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入应有“语文味”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da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必须从课堂导入入手,根据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导入。本文分析了“伪语文导入”现象,提出了“真语文导入”策略。
  关键词: 真语文 语文课堂导入 语文味
  在真语文讨论的大背景下,我们倡导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拒绝“假语文”、“伪语文”。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位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必须从课堂导入入手,根据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导入。然而,综观目前的语文课堂,充斥了“伪语文导入”、“非语文导入”。
  一、“伪语文导入”现象
  1.依赖多媒体手段的“假语文”课堂导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语文课堂,PPT几乎成了语文老师上课不可或缺的工具,于是很多课一开始就展示缤纷的图片、美妙的音乐、生动的视频。这些内容与语文究竟有多大的关系,需要深入探讨。例如,一位老师在教《荷塘月色》时这样导入:播放一段“凤凰传奇”的流行金曲《荷塘月色》,请学生猜猜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并请喜欢这首歌曲的学生谈谈此歌流行的原因。课堂导入的目的是引出所学内容,从这点看,这位老师的导入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出课文标题的作用,但猜歌曲的名字、谈此歌流行的原因,最后主观地判定原因之一是因为朱自清的一篇同名散文《荷塘月色》,引出所学内容,与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有多大联系?恐怕唯一有联系的只是歌曲的名字和文章的名字相同。如果导入的目的只是引出这篇文章的题目,直接把标题写在黑板上岂不更直观更能诱发学生的认知?这种“伪语文导入”,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有可能把学生的认知引入以歌词中的意境而取代文本中的意境的歧途。此外,图片、视频导入是当下语文课堂流行的导入形式。其实,语文课是“语”和“文”的课堂,不是图片观赏和影视欣赏的课堂,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而不是对图片和影片的热爱。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使用多媒体,而是要把它当做是课堂导入的辅助工具,用它把学生引入“语文”的天地。
  2.借“语文”之名行“伪语文”之实的课堂导入。这种导入看似与课文内容相联系,其实本质上与语文教学没有多大关系。例如,一位教师教《风筝》时,以诵读一首小诗导入:最是你生命烂漫如花的时节/所有遣词造句的经典/和着万紫千红的风情/在这一季汹涌如潮奔腾而至……接下来的教学流程就是“自由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跟这首诗就没有什么联系了。诗是很美的,但是引用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应该跟所学内容有所联系,而以下的教学流程中几乎再没有提及这首诗。这样的导入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又如一位老师在教《沁园春·长沙》[2]时,以“说说长沙的风土人情”导入。虽说所学课文的标题中有长沙二字,但是文中的“长沙”跟长沙的风土人情并没有太多联系,显然这样导入是不恰当的,是“伪语文导入”。
  二、“真语文导入”策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3]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使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文材料感兴趣。同样语文课堂教学要教出语文味,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货真价实的语文材料,而不是其他学科的材料。因此,语文课堂导入从所学文章的标题、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等方面入手,才能保证为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真语文”的,才能体现语文课堂导入的“语文味”。
  1.从课题入手导入。课题也叫做标题,通常被称为文章的“题眼”。作为文章的“眼睛”,它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与浓缩。好的标题往往能透射文章的内容概要,使人从“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如果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导入,那么学生就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全文的线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在《上公开课偶得》中提到:从课题入手,等于牵着牛鼻子,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这样,不会偏离教学重心,解读课文时便一气呵成,不会产生拖沓、冗长的感觉[4]。下面以用一位老师的教例《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这位老师的导入包括:(1)板书“圆明园”。请同学高高举起写字的手,一起认认真真地书写课题,老师一边解说:“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后面这个“园”是皇家园林的“园”,一边书写“圆明园”。(2)读“圆明园”。要求:一起读,再读,大声读。(3)板书“的毁灭”。老师:同学们,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英国和法国两个强盗给毁灭了。(4)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再读。开门见山,读题入课,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展开思考。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把一种无言的悲怆的情感融入其中,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一节课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一个好的课题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对于课题导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避免毫无意义的问题。问题过于肤浅,与课文主题要揭示的主题内容联系不大,老师就没必要浪费时间。
  2.从作者入手导入。《孟子·万章下》写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5]主张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及时代背景有极密切的关系,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在课堂导入时,介绍作者能起到知人的作用,为学生了解课文、理解文本打好基础。例如,一位老师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这样导入:(1)提问:在外国文学中,三位短篇小说大师是谁?学生回答: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和俄罗斯的契诃夫。(2)进一步发问:请说说他们的代表作?(3)教师介绍前两位大师写作的独特风格,进而请同学们根据在初中所学习的课文说说契诃夫小说的主要风格是什么?学生回答:夸张幽默。(4)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风格。”   3.从写作背景入手导入。通过介绍作者写作时的历史背景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情况,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其思想情感之间的联系,理解作者的情感如何体现在字里行间。这样的导入既有趣味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深刻内涵。许多文章的写作背景都像是有趣的小故事,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例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教师可结合课本注释,或配合视听设备展现反映当时历史事件和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或请学生自己收集课堂介绍,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揭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是如何发展、如何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4.从文本内容入手导入。有语文味的教学就是教师要教“真语文”,即所教内容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从文本内容入手导入新课,就是教师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教师的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学生很快进行课文中心的探求,教学效果显著。一位老师在教学《长相思》时这样导入:同学们,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这位教师联系《古诗词三首》中的前两首,以主题“乡愁”为抓手,提出“乡愁”之问,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联系了新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5.从文章体裁入手导入。近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渐渐淡化了体裁知识,以致某些学生不清楚记叙文和散文有什么区别,议论文有什么样的特点,写出来的议论文“四不像”。“真语文”要求教师注重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但是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教学。同时我们也不能枯燥地讲体裁,可以在课的开始通过文章体裁知识的讲解过渡到文章内容,再结合文章内容讲解体裁的特点。这样既不花费太多的时间,又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还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文体的特点。比如教授小说,就可以结合篇目的内容和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导入新课。人物、情节、环境是传统小说的三要素,有的篇目人物形象鲜明,有的篇目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有的篇目语言很有特色,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特色侧重讲一个方面,这样零存整取,几篇课文讲完学生也基本上掌握小说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3和必修5都有小说单元,但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不一样,必修3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那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就应该强调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必修5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那么教授的侧重点就是介绍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从课题、作者、写作背景、文本内容、文本体裁等入手进行语文课堂导入,能够向学生呈现贴近生活的语文学科知识,创造贴近生活的语文学习情境,体现语文课堂应有的“语文味”。当然,体现“语文味”的课堂导入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植根于教真语文,悉心揣摩和研究真语文蕴含的真意,就能找到符合语文学科本质的好的课堂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吉成.拒绝碎片化,呼唤语文味——以《像山那样思考》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3(12).
  [2]赵振翔.语文课堂教学应去伪存真[J].语文建设,2013(18).
  [3]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9.
  [4]贾志敏.上公开课偶得[J].语文建设,2013(9).
  [5]孟子.四书//孟子·万章下(八)[M].北京:中华书局,2011:326.
其他文献
马晓天断断不会想到,自己一次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撒谎会带来如此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就是打死自己马晓天也不会撒那么一个谎的。  其实,当时马晓天只要对办公室主任李敏说自己不舒服需要请半天假就行,但马晓天没有,马晓天告诉李敏说他下午要到宏达公司去找何方明谈一点事情。  李敏说,马局,我知道了。  李敏说着就当着马晓天的面,把马晓天当天下午的去向记在了局机关领导工作去向表上。  自年初开
进入六年级,一部分学生在习作上进入瓶颈。现实中的欢呼雀跃,在纸上却显得“鸦雀无声”;现实中的机灵可爱,到了笔下总感觉“沉闷不已”。学生虽阅书无数,却终难触及“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要求。  作为青年教师,跟着学生上了六年,但是教学上我也是“两眼一抹黑”。但抓住了“表达真情实感”这一习作中的主要问题,我也就只能撸起袖子,开始了自己的尝试。  一、写片段,迂回言“情”  一篇习作,挠破了头皮,改了千百遍
摘 要: 康拉德是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吉姆爷》既是其成名作又是其经典。本文旨在揭露小说在后殖民语境下主人公吉姆一波三折的人生经历及其无法摆脱的人性弱点,是现实主义的不朽之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延续,即自然主义的特征;以现实的笔触彰显了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时期小人物的彷徨、焦虑和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后殖民语境 人性 悲剧  一  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同是发源于19世纪中
夏天的时候,杜小田跟父亲去一个叫长青湖的湖边度假,那是杜小田永远难忘的假日。   长青湖离梨花市大约两小时的车程,是一个美丽的大湖,有沙滩树林和一望无际的湖水。杜小田父子和周旦一家一同去。   那天杜小田很兴奋,事实上,这样的旅游在杜小田的生活中并不多,因为杜小田的父亲不同他生活在一起。杜小田和妈妈生活在梨花市,而父亲生活在土城。父亲一般会在夏天来看他,那时他放暑假。   天还黑着的时候,他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教师历来的老大难问题—— 一提到作文,学生没啥可写,也不会写,教师不会教,也不想教;公开课上,可以选择的话,尽量绕着它走。可是,作文教学不重要吗?大家都知道,重要,太重要了。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并且写作和其他手艺一样,也是有方法、有技巧的。现以五年级游戏作文《心有灵犀》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游戏作文,也可以称为活动作文,在童声作文里归为“嬉系列”。
1979年的年初,中国的南方和西南边界战事正酣,此后十年,中越边境战火不断。此时,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转过年来,1980年的秋天,我就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了。   蛟河奶子山镇开发于清朝乾隆末年,地处蛟河盆地东南,是东高西低的丘陵地带。1851年,即咸丰元年,这里发现煤矿后形成居民点,外来人口累年迁入,人丁日益兴旺,逐渐形成绵延60多公里的蛟河县的第一人口和资源大镇。因为此
习作一直是学生学习语文最苦恼之事,苦于不知写什么,也苦于不知如何下笔。为了不让学生在习作面前望而却步,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笔者侧重选择“嬉系列”作为突破口进行了课堂习作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所谓“嬉”,就是嬉戏、玩耍之意,而爱玩正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嬉作文”就是将有趣的活动、游戏等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后,春风化雨般地积累素材、习得方法、积淀情感。  不少教师以为学生只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章以“不屈不挠”这一教学片断为切入点,结合语用学理论,通过反思、评析教学过程,提出实施建议,进一步明晰阅读教学中成语教学的核心价值,阐述“唯有指向真实语用,才能实现‘成语’核心价值”这一观点。  关键词: 成语 真实语用 核心价值  教研組举行活动,一位同事执教《海伦·凯勒》一课。恰逢笔者近期主持区级课题“语用学视野下的熟语教学研究”
春风度过了山海关,鸟儿就往回飞了,冰雪消融的黑土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这样好的季节里,侯一刀被患者骂了,骂得苦不堪言、体无完肤、无可奈何。他窝囊地坐着,脸上还挂着无奈的笑,这是他惯用的伎俩,代替了口诛笔伐。侯一刀清楚,很多双内容丰富的眼神,在他身上飘来拂去。现在社会呀!有些人怎么了?浮躁、自私、麻木,通俗地说,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侯一刀想着,内心怒火燃烧,想搧这个女人的耳光……  赵主任久经沙场
摘 要: 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基本特点,将国开学习网与课程钉钉群相结合,设计了三“课”四“学”的线上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钉钉群直播开展导学课、答疑课、复习课,通过教师导学,学生开展自学;通过组织专题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互学;教师根据直播课堂、课程讨论区的学生反馈信息进行精准助学。将四“学”融入三“课”,满足了需求多样性,增强了师生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开放教育 国开学习网 钉钉群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