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并且提出了生活教育论,把些理论应用到当代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无疑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教、学来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培养,从而使得能够统一,这也是当代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导学生的认知要从最接近学生的事物开始,就是生活的体验,从对学生情境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美好情操,在各种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以及在社会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等。基于此,本文就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践行作出相应的探讨,以此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践行;
引言:
教师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都需要一定的斟酌。所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起到了借鉴作用。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及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因此,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广大的教师解决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时候,引导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自我解决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来源都是来自于自我的学生和不断的进步所获得的。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及更为新颖高效的学生方式。
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工作、学习如果都可以自动的话,那么所谓的教育事业就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就非常注意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并且使之贯彻到今后的生活中去。对自动的解释就是自动的,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就需要之后的培养来实现。如果要想学生养成自主探究意识,就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范围入手。有句话说得好,兴趣就是学生的最好的教师。因此,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者事物感兴趣才想去自主的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激发自己的自我探究意识[1]。然而对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因为是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当下的时事政治和选取具有一定的热议的话题和课堂相结合。然而对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当下的社会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面对的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这些是道德与法治课本教不了他们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学会与时俱进,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程度上充实,在课堂上的举例必须是当下存在热议的话题,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当然对热议话题选取必须具有真实性,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关注一些与自身想接近的事实新闻,从而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例如在学习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四单元中《马路不是游戏场》,教师就可以根据此课题来提出与之和现实想接近的,从而让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关于马路交通规则案例来进行谈论,并且将这个话题作为切入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此话题中进行自我探究的学习。还有就是教师还要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来让学生们解答。比如,破坏交通规则会有怎样影响?、你身边有没有破坏交通规则的朋友?以及有没有教导你身边的朋友要遵守交通规则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课堂中去,并且还可以更加的了解我国的交通法规,从而可以使学生养成自我探究的意识以及对交通意识的培养。
二、教师转变一定的教育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陶行知曾说过这样的话“学校的主人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是负责教学生,而是教学生怎样去学习”。因此,就需要把教学的过程变为“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并且国家下发的新课改也明确的指出要以学生的主体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性仍然不高,当然这也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因为在当下的社会,学生只有通过自主的学习,才可以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這与教师的教育方式离不开,在新形势下,就要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开放教学环境以及积极的思维状态和随和的思维氛围。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督促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书本中去不断的创新。比如在学习到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安全的生活》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共场所以及公共设施对自身安全造成的影响,还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在公共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课堂上,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去分析和思考,并且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使同学们在课堂进行探讨以及明确在探讨过程中所学到知识以及对我国公共设施的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4]。这样不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还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教师运用这样的做法的效果会比教师亲自的教学生们如何去做要好得多。同时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而且还会对该教学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使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品质有一个提升。
三、结束语
终上所述,国家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时候,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并且要大力的倡导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当然,作为教学的工作者,要始终的贯彻和认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同时还要与社会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的深度,创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坚持的信念和需要担起的责任。因此,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铭记于心,并且贯彻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秀娟.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音乐校本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写作(下旬刊),2017(9).
[2]黄雅莎.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J].福建陶研,2018(Z1).
[3]刘月珍.“教学做合一”,在“生活语文”中演绎陶行知思想[J].语文知识,2017(24):36-38.
[4]张志剑.教学做合一——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8):6-8.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践行;
引言:
教师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都需要一定的斟酌。所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起到了借鉴作用。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及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因此,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广大的教师解决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时候,引导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自我解决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来源都是来自于自我的学生和不断的进步所获得的。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及更为新颖高效的学生方式。
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工作、学习如果都可以自动的话,那么所谓的教育事业就可以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就非常注意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并且使之贯彻到今后的生活中去。对自动的解释就是自动的,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就需要之后的培养来实现。如果要想学生养成自主探究意识,就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范围入手。有句话说得好,兴趣就是学生的最好的教师。因此,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或者事物感兴趣才想去自主的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激发自己的自我探究意识[1]。然而对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因为是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当下的时事政治和选取具有一定的热议的话题和课堂相结合。然而对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当下的社会环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面对的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这些是道德与法治课本教不了他们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学会与时俱进,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程度上充实,在课堂上的举例必须是当下存在热议的话题,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当然对热议话题选取必须具有真实性,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关注一些与自身想接近的事实新闻,从而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例如在学习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四单元中《马路不是游戏场》,教师就可以根据此课题来提出与之和现实想接近的,从而让学生收集发生在身边关于马路交通规则案例来进行谈论,并且将这个话题作为切入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此话题中进行自我探究的学习。还有就是教师还要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来让学生们解答。比如,破坏交通规则会有怎样影响?、你身边有没有破坏交通规则的朋友?以及有没有教导你身边的朋友要遵守交通规则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课堂中去,并且还可以更加的了解我国的交通法规,从而可以使学生养成自我探究的意识以及对交通意识的培养。
二、教师转变一定的教育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陶行知曾说过这样的话“学校的主人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是负责教学生,而是教学生怎样去学习”。因此,就需要把教学的过程变为“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并且国家下发的新课改也明确的指出要以学生的主体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性仍然不高,当然这也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因为在当下的社会,学生只有通过自主的学习,才可以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這与教师的教育方式离不开,在新形势下,就要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开放教学环境以及积极的思维状态和随和的思维氛围。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督促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书本中去不断的创新。比如在学习到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安全的生活》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共场所以及公共设施对自身安全造成的影响,还可以让学生去发现在公共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课堂上,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和所学到的课本知识去分析和思考,并且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使同学们在课堂进行探讨以及明确在探讨过程中所学到知识以及对我国公共设施的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4]。这样不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还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教师运用这样的做法的效果会比教师亲自的教学生们如何去做要好得多。同时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而且还会对该教学方法产生兴趣,从而使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品质有一个提升。
三、结束语
终上所述,国家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时候,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并且要大力的倡导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当然,作为教学的工作者,要始终的贯彻和认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同时还要与社会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的深度,创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坚持的信念和需要担起的责任。因此,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铭记于心,并且贯彻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秀娟.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音乐校本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写作(下旬刊),2017(9).
[2]黄雅莎.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J].福建陶研,2018(Z1).
[3]刘月珍.“教学做合一”,在“生活语文”中演绎陶行知思想[J].语文知识,2017(24):36-38.
[4]张志剑.教学做合一——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体现[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