前都比美国低 4%,后者则被美国远远落下近 80%之多。在人工成本上涨的同时,原材料成本也在上涨。2018年国内外棉花供不应求,棉价涨价预期升温,年内棉价上行概率较大。从需求端来看,2017年以来,国内服装终端销售复苏明显,带动上游纺织品需求增大;从供给端来看,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到全国 80%左右,4 月以来由于新疆多次风灾与冻害,对今年棉花产量将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欧美量化宽松政策推高了以化纤、能源为主的原料进口价格,企业输入性成本增加;其次是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下造成的纺织原材料的供应问题。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同时也是中国进口棉花最多的国家。一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17年1-12月我国共进口棉花115.3万吨,其中美棉进口量就有50.63万吨,为进口总量的44%。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8年度累计签约进口了150万包美国棉花,在中美贸易战的阴影下,纺织行业原材料成本势必会有所影响。未来,成本压力仍将持续,纺织企业的生存压力难以缓解。
综合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行业间出现了对市场变化不敏感、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缺乏、供应链管理无序、融资难、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的服装贸易。而互联网模式可以较为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所拥有的优势——快速、灵活对供应链管理则是不可多得的优点。
二、“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行业供应链流程重构
(一)概念解释 产业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服装制造行业的产业链和内部价值进行重构,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传达的便捷性和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服装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
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围绕服装制造流程中的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的资金流和物流,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成供应链上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二)服装制造业产业互联网模式构建
服装制造产业的基本运营环节为:服装设计-纸样-出样-下订单-投入生产-仓储-销售。根据各环节的性质,将其整合为四个模块:设计流程-样品展示-生产流程-网络营销流程。同时将现有流程中欠缺的部分以环节的形式加入到各个模块中。互联网模式的加入和整合充分进入。
(三)设计流程模块
现有的服装设计分为两种情况,即大型服装制造企业拥有自己的设计师,可以进行自主的服装设计;小服装制造企业由于资金等问题不具备自主进行服装设计的能力,一般会购服装版型或者是从市场上购买样品进行版型的借鉴。我们在市场上不难发现,一旦出现爆款或者是热销款,许多企业都会一股脑的加入爆款的生产中,导致生产力过剩,库存增压力增加。这无疑体现了现有的服装制造生产环节中,设计资源的匮乏和生产决策的盲目。
在产业互联网体系下,将设计独立为一个平台,利用平台吸引市场上的设计师入驻,同时将设计问题不局限在设计师的个人对流行趋势的掌控——通过云平台对过往流行趋势的调研和设计相关的大数据分析,给设计师更多的参考,使设计师的设计判断更加的精准,补充部分企业设计资源的不足,更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除了将设计师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还将设计师资源进行商品化销售,给设计师拥有独立设计的空间。设计资源的市场话会优化设计资源的配置方式,涌现更好的设计师和设计产品。
(四)产品展示模块
产品展示主要包括传统流程中的打样、出样部分。这个环节是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设计师的成果的体现。在这个流程中完全可以将已经确定的款式在生产之前进行产品发布,在市场中也不乏这样的做法。在发布的过程中融入网络社群、众筹、粉丝营销等形式,不仅能对市场需求和生产有所帮助,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五)生产流程模块
生产流程模块主要是在传统的流程上进行优化,同时向生产流程中的核心企业引入供应链金融,使其辐射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
对于简单的服装生产,一般的生产企业都可以自行完成,不需要借助其他企业。但是对于工艺复杂、流程繁琐的服装生产就需要多个企业合作完成。然而除了几个集中的服裝制造产业园区能较为便捷的建立单次订单的生产上下游关系,其他的分散的服装制造企业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不能迅速的寻找和建立生产合作关系,这其实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很容易束缚在单一产品制造的环境中,并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逐渐走向消亡。
当我们将产业互联网引入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都可以完全公开的在平台上进行宣传,建立生产关系不再局限于地理空间。平台使企业间形成一个B2B的市场,这样的市场能够进行自发的推动优质资源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同时还具有推动技术进步的功能,让行业有一个自我更迭、优胜劣汰的功能,使行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供应链中的弱势成员企业通常会面临:既要向核心企业供货,又要承受着应收账款的推迟;或者在销售开始之前便以铺货、保证金等形式向核心企业提前支付资金。许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认为,“资金压力”是它们在供应链合作中碰到的最大压力。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分担了核心企业的资金风险,但却并没有得到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尽管银行想给这些企业进行授信,但却常常因为这些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抵押物不足、生产经营难于掌握以及抵御经济波动能力差等诸多因素,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风险很大而拒绝放贷。
当我们将供应链金融植入在这个生产流程中,对在供应链中具有较强实力,对融资的规模、资金价格和服务效率等都有较高要求的核心企业提供包括短期优惠利率贷款、票据业务、企业透支额度等产品,使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具有较长时间的赊账期,对下游企业有更多的销售能力。金融机构从原有的对单个供应链非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苛刻和较少优惠,转变为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信用赋予很大的权重,同时也由原来的对单个企业的监督转变为对核心企业与其他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监督。这样的新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给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帮助其扩大生产,加快企业发展。
(六)网络营销流程模块
在现有的销售体系下,将线下与线上的经营销售相结合,打造全渠道营销。新的互联网环境给了营销和销售很多平台和渠道进行营销和销售活动,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多的了解市场的方法。
(七)小结
组建针对不同性质、大小企业的售后服务团队。企业的经营范围、大小、产品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售后的的形式,可以将经营范围相似、产品类型相关的企业集中做售后服务(横向),对大型企业设置独立的售后团队。或者根据供应链建立售后团队,根据产品反馈情况对供应链上不同负责的企业(纵向)。当体系足够成熟可以考虑进行横纵联合,从多方面进行售后服务。
三、新的行业模式的优点
(一)产业互联网新模式提高产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整合后的产业将在互联网上进行相互连结。利用平台的设计模块,监控市场上的流程趋势,将结果应用在设计师的设计中。平台上各企业、产业链可以快速同步的了解到市场的前沿情况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设计师作品作为自己市场选择。这样一来市场的变化可以迅速的传导到产业的各个角度,提高了产业对市场的反映速度,保证了产业可以跟上市场的变化,甚至可以引领市场,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道路。 (二)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中小型企业独立的去融资,融资的困难必然加大。将中小型企业融入在一个产业链中,与合作生产的上下游企业产生业务上的链接,此时,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三)新模式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当产业中企业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中的时候,企业在行业中的可以存在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由企业组成的产业链可以进行共同决策,共同选择新的经营模式或者新的行业创新。这样一来,单个企业承担的风险变小,企业间各取所长,由单一的创新变成系统的创新,同时也可以提高创新产品或结果的落地概率。创新的过程同时可以获得融资的资助,利用供应链金融获得融资,保证在正常的生产不受影响的同时进行创新研发,保证了企业在失败后还可以继续生存。
(四)新模式在各方面降低产业成本
新模式构建于互联网为基础的供应链上,结合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的预测产量及其相应的成本信息。產业链不仅包括参与的各企业,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层次的综合。在应用产业链金融端额过程中首先应理顺产业链上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同时对金融机构所需的相关财务信息、生产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最后由金融机构向申请融资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这样的流程再结合产业互联网可以充分的节约了营销、调查、审批、放款、融资管理等借贷双方各个环节的经营成本,同时还节约了信息、基础管理等成本。新模式在全方位降低了企业和产业链的各项成本。
(五)小结
新的行业模式以服装设计师为抓手,通过服装设计师连接供给端与消费端,能达到充分整合纺织服装制造业内闲置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支持,化解过剩产生,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对接的目的。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将为设计师分析和预测消费流行趋势,产业经营动态,产业内部资源共享提供有力支持,这种模式还与互联网金融、定制等客户的新型需求结合,形成了需求侧的多元化和供给侧的产业化。同时将产业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很好的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四流合一,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为行业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使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在产业互联网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接口接入上下游企业,有效整合全产业链内各企业之间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资金互助的目的,营造全产业链内的合作、竞争、创新的激励机制,创造企业之间共同发展的环境。
四、结语
服装制造行业是离我们最新的时尚产业,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产业创新创造能力,实现产业的自我升级,是现代社会发展对这个产业的新要求。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可以在现有的产业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其更能贴近市场,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产业经过改造后给予了中小型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使其能把重点转移到市场需求上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岌岌可危。本文的模式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不同企业应当集合各自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所处产业链的新型理念和模式。
参考文献:
[1]苏贝贝. 服装制造业产能协作共享平台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2]张毅.产业链金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融资模式的优化选择[J].金融发展评论,2015(01):125-129.
作者简介:
苏一凡(1997-),男,汉族,天津人,天津工业大学本科在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江春秀(1997-),女,汉族,广西来宾人,天津工业大学本科在读,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方向
杨洋(1999-),男,汉族,陕西商洛人,天津工业大学本科在读,工商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10058046
关键词: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装制造业
引言
中國作为服装制造大国在世界服装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服装制造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升级,传统的产业结构和信息传递模式就显得难以承受,在互联网急速发展和用户个性化需求愈来愈大的今天,服装制造行业显现了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滞后、产品创新乏力、个性化需求增加、融资难等问题,行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在当下这种松散、低效的产业模式下是很难解决的。松散、低效的产业模式导致的是信息传递速度变慢,上下游企业不能很好的进行信息的传递,数据不能及时的共享等问题的症结所在。将互联网进行嵌入融合,将行业形成“产业互联网”的模式,打通企业间的数据壁垒,整合链接设计师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产业中大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使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本进行生产投入。使行业形成“灵活、高效、健康”的行业格局。
一、服装制造业企业现状
(一)产业传统产业链体系导致的反应慢、成本高的问题逐渐显现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等问题日趋严峻。用户的个性化、高性价比需求及产品本身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规模化生产、反应慢、制造成本高及严重的库存问题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日益凸显,使得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问题不容忽视。规模以上企业产销量同步下滑。根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服装产量为287.8亿件,同比下降2.6%;2018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22.7亿件,同比下降3.37%。从销量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服装工业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行业销售量随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的减少而出现下滑。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四个季度累计服装销售达到306.9亿件,2017年下降至283.3亿件。
(二)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及供应链管理无序
我国虽拥有世界一流的纺织服装生产技术和基地,但由于纺织服装行业本身产业链较长,细分领域多,所以在此基本上80%的纺织服装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核心企业拥有强势的市场支配地位,并凭借该支配地位在资金流上对中小企业施压,另一方面,纺织服装行业被认为是利润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也使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难以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融资渠道少。所以导致中小型企业一直受制于融资难问题。同时由于服装行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相对孤立导致纺织服装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合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不断浮现,带来供应链管理的无序。
(三)行业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不利于企业发展
企业经营模式趋同,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激烈。例如:毛衫企业大部分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通常由大型毛衫企业联系订单,然后转包给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代为加工。这种代工模式造成沿海当地毛衫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订单的减少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进行微利销售。同时,毛衫订单多为二手订单,利润仅为一手订单的34%,常此以往,不仅企业难以持续经营,而且破坏了市场秩序,使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削弱,难以形成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各方面因素影响产业成本高涨
纺织服装行业成本压力高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国家最低工资制度的不断强化,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用工压力进一步凸显,工人回流和“招工难”已成为近年的普遍现象,企业的用工成本压力持续加大。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成年增长趋势,相较于东南亚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来说,远远高出了他们。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劳动务成本十年间已上涨了数倍,对比中国与美国在劳动力成本与生产力水平,前都比美国低 4%,后者则被美国远远落下近 80%之多。在人工成本上涨的同时,原材料成本也在上涨。2018年国内外棉花供不应求,棉价涨价预期升温,年内棉价上行概率较大。从需求端来看,2017年以来,国内服装终端销售复苏明显,带动上游纺织品需求增大;从供给端来看,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到全国 80%左右,4 月以来由于新疆多次风灾与冻害,对今年棉花产量将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欧美量化宽松政策推高了以化纤、能源为主的原料进口价格,企业输入性成本增加;其次是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下造成的纺织原材料的供应问题。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同时也是中国进口棉花最多的国家。一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17年1-12月我国共进口棉花115.3万吨,其中美棉进口量就有50.63万吨,为进口总量的44%。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8年度累计签约进口了150万包美国棉花,在中美贸易战的阴影下,纺织行业原材料成本势必会有所影响。未来,成本压力仍将持续,纺织企业的生存压力难以缓解。
综合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行业间出现了对市场变化不敏感、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缺乏、供应链管理无序、融资难、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的服装贸易。而互联网模式可以较为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所拥有的优势——快速、灵活对供应链管理则是不可多得的优点。
二、“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行业供应链流程重构
(一)概念解释 产业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服装制造行业的产业链和内部价值进行重构,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传达的便捷性和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服装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
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围绕服装制造流程中的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的资金流和物流,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成供应链上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二)服装制造业产业互联网模式构建
服装制造产业的基本运营环节为:服装设计-纸样-出样-下订单-投入生产-仓储-销售。根据各环节的性质,将其整合为四个模块:设计流程-样品展示-生产流程-网络营销流程。同时将现有流程中欠缺的部分以环节的形式加入到各个模块中。互联网模式的加入和整合充分进入。
(三)设计流程模块
现有的服装设计分为两种情况,即大型服装制造企业拥有自己的设计师,可以进行自主的服装设计;小服装制造企业由于资金等问题不具备自主进行服装设计的能力,一般会购服装版型或者是从市场上购买样品进行版型的借鉴。我们在市场上不难发现,一旦出现爆款或者是热销款,许多企业都会一股脑的加入爆款的生产中,导致生产力过剩,库存增压力增加。这无疑体现了现有的服装制造生产环节中,设计资源的匮乏和生产决策的盲目。
在产业互联网体系下,将设计独立为一个平台,利用平台吸引市场上的设计师入驻,同时将设计问题不局限在设计师的个人对流行趋势的掌控——通过云平台对过往流行趋势的调研和设计相关的大数据分析,给设计师更多的参考,使设计师的设计判断更加的精准,补充部分企业设计资源的不足,更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除了将设计师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还将设计师资源进行商品化销售,给设计师拥有独立设计的空间。设计资源的市场话会优化设计资源的配置方式,涌现更好的设计师和设计产品。
(四)产品展示模块
产品展示主要包括传统流程中的打样、出样部分。这个环节是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设计师的成果的体现。在这个流程中完全可以将已经确定的款式在生产之前进行产品发布,在市场中也不乏这样的做法。在发布的过程中融入网络社群、众筹、粉丝营销等形式,不仅能对市场需求和生产有所帮助,也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五)生产流程模块
生产流程模块主要是在传统的流程上进行优化,同时向生产流程中的核心企业引入供应链金融,使其辐射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企业。
对于简单的服装生产,一般的生产企业都可以自行完成,不需要借助其他企业。但是对于工艺复杂、流程繁琐的服装生产就需要多个企业合作完成。然而除了几个集中的服裝制造产业园区能较为便捷的建立单次订单的生产上下游关系,其他的分散的服装制造企业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不能迅速的寻找和建立生产合作关系,这其实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很容易束缚在单一产品制造的环境中,并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逐渐走向消亡。
当我们将产业互联网引入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都可以完全公开的在平台上进行宣传,建立生产关系不再局限于地理空间。平台使企业间形成一个B2B的市场,这样的市场能够进行自发的推动优质资源实现比较合理的配置,同时还具有推动技术进步的功能,让行业有一个自我更迭、优胜劣汰的功能,使行业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在现在还是未来,供应链中的弱势成员企业通常会面临:既要向核心企业供货,又要承受着应收账款的推迟;或者在销售开始之前便以铺货、保证金等形式向核心企业提前支付资金。许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认为,“资金压力”是它们在供应链合作中碰到的最大压力。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分担了核心企业的资金风险,但却并没有得到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尽管银行想给这些企业进行授信,但却常常因为这些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抵押物不足、生产经营难于掌握以及抵御经济波动能力差等诸多因素,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风险很大而拒绝放贷。
当我们将供应链金融植入在这个生产流程中,对在供应链中具有较强实力,对融资的规模、资金价格和服务效率等都有较高要求的核心企业提供包括短期优惠利率贷款、票据业务、企业透支额度等产品,使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具有较长时间的赊账期,对下游企业有更多的销售能力。金融机构从原有的对单个供应链非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苛刻和较少优惠,转变为对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信用赋予很大的权重,同时也由原来的对单个企业的监督转变为对核心企业与其他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交易监督。这样的新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给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帮助其扩大生产,加快企业发展。
(六)网络营销流程模块
在现有的销售体系下,将线下与线上的经营销售相结合,打造全渠道营销。新的互联网环境给了营销和销售很多平台和渠道进行营销和销售活动,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多的了解市场的方法。
(七)小结
组建针对不同性质、大小企业的售后服务团队。企业的经营范围、大小、产品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售后的的形式,可以将经营范围相似、产品类型相关的企业集中做售后服务(横向),对大型企业设置独立的售后团队。或者根据供应链建立售后团队,根据产品反馈情况对供应链上不同负责的企业(纵向)。当体系足够成熟可以考虑进行横纵联合,从多方面进行售后服务。
三、新的行业模式的优点
(一)产业互联网新模式提高产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整合后的产业将在互联网上进行相互连结。利用平台的设计模块,监控市场上的流程趋势,将结果应用在设计师的设计中。平台上各企业、产业链可以快速同步的了解到市场的前沿情况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设计师作品作为自己市场选择。这样一来市场的变化可以迅速的传导到产业的各个角度,提高了产业对市场的反映速度,保证了产业可以跟上市场的变化,甚至可以引领市场,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道路。 (二)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中小型企业独立的去融资,融资的困难必然加大。将中小型企业融入在一个产业链中,与合作生产的上下游企业产生业务上的链接,此时,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三)新模式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当产业中企业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中的时候,企业在行业中的可以存在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由企业组成的产业链可以进行共同决策,共同选择新的经营模式或者新的行业创新。这样一来,单个企业承担的风险变小,企业间各取所长,由单一的创新变成系统的创新,同时也可以提高创新产品或结果的落地概率。创新的过程同时可以获得融资的资助,利用供应链金融获得融资,保证在正常的生产不受影响的同时进行创新研发,保证了企业在失败后还可以继续生存。
(四)新模式在各方面降低产业成本
新模式构建于互联网为基础的供应链上,结合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的预测产量及其相应的成本信息。產业链不仅包括参与的各企业,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层次的综合。在应用产业链金融端额过程中首先应理顺产业链上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同时对金融机构所需的相关财务信息、生产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最后由金融机构向申请融资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这样的流程再结合产业互联网可以充分的节约了营销、调查、审批、放款、融资管理等借贷双方各个环节的经营成本,同时还节约了信息、基础管理等成本。新模式在全方位降低了企业和产业链的各项成本。
(五)小结
新的行业模式以服装设计师为抓手,通过服装设计师连接供给端与消费端,能达到充分整合纺织服装制造业内闲置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支持,化解过剩产生,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对接的目的。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将为设计师分析和预测消费流行趋势,产业经营动态,产业内部资源共享提供有力支持,这种模式还与互联网金融、定制等客户的新型需求结合,形成了需求侧的多元化和供给侧的产业化。同时将产业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很好的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四流合一,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为行业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使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在产业互联网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接口接入上下游企业,有效整合全产业链内各企业之间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资金互助的目的,营造全产业链内的合作、竞争、创新的激励机制,创造企业之间共同发展的环境。
四、结语
服装制造行业是离我们最新的时尚产业,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产业创新创造能力,实现产业的自我升级,是现代社会发展对这个产业的新要求。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可以在现有的产业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其更能贴近市场,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产业经过改造后给予了中小型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使其能把重点转移到市场需求上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岌岌可危。本文的模式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不同企业应当集合各自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所处产业链的新型理念和模式。
参考文献:
[1]苏贝贝. 服装制造业产能协作共享平台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2]张毅.产业链金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融资模式的优化选择[J].金融发展评论,2015(01):125-129.
作者简介:
苏一凡(1997-),男,汉族,天津人,天津工业大学本科在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江春秀(1997-),女,汉族,广西来宾人,天津工业大学本科在读,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方向
杨洋(1999-),男,汉族,陕西商洛人,天津工业大学本科在读,工商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1005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