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周小燕先生是我国非常有名的歌唱家和声乐教学专家,在其教学过程中为声乐教育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她在声乐教学领域的卓越建树,对于我们总结与整合当今声乐演唱与教学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周小燕先生;声乐教学;理念
一、周小燕先生教学理念简介
周小燕先生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从事声乐教学,以其自身坚实、系统、全面的美声演唱技术技巧训练学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专业声乐艺术人才。她极其重视汲取我国戏曲、说唱、民歌等民族民间演唱传统和经验,执著追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美学境界,不断探索我国美声艺术的发展途径。周小燕先生从我国声乐教育的全局出发,总结了三十年来我国声乐界的状况和教训,对20世纪50年代的“土洋”嗓子之争、国外声乐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正确对待和学习美声唱法等等,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见解,重申了声乐训练应有的规格,指出中外声乐作品演唱各环节中语言的重要性,直言对美声唱法要学深学透,不应浅尝辄止。她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中国歌唱家必须唱好中国歌”。学好美声,不仅为了唱好欧洲歌剧和艺术歌曲,而且是要以此为科学原理,结合我国民族声乐传统经验,唱好中国歌,为中国作品走向世界服务。周小燕先生总是身体力行,将课堂教学、教改、教研活动与演出实践紧密相结合。为使中国的歌剧事业走出低谷,她于1988年创办。
二、周小燕先生的借鉴教学理念
十九世纪意大利声乐学派杰出的声乐大师兰培尔第谈到声乐教学时指出:“一位声乐教师必须掌握三种本领,即在每个学生的才能、气质和领悟力方面,去运用他的力量和知识。”并强调,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周小燕的声乐美学意念与兰培尔第的不谋而合。周小燕将她的声乐美学意念和教学实践原则总结为真、善、美三个字:“美”就是唱歌要美,要美好地歌唱、自然地歌唱,音质要美好、纯真,音色要秀丽动人;“善”是表达方法要完善,美和善要相互融合为一体,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它们的核心则是“真”,“真”是真实、真诚、真心,没有心中的真情,歌唱是不能扣人心弦的。
(一)基础教学理念
周先生在基础教学阶段就非常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声音的音质、音色、节奏及其他技能技巧等方面都追求美的形式和情感境界。她对学生的审美启发还体现在,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并“看懂乐谱”,要反复琢磨、仔细而准确地理解作曲家意图,细心体会歌曲中的节奏、力度、速度、表情記号等等细节性技术要求,同时使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审美情境中深入理解乐意。针对节奏或节拍,她强调,节奏或节拍在我国戏曲中称为“心脉”或“板眼”,唱歌或戏曲表演都要有“板”有“眼”。
(二)技术教学理念
周小燕先生在技术的训练中,非常重视歌唱的语言。她说,能否将一首歌曲唱得动人,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在训练声音时,只重声不重字是不完善的。我们有“以字带声,以情带声”的说法,这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譬如,祖国的“祖”字,母亲的“母”字,都是“呜”母音,若唱成“O”音,发生位置就不对了,字头、字腹都唱准确了,发声就到位,字、声才全对。而“情”须发自对语言、对作品的理解和真实感受。如学生都爱唱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但由于对意大利语言不理解,歌唱气息不够,缺乏驾驭能力,在第6—7小节时就换一口气,而在意大利语中dop-po是一个字,不能割裂开来唱,导致该曲的语气、语感、意境受到影响,无法达到“以字带声,以情带声”的美妙效果。
三、周小燕先行教学思想
周小燕教学思想的心理实质体现为心理感知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从心理学角度讲,歌唱是心境和情感的艺术,是歌者内心思绪和情感的表现形式。意大利声乐教育家荷伯特-凯萨利曾说,好的声音创造主要是心理创造,通过精神操纵完成。当歌唱的时候不要处于静止状态,站在那里像根木头却期望声音做一切,要有动力,要在心理上生气勃勃和机敏,要处于兴奋状态中,用思想和神经把声音振奋起来。我们知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就产生了对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及特征的反应,这种反应叫感觉。感觉是人类最直接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作为一种直觉认知,感觉不仅是声乐教师教授声乐的最佳导向,而且也是学生学习声乐的最佳状态。在一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况下,有了感觉,其实就是悟性,就会有一个基本理解或是准确的判断。例如声音的位置感觉、声音的距离感、声音的明暗感等等。
由此可见,歌唱的良好感觉极为重要,歌唱的每个环节、每个技术都必须用感觉去领悟、去认识、去掌握、去控制。周小燕的声乐教学在心理感知的发挥与运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立体性感悟或直觉思维模式,它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系统的意大利美声演唱技术语汇与中国语言风格的巧妙交融。作为声乐教育一代大家,周小燕先生始终以她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民族感,以世界性的声乐教学眼光审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美声教学,主张打破声乐教学中盲目设置的学科界限,取长补短,为建立中国当代声乐教育教学体系艰苦磨砺,锲而不舍,周小燕先生的卓越成就已成为现代中国声乐发展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陈岭. 周小燕教授的民族声乐理论思想及当今“民族唱法”[J].民族艺术研究. 2008(03)
[2] 张楠.真、善、美是声乐演唱与教学的至高境界——周小燕教授访谈录[J]. 人民音乐. 2006(01)
[3] 张楠.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探究[J]. 音乐研究. 2005(03)
[4] 李光羲. 听张建一独唱音乐会[J].艺术教育. 2005(04)
【关键词】:周小燕先生;声乐教学;理念
一、周小燕先生教学理念简介
周小燕先生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从事声乐教学,以其自身坚实、系统、全面的美声演唱技术技巧训练学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专业声乐艺术人才。她极其重视汲取我国戏曲、说唱、民歌等民族民间演唱传统和经验,执著追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美学境界,不断探索我国美声艺术的发展途径。周小燕先生从我国声乐教育的全局出发,总结了三十年来我国声乐界的状况和教训,对20世纪50年代的“土洋”嗓子之争、国外声乐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正确对待和学习美声唱法等等,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见解,重申了声乐训练应有的规格,指出中外声乐作品演唱各环节中语言的重要性,直言对美声唱法要学深学透,不应浅尝辄止。她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中国歌唱家必须唱好中国歌”。学好美声,不仅为了唱好欧洲歌剧和艺术歌曲,而且是要以此为科学原理,结合我国民族声乐传统经验,唱好中国歌,为中国作品走向世界服务。周小燕先生总是身体力行,将课堂教学、教改、教研活动与演出实践紧密相结合。为使中国的歌剧事业走出低谷,她于1988年创办。
二、周小燕先生的借鉴教学理念
十九世纪意大利声乐学派杰出的声乐大师兰培尔第谈到声乐教学时指出:“一位声乐教师必须掌握三种本领,即在每个学生的才能、气质和领悟力方面,去运用他的力量和知识。”并强调,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周小燕的声乐美学意念与兰培尔第的不谋而合。周小燕将她的声乐美学意念和教学实践原则总结为真、善、美三个字:“美”就是唱歌要美,要美好地歌唱、自然地歌唱,音质要美好、纯真,音色要秀丽动人;“善”是表达方法要完善,美和善要相互融合为一体,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它们的核心则是“真”,“真”是真实、真诚、真心,没有心中的真情,歌唱是不能扣人心弦的。
(一)基础教学理念
周先生在基础教学阶段就非常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声音的音质、音色、节奏及其他技能技巧等方面都追求美的形式和情感境界。她对学生的审美启发还体现在,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并“看懂乐谱”,要反复琢磨、仔细而准确地理解作曲家意图,细心体会歌曲中的节奏、力度、速度、表情記号等等细节性技术要求,同时使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审美情境中深入理解乐意。针对节奏或节拍,她强调,节奏或节拍在我国戏曲中称为“心脉”或“板眼”,唱歌或戏曲表演都要有“板”有“眼”。
(二)技术教学理念
周小燕先生在技术的训练中,非常重视歌唱的语言。她说,能否将一首歌曲唱得动人,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在训练声音时,只重声不重字是不完善的。我们有“以字带声,以情带声”的说法,这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譬如,祖国的“祖”字,母亲的“母”字,都是“呜”母音,若唱成“O”音,发生位置就不对了,字头、字腹都唱准确了,发声就到位,字、声才全对。而“情”须发自对语言、对作品的理解和真实感受。如学生都爱唱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但由于对意大利语言不理解,歌唱气息不够,缺乏驾驭能力,在第6—7小节时就换一口气,而在意大利语中dop-po是一个字,不能割裂开来唱,导致该曲的语气、语感、意境受到影响,无法达到“以字带声,以情带声”的美妙效果。
三、周小燕先行教学思想
周小燕教学思想的心理实质体现为心理感知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从心理学角度讲,歌唱是心境和情感的艺术,是歌者内心思绪和情感的表现形式。意大利声乐教育家荷伯特-凯萨利曾说,好的声音创造主要是心理创造,通过精神操纵完成。当歌唱的时候不要处于静止状态,站在那里像根木头却期望声音做一切,要有动力,要在心理上生气勃勃和机敏,要处于兴奋状态中,用思想和神经把声音振奋起来。我们知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就产生了对某一事物的个别属性及特征的反应,这种反应叫感觉。感觉是人类最直接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作为一种直觉认知,感觉不仅是声乐教师教授声乐的最佳导向,而且也是学生学习声乐的最佳状态。在一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况下,有了感觉,其实就是悟性,就会有一个基本理解或是准确的判断。例如声音的位置感觉、声音的距离感、声音的明暗感等等。
由此可见,歌唱的良好感觉极为重要,歌唱的每个环节、每个技术都必须用感觉去领悟、去认识、去掌握、去控制。周小燕的声乐教学在心理感知的发挥与运用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立体性感悟或直觉思维模式,它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系统的意大利美声演唱技术语汇与中国语言风格的巧妙交融。作为声乐教育一代大家,周小燕先生始终以她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民族感,以世界性的声乐教学眼光审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和美声教学,主张打破声乐教学中盲目设置的学科界限,取长补短,为建立中国当代声乐教育教学体系艰苦磨砺,锲而不舍,周小燕先生的卓越成就已成为现代中国声乐发展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陈岭. 周小燕教授的民族声乐理论思想及当今“民族唱法”[J].民族艺术研究. 2008(03)
[2] 张楠.真、善、美是声乐演唱与教学的至高境界——周小燕教授访谈录[J]. 人民音乐. 2006(01)
[3] 张楠.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探究[J]. 音乐研究. 2005(03)
[4] 李光羲. 听张建一独唱音乐会[J].艺术教育.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