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政治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roc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就谈不上能力培养了,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我几年来的经验谈谈几点方法:
  一、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研究好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设计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热烈愉快。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师讲课平淡无味,平铺直叙则是教学的大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坚持以“奇”“新”“趣”等作为教法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以便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通过设置悬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学生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用生动的比喻、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漫画,激发兴趣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画上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学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
  生动的语言也有激发兴趣的作用。所谓“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个教师富有的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
  四、利用典型案例、周边实例,激发兴趣
  典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教育感染力。它不仅可以一次两次的引起注意力,甚至长期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诸如利用成克杰、陈希同、胡长清等严重犯罪案例讲解“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周边发生的实例更能使学生倍增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起到自觉感化、教育的效果,如结合发生在某校某教室里的人身伤害案件,同学之间的偷阅信件、日记等,讲解“公民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五、用多样的态势表达丰富情感,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多彩的身体语言,包括态度、表情、姿态等,来表达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增强感染力,引起情感共鳴。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声有色,妙趣横生。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九中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 初中英语教学有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但有时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是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具体呈现为以下三种现象:  一、无效“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表面繁荣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频繁使用这一方法,随意性很强,看上去同学们讨论地轰轰烈烈,但往往有形式无实
摘 要:研究物理問题有两条重要途径:一是实验,二是理论。在做理论分析时,往往需要从造模型着手.物理学中所总结出来的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实质上都是物理模型的运动变化规律。  关键词:物理模型;建模;物理过程;解题方法    研究物理问题有两条重要途径:一是实验,二是理论。在做理论分析时,往往需要从造模型着手,物理学中所总结出来的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实质上都是物理模型的运动变化规律。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做任何事都必须讲究方法,听课也不例外。听课的方法一般有:听视并用法、听思并用法、五到听课法、符号助记法、要点听课法、主动参与法、目标听课法、质疑听课法、存疑听课法等。  一、听视并用法   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
語言是一种用来交际的工具,判断是否会讲一门语言关键在于能否运用该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所有语言都是如此,英语也不例外。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最关键的听说却成了学生的绊脚石。要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必须加强听说训练。  一、正确认识听和说的关系,把听和说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难发现,孩子之所以能从咿呀学语到词句连篇,听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最初的感知环节。聋哑人不能言语,主要还是聋在先而哑
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困难和薄弱的环节,书面表达的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面表达的批改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既减轻教师批改书面表达的负担,又能及时反馈信息,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批改书面表达的经验,我认识到要巧用批改技巧,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或“二次”习作,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积极思维,发挥其创造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提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土壤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创新思维被窒息。因此,要想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我在讲
图形、图表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是生物试卷重要的命题形式和手段。它能直观地反映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过程,高度简洁地概括生理活动之间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因此一直被高考命题专家青睐,应成为高三复习备考的重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于图表和图形的创新,这已成为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是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常用图形、图表所表达的内容和含义的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