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再扬帆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村小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总觉得作文教学的难度很大,因为农村孩子生活面窄、见识少,书读的也少。一是觉得无内容可写,二是觉得有货倒不出。因而产生怕写作文的情绪,那么如何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呢?
  
  一、看农村新貌,赞家乡之美
  
  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是他们成长的摇篮,让孩子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清风拂面。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
  1 采田野风光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如带领孩子秋游丰收的田野,在秋游的过程中引导观察,分步解说。回校趁热打铁先说后写。一学生写道“田野里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铺了一地的金子,一个个稻穗鼓着大肚皮。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红柿挂灯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 采山水景观美。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以水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那郁郁葱葱的古木,那清澈见底的溪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山上鲜花绽放,水中鱼虾嬉戏。学完《小河的四季》,布置孩子观察家乡的小河。一孩子写《家乡的小河》:“小河水呀哗啦啦,一流流到我的家。春天,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哗哗地从我门前流过,在清澈的河底,几块花纹样的石头光滑如玉。河边怒放的桃花,几片粉红的花瓣落到水面,顺水飘走,好像要把春的消息告诉远方的朋友。”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有它独特的画面。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二学农艺农技,述劳动甘苦
  
  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意的作文现象。
  1 尝劳动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愿望,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学生与农民师徒结对,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这样的劳动不仅让孩子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还感受到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 以劳动为荣。劳动最光荣,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志不强。作文中,学生写的“劳动”往往含有水份,有的甚至是抄写别人的。所以,写劳动,就要让学生去尝一尝劳动,不能任其自由“发挥”,造成作文心理上负面影响。通过让学生亲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对这样的素材,学生饶有兴趣。
  
  三、寻农家之乐,颂纯朴民风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情浓、趣浓的题材很多: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俗寿礼、买船造屋、开业造桥等等。小作者通过采集、整理而得的材料,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样也可避免照搬照样,千篇一律的作文弊病,为孩子写出具有“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1 乡俗之乐。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如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祈福风调雨顺。八月十五中秋节,摆月饼拜月亮,讲嫦娥后羿的故事。利用这些素材写的作文,俗中有乐,俗中有趣。
  2 乡村野趣。农村的孩子没有城里孩子见多识广,但结伴出游那浓浓的伙伴情却是那么纯洁真挚,不是关在家里的孩子所能领略到的。下河摸田螺、捉螃蟹,上山捉知了、挖野笋……如《捉鱼》:“我把衣衫挽,弯下腰,两眼在水里搜寻着,这时一条小鱼向我慢悠悠地游过来,我心里暗自高兴,双手猛然一抓,这小鱼机灵地很哩!他‘哧溜’一下,从我手里溜走了。”那是种无拘无束的快乐,更是童心童真的放飞。在活动中写作,无需教师费很多口舌,孩子一吐为快,语言饱满,情真意切。
  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柔美宁静的小乡村,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学作文,也学做人。
  
  责任编辑 丁洪刚
其他文献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评价改革的目的和核心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谈谈一些看法。    一、流于形式的课堂评价    教师的评价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一些教师却往往不能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课堂教学评价,忽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其表现大致如下:  1.评价目的模糊。在小学语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人文性凸显了,合作学习体现了,探究过程重视了……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背离语文本体的现象,不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迷失了语文的航向。    现状描述:文本,游走在语文课堂的边缘    一、“稻花香里说丰年”——画面欣赏代替想象感悟,文本被图解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多媒体得到了无比的青睐。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包装成图文并茂的精美课件,教师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是很有帮助的。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在观察中提高探究效益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新编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冲破了原先的政治课理论性强,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缺乏感性认识,深奥难懂,不易掌握的怪圈。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国情和地区性特色充实了大量可感受性材料。作为一名政治课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课教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呢?就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的教学为例,我谈谈自己的做法,希望得到指点。    一、用图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教学
期刊
【案例】  这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堂网络作文课。  待师生问好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下称“网络”)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故事:《名侦探柯南》。一看到动画,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  观看完“动画”,教师请学生说说这个动画故事的梗概。学生的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恣意驰骋,学生的语言犹如迸射的清泉,喷薄涌出。  在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提问:“在这个动画故事中哪个情节给你的印象最深?”学
期刊
我校在校本教研和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说课、赛教、同课异构、教学故事介绍、教学案例交流等展示活动来驱动教师的教研,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体验相结合,为促进教师的智慧及专业提升搭建实践展示与交流平台。  一、 通过说课活动展示最优教学构想  开展说课展示活动,让教师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把握、教法与学法设计、教材内容处理、课
期刊
课改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就要更加广泛地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说明身边的地理现象,做到学有所用,以用促学。    一、无处不在的生活地理  1. 当地经纬度的测定。  学习了相
期刊
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种教育艺术,灵活运用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一、结合问题评价,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    结合问题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问题,发现了多少问题;问题是否有思维深度;问题与情境的指向是否一致;学生是否提出了驱
期刊
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途径,其特点是:重视问题的提出而不仅是解答数学问题;强调通过生活经验建立数学图形激发学生乐于参与,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保持认知的灵活性。协调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自我评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活动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究式教学达到理想的目标。探究式教学环节包括: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我们的理念是“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本着这一理念,教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    一、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于为学生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