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堂课,总希望和孩子有激情的碰撞,喜欢如林的小手高高举起,喜欢小脑袋瓜里蹦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喜欢面红耳赤地争论后恍然大悟的会心微笑……课堂上所喜欢的一切总会在师生激情的碰撞中一一呈现,所以我为课堂激情的相遇深入思考,并努力童化自己的思维,寻找激情相遇的入口。
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直线、射线和角》之前,我反复研读教材、教参,《直线、射线和角》主要是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三种线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认识角,经历角的形成过程。
直线就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直的线,但是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孩子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引出直线、能和儿童的思维“接轨”也就成为关键的一环。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本节课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教学前,我深入地思考举什么例子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抽象出直线的概念呢?我想到了正负数,于是便有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从0开始,后面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等,我们画线段图时也常说,这一段表示多少人,或一段是多少千米……都可以,也就是说这些自然数和这条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如果我继续往后写自然数,能写完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是在本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中刚刚学习的内容)
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条线的长度也是无限的。
师:如果我有1元钱用一段表示,2元钱用两段表示,3元钱用三段表示……那么我欠人家1元钱、2元钱、3元钱……怎么在这条线上表示呢?
师: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负数。
出示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负数的个数是怎么样的?
生:也是无限的。
师:同学们请接着在这条线上继续写数,大家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或者想法?
生:永远写不完,因为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既然两边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我们继续写数,这条线就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这条线就是直线。
师:大家能试着画一条直线吗?(老师没喊停的时候,不许停,必须一直画下去)
师:怎么停下了?
生: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纸面是有限的,不能画完。
师:那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画的是直线呢?
(交流后明确:只画出一部分就可以了)
然后再通过课件动态的展示,从上面标有数字的图形中抽象出直线,认识直线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孩子们不再感到抽象。
教师只有童化自己的思维,学生主宰课堂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以往的教学,只是让学生明确因为单位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并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会反复出现,学生却反复出错。其实学生根本不理解,尽管成人对出错的原因感到不可思议。
有了“童化自己思维”的教学理念以后,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求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然后板书:
面积:4×4=16(平方分米)
周长:4×4=16(分米)
我说:“面积和周长我们都求出来了,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1:得数相同,但它们的单位不同。
生2:认真审题,看清题目是求面积还是求周长,然后计算。
师:计算时都用4×4,你想说点什么?小组商量一下吧!
朱威达小组说:“计算时都用4×4,但他们表达的意思不同。”
陈珊鑫小组说:“计算时都用4×4,但求面积时两个4都表示4分米;求周长时第一个4表示4分米,第二个4表示4条边,意义完全不同。”
此时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异常兴奋,再来判断上面的习题已是轻松自如。教师只有童化自己的思维,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孩子永生难忘,这样的课堂才能引领孩子智慧的喷涌!
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直线、射线和角》之前,我反复研读教材、教参,《直线、射线和角》主要是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三种线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认识角,经历角的形成过程。
直线就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直的线,但是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孩子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引出直线、能和儿童的思维“接轨”也就成为关键的一环。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本节课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教学前,我深入地思考举什么例子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抽象出直线的概念呢?我想到了正负数,于是便有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从0开始,后面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等,我们画线段图时也常说,这一段表示多少人,或一段是多少千米……都可以,也就是说这些自然数和这条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如果我继续往后写自然数,能写完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是在本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中刚刚学习的内容)
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条线的长度也是无限的。
师:如果我有1元钱用一段表示,2元钱用两段表示,3元钱用三段表示……那么我欠人家1元钱、2元钱、3元钱……怎么在这条线上表示呢?
师: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负数。
出示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负数的个数是怎么样的?
生:也是无限的。
师:同学们请接着在这条线上继续写数,大家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或者想法?
生:永远写不完,因为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既然两边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我们继续写数,这条线就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这条线就是直线。
师:大家能试着画一条直线吗?(老师没喊停的时候,不许停,必须一直画下去)
师:怎么停下了?
生: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纸面是有限的,不能画完。
师:那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画的是直线呢?
(交流后明确:只画出一部分就可以了)
然后再通过课件动态的展示,从上面标有数字的图形中抽象出直线,认识直线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孩子们不再感到抽象。
教师只有童化自己的思维,学生主宰课堂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以往的教学,只是让学生明确因为单位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并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会反复出现,学生却反复出错。其实学生根本不理解,尽管成人对出错的原因感到不可思议。
有了“童化自己思维”的教学理念以后,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求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然后板书:
面积:4×4=16(平方分米)
周长:4×4=16(分米)
我说:“面积和周长我们都求出来了,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1:得数相同,但它们的单位不同。
生2:认真审题,看清题目是求面积还是求周长,然后计算。
师:计算时都用4×4,你想说点什么?小组商量一下吧!
朱威达小组说:“计算时都用4×4,但他们表达的意思不同。”
陈珊鑫小组说:“计算时都用4×4,但求面积时两个4都表示4分米;求周长时第一个4表示4分米,第二个4表示4条边,意义完全不同。”
此时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异常兴奋,再来判断上面的习题已是轻松自如。教师只有童化自己的思维,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孩子永生难忘,这样的课堂才能引领孩子智慧的喷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