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柏拉图《会饮篇》爱的思想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c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拉图著作的最多形式是对话。《会饮篇》是其中期对话,它集中阐释了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影响深远,至今对于人们理解爱的本质都具有借鉴作用。因此,本文分析爱的思想类型,进而得出柏拉图式的爱情给现代人带来的启示。
  关于柏拉图,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致承认的是他的思想影响深远。英国学者伯奈特曾说:“柏拉图曾经是我们文化中的一切最好和最重要的东西的源泉。”这位大师又以其作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想象力与极具感人的魅力,被誉为希腊哲学的莎士比亚。而对其作品的研究更加有助于人們把握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与思想特征。
  一、《会饮篇》背景介绍
  会饮在古希腊是一种关于庆祝的礼节。悲剧家阿伽通为庆祝其所写的悲剧最终获奖,特邀请几位朋友到家中会饮庆祝。参会者有苏格拉底、阿伽通、阿里斯托芬、厄里什马克、裴德若和泡赛尼阿斯,还有亚尔西巴德。厄里什马克提议用谈论代表乐伎,每人轮流作一篇爱神的礼赞。需要明确的是,关于会饮的经过,这篇对话的转述者亚波罗多洛也是从与会者那里听来的。因此,人们可以说《会饮篇》是一部回忆对话体。
  二、《会饮篇》中爱的思想类型
  爱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孕育美,既表现在身体中,也蕴藏于灵魂中。
  (一)身体的爱欲
  《会饮篇》中最著名的段落就是阿里斯托芬的另一半理论,他认为爱是企图由分求合。人类本是一体,因为犯了大罪后被分成两半,分是一种对人类的惩罚与疾病,所以要回到最初的身体的整一。他认为爱情是一种本能,是一种人对完整身体的欢乐和自身欲望的实现。亚尔西巴德对苏格拉底不由自主地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像情人引诱爱人一样约苏格拉底吃饭,苏格拉底却认为他用外表美换取实在美。他一直表现出对苏格拉底的肉体的渴望,他对苏格拉底有着较纯粹的感性之爱。
  (二)灵魂的爱欲
  灵魂的爱欲主要表现在泡赛尼阿斯、阿伽通和苏格拉底的发言中。泡赛尼阿斯把爱神分为两种,他还认为一切行为自身无所谓美丑,只因“做的方式”好坏而定,爱亦是如此。美的方式是拿高尚的方式来对付高尚的对象,所谓高尚的对象就是爱他的灵魂多于爱他的肉体,这种高尚的爱的方式就是为其品德去眷恋那个情人,即进德修业。泡赛尼阿斯所崇尚的爱关乎灵魂,因为他激励出情人和爱人追求美好品德的热情。关于阿伽通,他认为爱神是最美、最善、最聪明且最年轻的,从爱神降生以来,人们就开始有了美的喜好,最终产生内心的幸福。苏格拉底认为:“爱情是一种欲望,每个人都想把最好的归己所有,一切人都有生殖力,可朽之人想要不朽就得靠孕育和生殖。”亚尔西巴德借由对苏格拉底的表面式控诉,说明自己并未依靠俊美的外表引诱到苏格拉底,实则赞扬了苏格拉底对于灵魂美的坚定的追求。
  三、《会饮篇》中爱的意义
  (一)进步性
  《会饮篇》中,爱的思想可以说是柏拉图整个哲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通往真正理念世界的途径,同时为现世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明晰的指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身对哲学世界理念的追求及对“精神之爱永恒的追求”。
  1.爱是对缺失的美的追求
  运用辩证法去探求知识是柏拉图哲学的根本大法。借由苏格拉底的身份发表言论的柏拉图和阿伽通展开了辩论,苏格拉底说爱是有对象的,而爱情不过是想占有爱之对象的一种欲望,如果说爱情的对象是美,他就还缺乏美,爱神因缺乏美的事物,所以爱是对缺失的美的追求。苏格拉底通过与第俄提玛的谈话,他明白了“爱”是介于善与恶、美和丑之间的。他说爱情的性质是一位精灵,爱的对象是美的事物,他爱美的事物最终归他所有,他想要变得美,因为变得美幸福才会到来,善的事物亦是如此,所以爱情的行为正是对缺失的美的追求。
  2.爱是真善美的统一
  阿伽通主要论述了爱神本身是最美、最好、最善的。外貌的秀美是爱神的主要特征。爱神的善在于他从不施害于人神,也不会受到人神的伤害,他无缘于暴力。第俄提玛在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中讲道:“凡是对于善的事物的希冀,以及对于快乐事物的向往,就都是爱,强大且普遍的爱。”爱情的对象是美,而最高的美只有具有最高的哲学修养的人才能见到,而苏格拉底就是具体的哲学化,是真善美三者的统一。苏格拉底通过与青年人的对话,把以美为对象的东西生育出来。通过这种精神“助产术”,人类对美的认识逐步深化,从美的形体到美的行动,进而到美的知识,最后到关于美本身的知识。美自身是恒久存在的,因为美善同一,所以如果见到了美,也就有了善,这个过程是一样的,既然可以观看到美和善,也就有了真,这时就同时拥有了“真善美”,凭美来孕育生殖,至此人类的爱情永垂不朽。
  3.爱是对智慧的向往
  第俄提玛说:“正因为智慧是全部事物中最美的,而爱神把美作为他的爱的对象,所以爱神必定是一位爱智慧的哲学家。”也正因为爱神缺乏智慧,所以极其渴望智慧,爱是对智慧的向往。在以美为指向的汪洋大海里,孕育出无数的优美且崇高的道理,使人得到丰富的哲学收获。在《会饮篇》中,柏拉图最看重的是对美和善的追求,这也是一条通往智慧的道路。世间总有一部分人在心灵方面比在其身体方面更具生殖力,长出孕育心灵所适宜孕育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呢?那是思想智慧和其他心灵的美质。
  (二)局限性
  1.发言者的观点
  《会饮篇》中,每位发言者所说的话都是一种自传体式的陈述,虽想法不一,但很多观点不攻自破。裴德若赞扬了爱神,但他认为只有为爱人付出生命,才能达到爱情的至高理想,明显有些片面,且他举出阿喀琉斯的例子在这里好像并不那么恰当。再者,他主要强调的是爱神值得人所敬仰的两个原因,实际上谈论了爱情的作用。泡赛尼阿斯所谈论的大道理不免落入俗套,且线索不连贯,他鼓舞人们把爱情专注于男性身上,雅典男子同性爱的情形本身就比希腊其他城邦的强,很显然,他一直在为雅典式的“男风”做辩护。而厄里什马克将爱的作用扩大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好像爱神可以控制自然,夸大了爱神的威力,忽略了其存在的消极方面,他也并未说出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阿里斯托芬则强调爱情的整一,爱神是成就人们由分求和的欲望的功德之神,而爱神是怎么成就的呢?怎么发挥作用的呢?他并未做进一步的分析。而阿伽通虽谈论了很多爱神赐予人的礼物,涉及的方面不少,发言也颇具感染力,但好像缺乏真实性,通过阿伽通发言完成后苏格拉底对他采取的辩论式问答可看出,阿伽通并不了解自己大肆赞扬的这位爱神。
  2.同性之爱
  文中到处夹杂着对男同性恋者的赞美之意,当宙斯把人一分为二时,阿里斯托芬说:“凡是由原始男人切开后的男人就爱追随男人,从少年时代起就喜爱和男人交友、睡觉乃至于相互拥抱。这种人是国家之希望,因他们拥有强烈的男子气质。”引导这些人追求快乐的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勇敢、坚强和男子气,他们在情人身上看见了这些美好的品德,并且认为只有男性身上存在这些美德,只有男人对男人的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对美好德性的追求。这种解释带有一定的男权思想,单纯地站在男性视角下评价和审视女性,这与古希腊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密切相关。
  四、《会饮篇》对爱的启示
  身体的和灵魂的爱欲共同构成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人们要找寻真正的爱情,就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爱要做到节制与克制,同时也应尽力完善自己,追求现实生活中的至爱至美。生命流转不息,进而人生世代不变的灵魂思想才能有所依托,才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灵魂的爱的永恒才能达到真正的永恒。
  (长安大学)
  作者简介:黎玉瑶(199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其他文献
红色家书与红色文化息息相关,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红色家书所传承的红色精神对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红色家书的话语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红色家书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的家书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神价值。红色家书作为家书悠久历史中的一部分,诞生在革命战争时期,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年代和事业建设过程中写给亲人的书信,其精神内核是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
期刊
陈其钢是旅法作曲家,青年时期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罗忠镕。1984年,他赴法国深造,被音乐大师梅西安收为关门弟子。他对艺术的追求也是探寻自我的一个过程,创作致力于表现作曲家内心的真实,他以最自然、平和的方式进行音乐创作。《京剧瞬间》是陈其钢现有两首钢琴作品中的一首,这首作品是为梅西安音乐大赛创作的,沿袭梅西安的创作手法和风格,运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蕴含浓郁的中国京剧色彩,同时饱含印象派的朦胧美
期刊
《钓鱼城》是一部得到社会公认的原创佳作,靠着其精良的制作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好评和热爱,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场难忘、深刻的剧场体验,还获得不少同行的尊敬與赞赏,是值得深入探析的优秀作品。《钓鱼城》中包含的剧本创作思路与音乐特征为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本文从历史文化情怀和歌剧专业视角下对《钓鱼城》剧本的创作动机与音乐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挖掘出该剧本在文学和歌剧音乐方面的出色表现,供业界同
期刊
由于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农业一向是立国之本,而马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之一,所以马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显见的作用,中国古代以马为主题的艺术作品非常丰富,既涉及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形式,也涉及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还涉及舞蹈、马技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  一、有关马的诗文  古代关于马的诗歌数量很多,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不少诗句脍炙人口,意境深远。《诗经》中的《鲁颂·駉》堪称
期刊
文庙佾舞又称祭祀乐舞,是拜祭孔子和其他古代圣贤时进行的舞蹈礼仪。文庙佾舞的传承历史长达二千多年,不仅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的内容众多,包含的历史价值更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文庙佾舞与礼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传统文化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以文庙佾舞与礼乐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文庙佾舞的文化传承和礼乐文化的悠久历史开展深入探索,探讨二者的关系。其间,笔者结合多年对中华传统
期刊
宋词中关于扬州风物与人物的书写受宋代特有的政治、战争、经济、文化影响,在延续前代书写风格的同时,也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鲜明的时代印记。其中与唐代对扬州书写的纵向对比,尤能显示出扬州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变迁。  所谓“扬州书写”,是指在古今文学中与扬州有关的风景、事物、人物的文学性描绘与表达,从而塑造一个整体的扬州印象并刻印在人们心中。宋代的扬州大体经历了从北宋时的复苏繁荣到南宋时的战乱萧条,宋代词人对
期刊
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汤显祖的众多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是中国戏曲创作的高峰。其中尤以《牡丹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它是汤显祖的主要代表作。这些戏曲作品不但被中国历代百姓的喜爱,而且已传播到俄罗斯、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被看作世界戏剧艺术的珍
期刊
《楼兰》是日本作家井上靖写的一部中国西域题材历史小说。该小说是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地带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新历史主义所强调的正是“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新历史主义的这两个方面去分析《楼兰》这部作品,探求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教授史蒂芬·格雷布拉特提出。之所以是“新”历史主义,是相对于历史主义而言的。其不只是原
期刊
女性的基本功能是给予生命、营养、温暖和保护,约布赖特太太是哈代小说中最典型的母性人物,好母亲往往是一个所有人都崇拜和钦佩的形象。在西方文化中,撒旦是反抗上帝的典型代表人物,占据重要的地位。引诱夏娃和亚当犯原罪的蛇也可以看作是撒旦的化身。撒旦的邪恶行为主要在于他的背叛和诱惑。作为回报,本土的撒旦原型在达蒙·威迪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一、约布赖特太太原型:好母亲  分析心理学家埃里希·诺伊曼(Eri
期刊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其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段使小说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塑造的典型魔鬼形象更是为小说增添了不少亮点。  一、《大师和玛格丽特》中魔鬼形象的原型  宗教、神话、文学及幻想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即为原型。原型在文学中则表现为明显具有遗传性的主题和题材。沃兰德是世界魔鬼史上的经典魔鬼形象之一,尽管他是那样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