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化思维,才能引领孩子智慧的喷涌

来源 :儿童大世界·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堂课,总希望和孩子有激情的碰撞,喜欢如林的小手高高举起,喜欢小脑袋瓜里蹦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喜欢面红耳赤地争论后恍然大悟的会心微笑……课堂上所喜欢的一切总会在师生激情的碰撞中一一呈现,所以我为课堂激情的相遇深入思考,并努力童化自己的思维,寻找激情相遇的入口。
  如,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直线、射线和角》之前,我反复研读教材、教参,《直线、射线和角》主要是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三种线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认识角,经历角的形成过程。
  直线就是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直的线,但是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孩子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引出直线、能和儿童的思维“接轨”也就成为关键的一环。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本节课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教学前,我深入地思考举什么例子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抽象出直线的概念呢?我想到了正负数,于是便有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从0开始,后面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等,我们画线段图时也常说,这一段表示多少人,或一段是多少千米……都可以,也就是说这些自然数和这条线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如果我继续往后写自然数,能写完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是在本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中刚刚学习的内容)
  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这条线的长度也是无限的。
  师:如果我有1元钱用一段表示,2元钱用两段表示,3元钱用三段表示……那么我欠人家1元钱、2元钱、3元钱……怎么在这条线上表示呢?
  师: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负数。
  出示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负数的个数是怎么样的?
  生:也是无限的。
  师:同学们请接着在这条线上继续写数,大家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或者想法?
  生:永远写不完,因为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既然两边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我们继续写数,这条线就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这条线就是直线。
  师:大家能试着画一条直线吗?(老师没喊停的时候,不许停,必须一直画下去)
  师:怎么停下了?
  生: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纸面是有限的,不能画完。
  师:那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画的是直线呢?
  (交流后明确:只画出一部分就可以了)
  然后再通过课件动态的展示,从上面标有数字的图形中抽象出直线,认识直线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孩子们不再感到抽象。
  教师只有童化自己的思维,学生主宰课堂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以往的教学,只是让学生明确因为单位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并且在后面的练习中会反复出现,学生却反复出错。其实学生根本不理解,尽管成人对出错的原因感到不可思议。
  有了“童化自己思维”的教学理念以后,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求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然后板书:
  面积:4×4=16(平方分米)
  周长:4×4=16(分米)
  我说:“面积和周长我们都求出来了,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1:得数相同,但它们的单位不同。
  生2:认真审题,看清题目是求面积还是求周长,然后计算。
  师:计算时都用4×4,你想说点什么?小组商量一下吧!
  朱威达小组说:“计算时都用4×4,但他们表达的意思不同。”
  陈珊鑫小组说:“计算时都用4×4,但求面积时两个4都表示4分米;求周长时第一个4表示4分米,第二个4表示4条边,意义完全不同。”
  此时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异常兴奋,再来判断上面的习题已是轻松自如。教师只有童化自己的思维,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孩子永生难忘,这样的课堂才能引领孩子智慧的喷涌!
其他文献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Flavell)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对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简单地说元认知可以被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这一概念逐渐被教育工作者所熟知,许多研究者认识到元认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
期刊
“寒带!借给我一根笔,我的笔没水了!”  “韩温带!你的作业。”  “寒带!你的身边好冷啊……”  听到这些,我就又好气又好笑,这才开学两周,怎么我又有了外号!而且,全班只有我有。  这话还得从一堂地理课开始。老师拿着个地球仪进来了。打了招呼后,立马切入正题,给我们讲起了地球的经纬线。可是你说老师讲就讲吧,竟然扯到了温带。  “地球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气候一直是热的而有些地方一直寒冷呢?……分布在赤道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功和繁荣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成功合作。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的有效交往有利于积极地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 游戏 能力  国外研究者表明: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学习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对长大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反应敏捷,语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难以规范有序地实施,成为被人遗忘、冷落的“角落”。淡化或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而且影响其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总结和反思出解决问
期刊
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是否有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体现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是否主动,学生参与建构知识是否积极。这就是说教师的调动与激发学生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要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来成就灵动的课堂,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有效的情境不是过分花哨、浮躁,不是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思考的价值,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这样的情境毫无意义。有效的情境应符合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追求有效的教学,就要实施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好数学,获得充分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设计中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活动材料,有效地选择活动内容,有效地组织活动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了数学活动,才能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
期刊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要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  启发性的课堂教学,有
期刊
寒假期间,上网成为许多同学假期生活的内容之一。为了确保大家在上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又不受损害,特此提醒,寒假上网时应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要在网络上轻易相信陌生人。少年儿童性格单纯、鉴别能力弱,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通过网络骗取大家信任后,往往会实施很多预想不到的违法犯罪活动。  二、不要在互联网上公开自己和家人的姓名、电话、住址、密码等个人隐私和重要信息。  三、不要接收陌生
期刊
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师变着“花样”进行讲解,经常可以看到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气氛异常活跃。语文课成了问答课,老师们刻意让学生按自己的意志而转移,而不是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展。在时下的语文教学界,教师讲得多,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群体的倾向。这样,教师耗力多,而学生收效低,事与愿违。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如果只凭老师课堂上的分析、讲解来提高学生
期刊
中秋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了香港迪士尼游玩。  一进园区,映入眼帘的便是19世纪的火车,第一站是梦幻乐园。梦幻乐园里有小熊维尼历险记,巴斯光年,漂流和一些小游戏,这些游戏都让我流连忘返。尤其是巴斯光年,我打了100000分,妈妈打了240000分。怎么样?好玩吧?更好玩的还在后边呢!  之后我们到了“明日世界”,这是一个让人恐怖的地方。里边有飞越太空山和快乐飞碟,我很喜欢玩飞越太空山这个游戏,上了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