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对环境概念与功能的片面理解,使幼儿园在创设环境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提高环境创设的效益,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应从更新观念、全新认识、让幼儿积极参与、与五大领域有机整合等方面出发,结合本园实际,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与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优化。
关键词:幼儿园 育人环境创设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幼儿教育日益重视,幼教改革不断深入,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对幼儿成长环境的创设在我国古代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故事都充分体现了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 所谓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新《纲要》颁布之前,《规程》试行已十年有余,广大幼教工作者都在环境创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在这期间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我认为还需做进一步探究,现就自己的一些认识做以下浅析: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理解不全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说的环境系广义的环境,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环境,如家庭、社会、自然等。许多人将幼儿园环境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如园内环境、班级环境和墙饰等),这种观念导致人们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一是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从而割裂了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关系;二是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而将园内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更将班级环境创设又理解为主要是墙饰的设计与布置等。
(二)环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忽略了幼儿的介入。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它的教育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教师只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方便考虑,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成果的观赏者,较少倾听孩子们的建议,也很少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幼儿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教师全凭自己感觉评价好看或不好看等。所以,此种环境创设就成了纯粹的摆设,孩子们可望而不可及,根本不可能与之发生互动而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三)为追求新异效果而过度频繁地变换环境。
幼儿好奇心强,许多老师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总喜欢频繁地更换环境,其实这种做法也是欠妥当的。首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所创设环境的实用价值。其次,幼儿期正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频繁地变换环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安全感,使孩子养成不稳定的心性,不利于孩子坚持性和耐性的培养。
(四)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
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这种片面的环境创设,十分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而忽视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由于教师对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从而忽略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研究与创新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的策略
(一)对环境创设要有全新的、全面的认识。
幼儿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片面的环境创设观念,全面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既要创设好幼儿园园内环境(包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物质环境和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精神环境),又要创设好与幼儿园相关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社会和自然等),只有将这两者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彰显所创设环境的教育价值,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要创设适宜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机会;幼儿知识经验少,需要积累感性知识,教师就应多为幼儿提供接触实物、实景的机会。在创设具体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结构特点。如活动室的材料应摆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并将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让孩子学会分类、按序摆放,以方便幼儿取放;尽可能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探索需要;将幼儿的作品贴在艺术角时,应与他们的视线水平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了重视,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等。同时,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幼儿园的每一处空间(户外的草地、栏杆、楼梯、走廊等;室内的窗、门、角落、窗台等)、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以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获取有益的知识。
(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较多地都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这样的“作品展示”类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意义很小,并会造成幼儿园环境资源的浪费。环境创设的过程应是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应与幼儿共同制定环境创设的主题、材料、作品、风格等,让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这就意味着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意识,要充分利用环境这种教育资源,着重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结合本园的实情,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优化,使环境真正发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幼儿园 育人环境创设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幼儿教育日益重视,幼教改革不断深入,使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对幼儿成长环境的创设在我国古代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故事都充分体现了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 所谓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新《纲要》颁布之前,《规程》试行已十年有余,广大幼教工作者都在环境创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在这期间也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我认为还需做进一步探究,现就自己的一些认识做以下浅析: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理解不全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说的环境系广义的环境,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环境,如家庭、社会、自然等。许多人将幼儿园环境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如园内环境、班级环境和墙饰等),这种观念导致人们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一是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从而割裂了精神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关系;二是将幼儿园环境创设片面理解为空间的布置、设施设备的提供,而将园内环境创设狭隘地理解为班级环境的创设,更将班级环境创设又理解为主要是墙饰的设计与布置等。
(二)环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忽略了幼儿的介入。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它的教育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教师只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方便考虑,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成果的观赏者,较少倾听孩子们的建议,也很少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幼儿只是机械地接受教师的安排,教师全凭自己感觉评价好看或不好看等。所以,此种环境创设就成了纯粹的摆设,孩子们可望而不可及,根本不可能与之发生互动而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三)为追求新异效果而过度频繁地变换环境。
幼儿好奇心强,许多老师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总喜欢频繁地更换环境,其实这种做法也是欠妥当的。首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所创设环境的实用价值。其次,幼儿期正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频繁地变换环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安全感,使孩子养成不稳定的心性,不利于孩子坚持性和耐性的培养。
(四)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
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这种片面的环境创设,十分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创设的空间利用不够充分,表现在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而忽视其他空间对幼儿教育所隐藏的作用,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由于教师对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从而忽略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研究与创新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的策略
(一)对环境创设要有全新的、全面的认识。
幼儿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片面的环境创设观念,全面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既要创设好幼儿园园内环境(包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物质环境和体现幼儿主体地位的精神环境),又要创设好与幼儿园相关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社会和自然等),只有将这两者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彰显所创设环境的教育价值,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要创设适宜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如幼儿天性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愿望,教师就应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使幼儿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机会;幼儿知识经验少,需要积累感性知识,教师就应多为幼儿提供接触实物、实景的机会。在创设具体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结构特点。如活动室的材料应摆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并将同样的材料放在一起,让孩子学会分类、按序摆放,以方便幼儿取放;尽可能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探索需要;将幼儿的作品贴在艺术角时,应与他们的视线水平高度一致,这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作品受到了重视,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等。同时,让幼儿有机会接触幼儿园的每一处空间(户外的草地、栏杆、楼梯、走廊等;室内的窗、门、角落、窗台等)、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以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获取有益的知识。
(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已是环境的主人,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以往,幼儿园环境创设较多地都由教师包办,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环境的点缀。这样的“作品展示”类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意义很小,并会造成幼儿园环境资源的浪费。环境创设的过程应是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应与幼儿共同制定环境创设的主题、材料、作品、风格等,让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这就意味着广大幼教工作者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意识,要充分利用环境这种教育资源,着重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结合本园的实情,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优化,使环境真正发挥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