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花开的声音”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这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然而却忽视了教师自己学会倾听。新课程要求我们为师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同时自己也要俯下身子,学会倾听。听到这种提法,心里一定会很不以为然。这不是很容易吗?上课学生说的哪一句话,我们不是仔仔细细地听的呢?其实这是对倾听太过肤浅的理解,倾听的内涵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內心真实的感受。
  叶澜教授说过:“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一位教师,课堂上只有善于倾听学生,适时调节自己教学,才能正确地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够对症下药,教学效果才能够真正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完成教学任务,就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是自以为是地接过学生的发言,没把学生的意思听懂、听全,就草草地做出回应,斩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匆匆地进行下一个教学程序。
  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五》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识字五》的教学内容是猜三则字谜,谜底是“众、秋、青”。教学时,当我出示第一则谜语“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时,同学们看了后,异口同声地喊:“是众。”我心里一阵兴奋,现在的孩子就是聪明。“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我问,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一个人,两个人,我猜出就是众。”“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一个人在上面,两个人在下面,就是众。”还没等学生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提示到:“‘团结起来力量大’就是人很多,力量很大,团结起来力量大就说出了众的意思,对不对?”学生说:“对。”我又说:“众是三个人,人多谁也不离群,一个人离开了,就是从了,对不对?”学生们大声说“对,对!”听着学生整齐地回答,我心里不觉咯噔一下,学生没有经历思维的过程,我却说了那么多,学生真的懂了吗?是不是我太急于求成了?我应该相信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多思考,有机会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自己想出来,自己说出来的内心体验一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于是,我在教学下面两则谜语时就改变了教学策略,首先是让学生自己读谜语,想是什么字;然后让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猜出是那个字;最后再在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成果。第三则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没想到学生是这样猜的“我用的是排除法,书上前两则谜语“众、秋”都猜出来了,我想剩下一个一定是‘青’”。其实,这并不是从谜面上去思考,但我还是肯定了这种方法:“排除法是一种好的方法,可以采用”。学生出现这样的思维一定有他的思维过程,如果教师轻描淡写地一味否定学生的想法,学生根本无法扭转自己的思维,应该在学生出现简单思维的时候细细倾听,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教师才能进行适当的点拨。接下来的几秒钟,教室冷场了。我让学生再仔细地读一读谜语,正想接着去提示,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日出万里无云’,日和青拼在一起是晴,万里无云不就是晴天吗?”真是天才,我带头为他的发言鼓掌,一石激起千层浪,又一个学生举手了:“‘水到纯净透明’,氵和青拼在一起是清,清水就是透明的,这个字就是‘青’。”这次,我没急着插话,只是耐心聆听,果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了:“‘心至令人感动’,心跟青拼在一起,我不认识,但我突然想到忄也是心呀,忄和青相拼不就是情吗?”还没等我作出评价,更多的学生举手了,他们得到同学的启发,悟到了“言可以写成讠,‘言来互相尊重’,就是讠+青=请。”探究到这里,我已经感到非常满足,学生已经学会猜谜语了,我正想总结,发现还有一个学生高高地举着手。我提醒自己,要学会聆听,于是就让那位学生站起来发言,只见他非常兴奋,我发现了一则谜语和这则谜语是一样的“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跑天下,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学生兴致高涨,凝神静听之后,是热烈地讨论,马上有几个同学举手,大都猜出了是“也”。在孩子们满脸的成功、喜悦中,下课铃响了。显然,教学大大超过了我预想的效果。我们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了教学相长。
  倾听是礼貌,倾听是尊重,倾听是教学策略,倾听更是教学艺术。只有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才能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无拘无束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有驾驭教材,了解学生,优选教法的功夫,而且要有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进行倾听,这样才能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地还给学生。其实我们教师都有这种倾听的能力,倾听会让我们发现倾听谬误中蕴涵的新奇,倾听会让我们感悟到荒诞中包裹的合理,也一定会像李镇西老师那样聆听到“花开的声音”。
其他文献
摘要: 文章分析了当前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择业态度,通过对不同价值取向的分析调查,发现很多功利性就业心理严重影响了许多毕业生的就业几率,并且严重制约与束缚了高职高专生的就业渠道。为此,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关键是改变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导向,将会有助于更好的机遇的把握。  关键词:择业态度、价值取向、功利性就业心理、就业渠道  中国分类号:G455  引文:  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
期刊
摘要: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建设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核心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探索外语类院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不断细化模块课程学科领域和培养目标,构建出十大课程模块,并以教学方法变革为导向制订了保障课程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上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致力于强化人本教育,汇通中外文化,为培养汇通中外精神思想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人文素养和学科基础,为各类院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学好各基础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习是多方位的、全面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必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关联、相近的学科知识,从多方面来丰富个人的知识,提高个人的能力。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搞好语文教学,教师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师;新知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科研  中国分类号:G451  一、学习新
期刊
中国分类号:G45  一、孩子基本情况  孩子姓崔,个儿不算太高,初三年级,特别爱笑,总喜欢一人坐着发呆。  二、家庭基本情况  独山子老区居民楼,孩子一岁时父母过世,由叔叔婶婶一起抚养。从此,他喊叔叔婶婶为爸妈,爸妈在市场工作,专门回收厂里的废旧材料。  三、孩子问题表现  临近中考,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上英语课开始不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开始顶撞老师。喜欢一个人发呆,情绪总是不太好,总觉得中考对
期刊
摘要:数学产生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并随着生产生活进一步的需要而发展,最终又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数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数学不仅仅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工具,更是技术和思想方法。在人类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都有数学的应用,如存款贷款利息的结算、买衣服打折、手机那种收费方式比较划算等等都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数学素质。因此,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
期刊
科学地执行国家课程,创造性地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生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工作和任务。要想践行这一目标,顺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就应着力抓好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因为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一、课程意识的内涵及意义  叶圣陶指出:“教材只能作为讲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姜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五年制高职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学校因素,寻找克服物理学习困难的相关对策。改进教学及学校管理模式,为有效提高五年制高职生的物理成绩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洛阳师范学院2013级的五年制高职学生350余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关键词:学校因素;学习积极性;对策研究  中国分类号:G633.7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
期刊
摘要:本课题以项目式教学法等教育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项目式教学的本质和在《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运用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引导学生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地方服饰;特色教学;服饰设计  中国分类号:G642.0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在“《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课题的开展是全面推进课程
期刊
摘要:网络游戏成为目前影响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因素。网络游戏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家长和教师学习的地方。本文以目标设定以及激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游戏;目标;激励  中国分类号:G898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网络游戏成为困扰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的重要因素,也因此成了教师和家长的公敌。网络游戏会如此吸引青少年,有其值得我们在教育中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其趣味性、平等
期刊
摘要:对于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认识、思考、探索、初步尝试及体会。  关键词:教與学方式转变的思考;实践  中国分类号:G642.0  引子-----  对于生活,我们常常有意去培养一种习惯,但对于思维而言,即使一种再好的思维方式,如果成了习惯,都将是灾难。  一、旧话重提  马卡连柯——  教育过程的辩证性要求教师必须对整个的方法体系有充分的注意。方法体系本身永远不应当是死的东西,不应当是凝固的东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