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作业的批改是数学教师最苦恼的事,工作量大而繁琐那是众所周知的,关键是教师费尽心思和时间批改的作业不一定有多大的效果。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知识落实的主要途径,其批改方式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如何合理布置与批改作业,使作业更有效地发挥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己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改革这种缺乏生气的作业批改方式,本着既检查督促学生做好作业,又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联络师生情感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下面我结合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对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的弊端
1.教师对作业实行全批全改是一种很低效费时的劳动
据对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统计表示:教师要认真评改54个学生的作业平均需要1~2小时左右的时间。那么,教两个班就要花费近半天的时间。如果评改几何证明题,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学生中约60%对教师评改的作业持漠视的态度。他们往往只关心老师给出的正确和错误的评判,而不关心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小错误以及答题方法的多样性。约40%的学生不能主动寻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自觉改错,少数同学应付任务式地订正错误,甚至会出现抄袭现象。
2.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缺乏及时性
传统的教学仅仅把作业作为巩固、运用和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教学环节,往往造成讲与练、学与用的脱节。新教材采用的是螺旋式上升,基础知识学习较广泛,基,由于学生作业完成时间是在晚上,第二天才能上交.教师需要上完下一节的内容才有时间去批阅.又要等到下一节课时才有时间点评。
3.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师生互动少,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传统的批改作业方式通常只有“√”或“×”,教师更多注重作业格式化、规范化、而这种生硬单一“√”或“×”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极大忽视教育的激励功能。
二、对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1.自主随堂批改
新课的简要或答案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在教学中教师将正确解答过程公布在黑板,让学生自我对照批改,而后教师巡视检查、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具体情况,并在课堂进行剖析。让学生真正的认识错误所在,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与诚实的思想品质。但不足之处是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存在抄袭现象,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于后进生批改的效果也不理想。
2.学生互换评改
教师(或是优秀生)将正确解答过程公布在黑板上,让同学交换批改,可以是上下桌互换、或是组与组对换批改。然后教师巡视检查、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评改与解答的情况,共性的问题及时在课堂进行剖析。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自我反省。作业质量差的学生可以知道作业质量好的同学掌握的程度,增加危机感;作业质量好的学生在批改其他作业质量差的同学的作业时,可以将他们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引以为戒。同时也为教师节省时间。其不足之处在于要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若让学生在课外交换批改又容易失去管理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小组合作评改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班级学生划分若干个小组,由数学学习成绩好和能力强、责任感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作业的批改。并记录好作业情况信息反馈卡:反馈卡的内容:①作业中正确率与错误率;②错误的分析;③作业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④改进建议等。各小组长把作业情况信息反馈卡上交科代表,由科代表整理后于第二天课前反馈教师。教师课前有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个别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忙解决。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对优秀学生也提供了反思的材料,对有困难的学生能得到及时的帮忙与解决。但这种批改方式需要占用优秀学生的较多的课余时间。
4.教师抽查和面批
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特别是利用课余时间面批,效果非常好。
5.教师写个性化批语
要求学生评改后上交,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并对每个学生作业写批语。我注重用批语进行因人施教。比如:学生解题过程冗长,教师可以批上“步骤应有主次之分,须详略得当,不要硬算”;解几何题时,忘了画出图形就解,可批上“图形为你服务”;解题只写答案,不展示过程就批上“‘结果’诚可贵,‘过程’价更高”等。特别是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时常会有抄袭现象或是流于形式订正的学生,有时用上暗示性、激励性批语。会有意外的收获的!实践证明,加上这个环节,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完成、批改、订正过程的落实。批语成了学生一种期盼,也为师生情感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批改作业是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确有值得改进的必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学生中的资源,让学生不仅学会做题,而且学会改题,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交流意识,也增强了自主发展的潜力,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的弊端
1.教师对作业实行全批全改是一种很低效费时的劳动
据对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统计表示:教师要认真评改54个学生的作业平均需要1~2小时左右的时间。那么,教两个班就要花费近半天的时间。如果评改几何证明题,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学生中约60%对教师评改的作业持漠视的态度。他们往往只关心老师给出的正确和错误的评判,而不关心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小错误以及答题方法的多样性。约40%的学生不能主动寻找错误的原因从而自觉改错,少数同学应付任务式地订正错误,甚至会出现抄袭现象。
2.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缺乏及时性
传统的教学仅仅把作业作为巩固、运用和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教学环节,往往造成讲与练、学与用的脱节。新教材采用的是螺旋式上升,基础知识学习较广泛,基,由于学生作业完成时间是在晚上,第二天才能上交.教师需要上完下一节的内容才有时间去批阅.又要等到下一节课时才有时间点评。
3.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师生互动少,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传统的批改作业方式通常只有“√”或“×”,教师更多注重作业格式化、规范化、而这种生硬单一“√”或“×”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极大忽视教育的激励功能。
二、对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1.自主随堂批改
新课的简要或答案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在教学中教师将正确解答过程公布在黑板,让学生自我对照批改,而后教师巡视检查、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具体情况,并在课堂进行剖析。让学生真正的认识错误所在,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与诚实的思想品质。但不足之处是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存在抄袭现象,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于后进生批改的效果也不理想。
2.学生互换评改
教师(或是优秀生)将正确解答过程公布在黑板上,让同学交换批改,可以是上下桌互换、或是组与组对换批改。然后教师巡视检查、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评改与解答的情况,共性的问题及时在课堂进行剖析。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自我反省。作业质量差的学生可以知道作业质量好的同学掌握的程度,增加危机感;作业质量好的学生在批改其他作业质量差的同学的作业时,可以将他们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引以为戒。同时也为教师节省时间。其不足之处在于要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若让学生在课外交换批改又容易失去管理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小组合作评改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班级学生划分若干个小组,由数学学习成绩好和能力强、责任感强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作业的批改。并记录好作业情况信息反馈卡:反馈卡的内容:①作业中正确率与错误率;②错误的分析;③作业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④改进建议等。各小组长把作业情况信息反馈卡上交科代表,由科代表整理后于第二天课前反馈教师。教师课前有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个别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帮忙解决。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对优秀学生也提供了反思的材料,对有困难的学生能得到及时的帮忙与解决。但这种批改方式需要占用优秀学生的较多的课余时间。
4.教师抽查和面批
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特别是利用课余时间面批,效果非常好。
5.教师写个性化批语
要求学生评改后上交,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并对每个学生作业写批语。我注重用批语进行因人施教。比如:学生解题过程冗长,教师可以批上“步骤应有主次之分,须详略得当,不要硬算”;解几何题时,忘了画出图形就解,可批上“图形为你服务”;解题只写答案,不展示过程就批上“‘结果’诚可贵,‘过程’价更高”等。特别是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时常会有抄袭现象或是流于形式订正的学生,有时用上暗示性、激励性批语。会有意外的收获的!实践证明,加上这个环节,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完成、批改、订正过程的落实。批语成了学生一种期盼,也为师生情感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批改作业是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确有值得改进的必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学生中的资源,让学生不仅学会做题,而且学会改题,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交流意识,也增强了自主发展的潜力,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