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信息化教学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实验教学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教学新形式,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能够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认证的试点建设,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服务.
【机 构】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教学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实验教学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教学新形式,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能够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认证的试点建设,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服务.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任务内容以及保障措施.“双高计划”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来说意义非凡.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言而喻,而在这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主导因素就是档案管理人才,他们的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必须要注重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其具备高素质和高能力,更好服务“双高计划”,为高职
我国历史上,春秋前有“道”有“师”,春秋战国时期各“道”各“师”,但先秦时期并无“师道”合称.汉朝开始出现“师道”,其意多为学问上的师承关系.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师道”不兴.中唐时期韩愈强调的“师道”是指“师”与“道”的合一,“师”代表“道”,“师”要“传道”,即儒家学说中尧、舜以来至孔、孟的圣人之道.由韩愈倡导的“师道”之说兴盛于宋朝.元、明、清时期,“师道”沉浮.晚清时期,“师”与“道”渐分,民国时期“师”与“道”彻底分离.新中国成立后,“师道”含义变得多元.“师道”流变体现了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治
杜威是哲学家,亦是教育哲学家,本身也是教师,是有高度理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师.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对其教育教学实践切身体悟的结晶,可以说是其个人教育哲学的表达.既有高度的教育理论素养又有教育实践智慧和教育理想追求是杜威对好教师形象的表达.从教育理论素养上讲,好教师应形成个人的教育哲学;从教育实践智慧上讲,好教师应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理智兴趣;从教育理想追求上讲,好教师应努力培养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在一个推崇效率的加速社会,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有关判断的普遍危机,它源于我们对一个学者应该发表多少东西的不合理期待.《慢教授》一书描述了大学的公司化破坏了学术生活,拨快了校园的时钟,带来了学术职业的异化.公司化的大学“酷爱”一切可以量化的东西,借助量化评估的技术手段制造了全景场域的规训形式:无边界的时间规训、“非升即走”的制度规训、公司化运营的资本规训、“重新男权化”的性别规训.教师从时间管理到被时间管理、从学术共同体到竞争的敌人、从以学术为志业到学术锦标赛、从有闲阶级到学术劳工,经历了结构性的职业异化.面对
近些年高职院校大力引入教育类IT设备构建现代信息化教学应用场景,但前期需求调研不足、设备测试不充分等导致正式运行时功能不符、故障率高,影响了IT设备利用效益以及教育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IT设备测试现状的分析,从明确测试目标、选定搭建模式、规避测试风险和挖掘测试效能等四个方面提出了IT设备测试环境构建策略,并从定制测试标准、关注测试效率和控制测试成本等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有效提高IT测试资源利用效益和降低测试风险的关键举措,以确保教育类IT设备正式上线后满足高职师生的需求与体验,并最终进入采购、部署和
在民族文化复兴、振兴传统工艺的契机下全国十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当下该专业教学存在课程设置单一化,传统雕刻工艺与现代设计理论方法脱节,缺乏“技艺融合”等问题,导致设计方案难以落地.本文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视角,提出“传统技艺、现代设计、民艺文化”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以“设计引领工艺,传承带动育人”为理念,现代设计结合民族艺术思想为引领设置特艺设计类核心课程,基于设计方案落地设置工艺制作类核心课程,基于工艺大师平台、工作坊课堂改革实现从方案到作品最终到产品、艺术品的成果转化,对原本单一线性设置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致力于推动课程回归“课程育人”的本质表达,改变智育话语体系的价值“悬置”以及“边缘话语”不足、话语论证“逻辑假象”等话语冲突现象.立足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隐含在“权力争夺”语境下的话语冲突触发机制,把握诸如话语功能分工细化、争夺课堂主导话语权、教学主体话语论证素养不足等冲突原因,从而在破-立之间重建走向融合的话语秩序,回归“育人为本”的话语逻辑秩序、积极构建双重转换的“π型”话语体系、强化话语传播的公共参与性,推动课程思政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
高校教师校内申诉制度的建构具有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动力,其不仅能够回应当下的现实需求,细化教师权益保障的立法规定,更能够间接地弥补当下教师行政申诉制度的不足.高校教师校内申诉制度通过软硬法规范的结合保障教师的权益,为高校依法治校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最大程度上保障高校充分行使自治权.基于教师权益保障的立法论视角对当下高校教师校内申诉进行规范审视可以发现,该制度需要更为明确的上位法依据作为支撑,校内申诉的处理机构及配置应统一,申诉两造的主体资格必须明确,申诉事项的具体范围宜做扩大解释,申诉过程应充分贯彻正当程序原
通过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探讨了“双高计划”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工具,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推动信息化教学发展,达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之目的,为同类课程建设与共享提供借鉴.
通过对近30年来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发现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被忽视、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为此,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讨论了高校师生关系研究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领域、内容以及在研究方法方面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