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继本科生扩招后,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研究生已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体。然而,随着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缺位等问题已日益暴露,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如何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科研作风,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1、学术精神。学术精神是学术道德教育的核心,表现为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和态度,是求学、治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风骨和气节,包括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敢于质疑的思辨精神、勇于进取的奉献精神、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虚怀若谷的宽容精神等。
2、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活动所遵循的规范、制度和准则。遵守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的前提,在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术习惯,树立学术道德,确保学术研究的科学严谨。
3、学术责任。学术责任是从事学术时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从事科学研究担负着对服务人民、发展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属于基本的职业道德。学术责任包括服务公众和社会的责任、研究发现发展的责任、学术成果发表传播的责任、维护学术诚信的责任以及解决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问题的责任。
4、学术创新。学术创新教育包括培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精神,锻炼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十字思维、反向思维等;创新精神则是指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创新方法的勇气和对创新的趋同心态;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能力、质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学术道德关乎育人质量。高校作为育人的主体之一,承担着培养人才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及其形成的学术氛围和声誉,将直接影响高校的育人质量。惟有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规范,营造良好氛围,才能为教书育人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2、学术道德关乎科研水平。学术道德水平是左右科研学术活动的内在因素,间接影响着本人的科研质量、学术成果水平。不良的学术道德,表现为侵占成果、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行为,将严重阻碍学术的发展进步,影响科研水平的提升。
3、学术道德关乎社会风气。良好的学术氛围,包括正直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将有利于带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勇于求索的风气。相反,品行低劣、弄虚作假,必然会导致学术行为背离社会核心价值,引起舆论批评,影响道德风尚。
三、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能力匮乏。新思想和新知识是学术界继续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动力。在我国,很多高校尚未重视宣扬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培养良好的学术科研习惯、激发创新发展的热情,致使研究生创造能力匮乏、视野狭隘、创新思路不够开阔,对新鲜事物和潜在规律缺乏敏锐性和洞察力,效率低下,后劲不足。
2、自由意识不足。学术自由是学生的基本权力,也是激发灵感和碰撞火花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研究生的学术态度较为保守,跟随模仿性较强,自由性较弱,满足于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浅尝辄止、重复研究,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研发意识。
3、诚信状况堪忧。科学知识的发现、研究和传播必须尊重事实。而研究生往往因为无法承受钻研的艰苦过程,采取捏造数据、侵占成果、摘抄文献等行为,骗取学术成果。长期缺乏科研诚信,对本人、对社会都必将后患无穷。
四、对策建议
1、营造氛围,加强引导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严管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掌握方法,把握机遇,将先进典型与失范案例相结合,使其正确看待学术研究和名誉利益的关系,抵御外界的干扰与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强化学术法规建设。要做好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务必要制定完整规范的学术法规。高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断行为处理意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等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界定、约束、协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
弘扬学术科学精神。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弘扬科学精神,肩负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一方面,领导教师队伍要以身作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要创新载体、形式,开展学术道德建设宣传活动,形成弘扬学术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
2、科学管理,严格监督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监督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关键环节。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高校要把对学术的评价当作规范学术道德的“指挥棒”,坚持科学性与多样性。一是注重指标多样化。根据学科和评价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要求,系统、灵活、多元、开放地为学术发展服务。二是注重人性化考核,宽容学术失败。要认识到,过分要求学术质量,反而会使基础不扎实、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疲于应付,甚至选择歪门邪道。三是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对于勤恳奉献、专注执着的学术精神要给予鼓励。
制定合理的惩治机制。高校要注重对不良学术行为的惩治,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高校对于学术道德失范惩治往往力度不够,从而导致研究生抱有侥幸心理,学术失范愈演愈烈。要解决研究生的学术失范问题,就要从高校学术层面严肃处理学术失范,绝不手软,保证学术的严肃性。
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高校要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时期严格把关。建立学术监督机构,备案课题内容、研究进展、学术成果、诚信记录等信息,定期抽查,依据指标进行评价,考察学术道德水平。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于举报行为,要酌情予以奖励;对于失范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监督过程中,需把握尺度,实事求是,以教育帮扶为主,惩罚处分为辅,防微杜渐,治病救人,营造公正严肃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文华.高校学术道德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高雪芳,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改善途径。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王萍,论科学界的行为失范及其根源。南京: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孙素丽,坚持学术道德是学术规范的关键[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一、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1、学术精神。学术精神是学术道德教育的核心,表现为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切活动和态度,是求学、治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风骨和气节,包括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敢于质疑的思辨精神、勇于进取的奉献精神、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虚怀若谷的宽容精神等。
2、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活动所遵循的规范、制度和准则。遵守学术规范是从事学术的前提,在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术习惯,树立学术道德,确保学术研究的科学严谨。
3、学术责任。学术责任是从事学术时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从事科学研究担负着对服务人民、发展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属于基本的职业道德。学术责任包括服务公众和社会的责任、研究发现发展的责任、学术成果发表传播的责任、维护学术诚信的责任以及解决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问题的责任。
4、学术创新。学术创新教育包括培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精神,锻炼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十字思维、反向思维等;创新精神则是指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创新方法的勇气和对创新的趋同心态;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能力、质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学术道德关乎育人质量。高校作为育人的主体之一,承担着培养人才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及其形成的学术氛围和声誉,将直接影响高校的育人质量。惟有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规范,营造良好氛围,才能为教书育人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2、学术道德关乎科研水平。学术道德水平是左右科研学术活动的内在因素,间接影响着本人的科研质量、学术成果水平。不良的学术道德,表现为侵占成果、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行为,将严重阻碍学术的发展进步,影响科研水平的提升。
3、学术道德关乎社会风气。良好的学术氛围,包括正直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将有利于带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勇于求索的风气。相反,品行低劣、弄虚作假,必然会导致学术行为背离社会核心价值,引起舆论批评,影响道德风尚。
三、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能力匮乏。新思想和新知识是学术界继续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动力。在我国,很多高校尚未重视宣扬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培养良好的学术科研习惯、激发创新发展的热情,致使研究生创造能力匮乏、视野狭隘、创新思路不够开阔,对新鲜事物和潜在规律缺乏敏锐性和洞察力,效率低下,后劲不足。
2、自由意识不足。学术自由是学生的基本权力,也是激发灵感和碰撞火花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研究生的学术态度较为保守,跟随模仿性较强,自由性较弱,满足于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浅尝辄止、重复研究,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研发意识。
3、诚信状况堪忧。科学知识的发现、研究和传播必须尊重事实。而研究生往往因为无法承受钻研的艰苦过程,采取捏造数据、侵占成果、摘抄文献等行为,骗取学术成果。长期缺乏科研诚信,对本人、对社会都必将后患无穷。
四、对策建议
1、营造氛围,加强引导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严管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掌握方法,把握机遇,将先进典型与失范案例相结合,使其正确看待学术研究和名誉利益的关系,抵御外界的干扰与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强化学术法规建设。要做好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务必要制定完整规范的学术法规。高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断行为处理意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手册》等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界定、约束、协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
弘扬学术科学精神。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弘扬科学精神,肩负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一方面,领导教师队伍要以身作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要创新载体、形式,开展学术道德建设宣传活动,形成弘扬学术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
2、科学管理,严格监督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监督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关键环节。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高校要把对学术的评价当作规范学术道德的“指挥棒”,坚持科学性与多样性。一是注重指标多样化。根据学科和评价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要求,系统、灵活、多元、开放地为学术发展服务。二是注重人性化考核,宽容学术失败。要认识到,过分要求学术质量,反而会使基础不扎实、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疲于应付,甚至选择歪门邪道。三是体现鲜明的价值导向。对于勤恳奉献、专注执着的学术精神要给予鼓励。
制定合理的惩治机制。高校要注重对不良学术行为的惩治,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高校对于学术道德失范惩治往往力度不够,从而导致研究生抱有侥幸心理,学术失范愈演愈烈。要解决研究生的学术失范问题,就要从高校学术层面严肃处理学术失范,绝不手软,保证学术的严肃性。
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高校要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时期严格把关。建立学术监督机构,备案课题内容、研究进展、学术成果、诚信记录等信息,定期抽查,依据指标进行评价,考察学术道德水平。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于举报行为,要酌情予以奖励;对于失范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监督过程中,需把握尺度,实事求是,以教育帮扶为主,惩罚处分为辅,防微杜渐,治病救人,营造公正严肃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文华.高校学术道德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高雪芳,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改善途径。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王萍,论科学界的行为失范及其根源。南京: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孙素丽,坚持学术道德是学术规范的关键[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