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与形本是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少直觉,形少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可见,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是多么重要。那么作为一名低年级的小学数学老师,数形结合到底有何好处呢?
一、抽象数学直观化
低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他们的知识是由现实的生活经验体会得出的。而进入小学的数学学习后,所接触的数学就会比较抽象,所以大部分孩子一时比较难以接受。新课改之后,我们的数学教材的编写就更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教材从直观的生活经验入手,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思维。在教学时,尝尝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直观化。这样学生才能领会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形成概念或者方法,完成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认识减法时,教材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两幅情境图,从而建立减法的概念。第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第二幅图则显示有2个小朋友走了,很多学生会说剩下了3个小朋友。这样的交流中,就会让学生形成减法的概念,就是两个数相减,就是在一个数中去掉另一个数。之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5个○,“去掉”2个○,还剩3个○,再一次强化减法的意识。最后说出减法内容:5-2就是在5中去掉2,剩下3就是等于3。着重强调减法就是去掉,这样,在数形结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减法的含义。如果我们不通过这些情境图或者黑板上简单的图形板书,直接让学生在脑海里计算5-2,由于5-2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减法的含义,那么即使学生会计算5-2,也不会理解减法的含义。而数形结合,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5-2,就是原来有5个小朋友,走了2个(或者说去掉2个),剩下的3个就是5-2所得出的。形的内容首先转化成学生的思想,再成为数的形式。学生很自然的经历了由具体知识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思维,领会到数学的本质,这样的过程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将抽象的数学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数学知识。
二、复杂数学简单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某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直观地由文字出示,那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首先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更别说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而此时,数形结合的有效运用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文字所表示的抽象问题通过简单图形所呈现,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学会提炼并分析出数量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题中的问题,找出解题思路。比如,在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比多比少时,很多学生以为这里的多就是生活中常说的加上、这里的少就是常说的减去,其实并不对。所以教学时,我们教会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将两个比较物体通过画图的形式,一一对应之后,发现此处是谁比谁多,多多少;或者谁比谁少,少多少,能够正确掌握比较的方法。所以数形结合的有效使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内容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数学图形,将复杂的数学简单化,让一些实际问题更加简便、明了。
再比如,在教学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时,正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材中并没有直接出示题目,而是提供了一幅幅比较简单的图例,教材的例题中,左边的篮子里有8个苹果,篮子外有1个,然后用括线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出现?,则表示问题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图例,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图例的意思,左边有8个苹果,右边有1个苹果,要求一共?,就是要将两部分的苹果合起来,而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合起来就是使用加法。从图形的结构可以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从而选择正确的算理解决实际问题。不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无论是一一对应,或者是简单的圖例,又或者是使用有效的线段图,目的都是用图形的形式将数量关系最清晰、最简单、最明了地表示出来,这就是使用数形结合方法的意义。
三、计算数学形象化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技能。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低年级数学中更为重要,其实计算教学就是数字与计算符号之间的游戏。在小学,如果仅仅让学生自己运用某一种算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也只是会解决这个问题,而并不是真正掌握了这种算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首先理解算理,其次在此基础上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我认为合理使用数形结合,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算理。
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材中有一道例题是关于9 2的教学,那么9 2=11,每个学生基本都已会,但是这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学生并不一定能准确说出方法。但是这时我们的课本则出现了一个盒子,盒子中有10个空格,其中9个空格已经放入了蛋糕,盒子外面还有2块蛋糕,看到这样的一幅图,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将外面的1块蛋糕放到空的格子中,这样就有10个了,再和剩下的1块合起来,一共就是11个。其实这里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凑十法”,这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方法。9 2先算9 1=10,再算10 1=11。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拿出8根小棒和6根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怎么才能计算出8 6=?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使用凑十法,可以先算8 2=10,再算10 4=14;或者6 4=10,10 4=14。使学生能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写一写的方法,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发现知识、感悟知识和领会知识。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使用凑十法去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可以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提供有效的形象感官,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关系形象化、具体化,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并高效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爱上数学!
【作者单位: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江苏】
一、抽象数学直观化
低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他们的知识是由现实的生活经验体会得出的。而进入小学的数学学习后,所接触的数学就会比较抽象,所以大部分孩子一时比较难以接受。新课改之后,我们的数学教材的编写就更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教材从直观的生活经验入手,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思维。在教学时,尝尝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直观化。这样学生才能领会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形成概念或者方法,完成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认识减法时,教材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两幅情境图,从而建立减法的概念。第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第二幅图则显示有2个小朋友走了,很多学生会说剩下了3个小朋友。这样的交流中,就会让学生形成减法的概念,就是两个数相减,就是在一个数中去掉另一个数。之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5个○,“去掉”2个○,还剩3个○,再一次强化减法的意识。最后说出减法内容:5-2就是在5中去掉2,剩下3就是等于3。着重强调减法就是去掉,这样,在数形结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减法的含义。如果我们不通过这些情境图或者黑板上简单的图形板书,直接让学生在脑海里计算5-2,由于5-2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减法的含义,那么即使学生会计算5-2,也不会理解减法的含义。而数形结合,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5-2,就是原来有5个小朋友,走了2个(或者说去掉2个),剩下的3个就是5-2所得出的。形的内容首先转化成学生的思想,再成为数的形式。学生很自然的经历了由具体知识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思维,领会到数学的本质,这样的过程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将抽象的数学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数学知识。
二、复杂数学简单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如果某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直观地由文字出示,那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首先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更别说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而此时,数形结合的有效运用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文字所表示的抽象问题通过简单图形所呈现,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学会提炼并分析出数量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题中的问题,找出解题思路。比如,在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比多比少时,很多学生以为这里的多就是生活中常说的加上、这里的少就是常说的减去,其实并不对。所以教学时,我们教会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将两个比较物体通过画图的形式,一一对应之后,发现此处是谁比谁多,多多少;或者谁比谁少,少多少,能够正确掌握比较的方法。所以数形结合的有效使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内容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数学图形,将复杂的数学简单化,让一些实际问题更加简便、明了。
再比如,在教学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时,正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材中并没有直接出示题目,而是提供了一幅幅比较简单的图例,教材的例题中,左边的篮子里有8个苹果,篮子外有1个,然后用括线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出现?,则表示问题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通过图例,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图例的意思,左边有8个苹果,右边有1个苹果,要求一共?,就是要将两部分的苹果合起来,而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合起来就是使用加法。从图形的结构可以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从而选择正确的算理解决实际问题。不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无论是一一对应,或者是简单的圖例,又或者是使用有效的线段图,目的都是用图形的形式将数量关系最清晰、最简单、最明了地表示出来,这就是使用数形结合方法的意义。
三、计算数学形象化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技能。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低年级数学中更为重要,其实计算教学就是数字与计算符号之间的游戏。在小学,如果仅仅让学生自己运用某一种算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也只是会解决这个问题,而并不是真正掌握了这种算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首先理解算理,其次在此基础上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我认为合理使用数形结合,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算理。
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材中有一道例题是关于9 2的教学,那么9 2=11,每个学生基本都已会,但是这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学生并不一定能准确说出方法。但是这时我们的课本则出现了一个盒子,盒子中有10个空格,其中9个空格已经放入了蛋糕,盒子外面还有2块蛋糕,看到这样的一幅图,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将外面的1块蛋糕放到空的格子中,这样就有10个了,再和剩下的1块合起来,一共就是11个。其实这里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凑十法”,这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方法。9 2先算9 1=10,再算10 1=11。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拿出8根小棒和6根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想一想,怎么才能计算出8 6=?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使用凑十法,可以先算8 2=10,再算10 4=14;或者6 4=10,10 4=14。使学生能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写一写的方法,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发现知识、感悟知识和领会知识。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使用凑十法去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可以为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提供有效的形象感官,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关系形象化、具体化,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并高效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爱上数学!
【作者单位: 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