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3日,是肯德基“涉红”产品经整顿后重新上市的第一天,12:00,在上海南京路的一家肯德基店,记者看到两层楼面基本上坐满。“涉红”事件似乎没有给人们的心理留下过多阴影。而与此同时,各地检测出的“涉红”产品仍在增加。
假如没有英国的召回令
2005年2月18日,一种名叫“苏丹红”的食品添加剂引起了全球关注。这一天,英国食品标准局紧急责令,召回359个品牌的食品,上述食品被怀疑含有致癌色素“苏丹红一号”。
消息传到国内,各地展开了紧急追查行动。3月2日、3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测中心发现,“美味源”牌桂林辣椒酱含有“苏丹红一号”。这是国内最早发现的“涉红”食品。
接下去连续两周,含有苏丹红的食品在媒体的关注下不断被发掘。政府网站公布了一个疑似名单,但实际上,名单里究竟有多少产品确切“涉红”,谁也不知道。
上海水产大学研究食品安全的宁喜斌教授表示:苏丹红是因为英国的召回令,引起国内媒体关注,才进人大众视野。实际上,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苏丹红厉害得多,只不过人们不知道或知道得少而已。
宁喜斌说,苏丹红是工业添加剂,被非法用于食品。目前中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个品类1500多种,一些企业在生产中,超量使用添加剂,甚至将工业添加剂用在食品生产中,这绝对不是个案。
先污染后治理
由于“苏丹红一号”是毒性较强的致癌物,自1995年以来,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已开始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一号”染色剂。1996年,中国出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就规定,苏丹红绝对禁止用于食品生产。
10年前就禁止“苏丹红”用于食品,为什么长期没有得到检测?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透露,苏丹红检测标准可能在4月出台。也就是说,国家至今没有出台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解释说,中国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有很多种,苏丹红一号是其中一种,质检部门不可能对每种化工原料都制定相应检测标准,即使在国际上也难以实现。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召集各省市质检技术人员,专门就如何检测“苏丹红一号”进行培训。
一位50多岁的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林先生对此一笑,“亡羊补牢是好事。我不是不相信条例和标准,在我们建筑行业,相关的标准条例就很多,只是先污染后治理,先出了事情再颁布条例的事情,我们做得太多了。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预先‘补牢’?”
没有检测标准是一方面,有了检测标准是不是就万无一失?宁喜斌教授表示,目前的检测通常是抽查,指望通过这种抽查的办法,堵住各种漏洞也是万难。
在一家日资企业工作的黄林从事进出口业务已经10年,他所在公司的一个主要业务是化学添加剂的进口。他说,产品一旦进入国门后,监管就比较松了。检验机关可能会对产品的用途进行跟踪检查,但检查的形式通常是有限“抽查”。如果不是苏丹红这种特殊的外部情况,抽查实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除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抽查,正规的食品生产销售单位也会进行自查。曾经在南京家乐福担任中层管理的林蔚告诉记者,超市内部的检测设备和人员水平一般来说无、洼应对成千上万种商品。
正规的单位如此,而对于那些家庭作坊式的单位,食品质量几乎很难保证。一直从事卫生监督执法的李敏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每次执法时,都会对一些所售商品没有许可证的小超市罚点款,但作用不大,下次检查,一切仍然照旧。
信用是一种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不清是在苏丹红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都在讨论的问题。从金华火腿、阜阳奶粉到龙口粉丝、四川泡菜,食品危机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恶性爆发一次。在这场监管与被监管的博弈中,除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外,始终没有治本之策。
湖南大学金融系教授戴晓凤说,在日本,曾经有企业主因为产品与禽流感有关而自杀。由于食品问题遭人唾弃而导致自杀的极端事件还发生在韩国。
“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失去信用可能不是接受罚款、倾家荡产那么简单,它将让你失去拥有的一切,变得一无所有。”戴晓凤说。
就在3月16日,商务部发布了《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札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信任度均低于50%。
“信用是一种责任,消费者购买商品,厂家、商家、政府监管机构都有责任对消费者负责。”戴晓凤说。
假如没有英国的召回令
2005年2月18日,一种名叫“苏丹红”的食品添加剂引起了全球关注。这一天,英国食品标准局紧急责令,召回359个品牌的食品,上述食品被怀疑含有致癌色素“苏丹红一号”。
消息传到国内,各地展开了紧急追查行动。3月2日、3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测中心发现,“美味源”牌桂林辣椒酱含有“苏丹红一号”。这是国内最早发现的“涉红”食品。
接下去连续两周,含有苏丹红的食品在媒体的关注下不断被发掘。政府网站公布了一个疑似名单,但实际上,名单里究竟有多少产品确切“涉红”,谁也不知道。
上海水产大学研究食品安全的宁喜斌教授表示:苏丹红是因为英国的召回令,引起国内媒体关注,才进人大众视野。实际上,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苏丹红厉害得多,只不过人们不知道或知道得少而已。
宁喜斌说,苏丹红是工业添加剂,被非法用于食品。目前中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个品类1500多种,一些企业在生产中,超量使用添加剂,甚至将工业添加剂用在食品生产中,这绝对不是个案。
先污染后治理
由于“苏丹红一号”是毒性较强的致癌物,自1995年以来,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已开始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一号”染色剂。1996年,中国出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就规定,苏丹红绝对禁止用于食品生产。
10年前就禁止“苏丹红”用于食品,为什么长期没有得到检测?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透露,苏丹红检测标准可能在4月出台。也就是说,国家至今没有出台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解释说,中国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有很多种,苏丹红一号是其中一种,质检部门不可能对每种化工原料都制定相应检测标准,即使在国际上也难以实现。
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召集各省市质检技术人员,专门就如何检测“苏丹红一号”进行培训。
一位50多岁的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林先生对此一笑,“亡羊补牢是好事。我不是不相信条例和标准,在我们建筑行业,相关的标准条例就很多,只是先污染后治理,先出了事情再颁布条例的事情,我们做得太多了。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预先‘补牢’?”
没有检测标准是一方面,有了检测标准是不是就万无一失?宁喜斌教授表示,目前的检测通常是抽查,指望通过这种抽查的办法,堵住各种漏洞也是万难。
在一家日资企业工作的黄林从事进出口业务已经10年,他所在公司的一个主要业务是化学添加剂的进口。他说,产品一旦进入国门后,监管就比较松了。检验机关可能会对产品的用途进行跟踪检查,但检查的形式通常是有限“抽查”。如果不是苏丹红这种特殊的外部情况,抽查实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除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抽查,正规的食品生产销售单位也会进行自查。曾经在南京家乐福担任中层管理的林蔚告诉记者,超市内部的检测设备和人员水平一般来说无、洼应对成千上万种商品。
正规的单位如此,而对于那些家庭作坊式的单位,食品质量几乎很难保证。一直从事卫生监督执法的李敏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每次执法时,都会对一些所售商品没有许可证的小超市罚点款,但作用不大,下次检查,一切仍然照旧。
信用是一种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不清是在苏丹红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都在讨论的问题。从金华火腿、阜阳奶粉到龙口粉丝、四川泡菜,食品危机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恶性爆发一次。在这场监管与被监管的博弈中,除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外,始终没有治本之策。
湖南大学金融系教授戴晓凤说,在日本,曾经有企业主因为产品与禽流感有关而自杀。由于食品问题遭人唾弃而导致自杀的极端事件还发生在韩国。
“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失去信用可能不是接受罚款、倾家荡产那么简单,它将让你失去拥有的一切,变得一无所有。”戴晓凤说。
就在3月16日,商务部发布了《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札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信任度均低于50%。
“信用是一种责任,消费者购买商品,厂家、商家、政府监管机构都有责任对消费者负责。”戴晓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