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我们的理念是“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本着这一理念,教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
  
  一、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在于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面对着低年级的小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教师应利用生活中恰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灵魂,使之变得有血有肉。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常常能诱发、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例如: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同时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发展数学思考。因此,在《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交警叔叔维持街道上的交通秩序》情境,导出生活中的角,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时钟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讨论,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1 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例如,在学习了众多平面图形后,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通过剪切、拼贴,再运用平移、旋转等方法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最后再评选出较好的作品,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它还让人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2 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例如,同学们和老师要去动物园,动物园的门票是:成人票每张15元,儿童票每张8元,集体票每张10元,让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是我们班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去的话,我们应该怎样购票,哪一种购票方法最合算?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人才发展的根本需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作了以下四方面的尝试:    一、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抓住“狐狸看见乌鸦
期刊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评价改革的目的和核心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谈谈一些看法。    一、流于形式的课堂评价    教师的评价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一些教师却往往不能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课堂教学评价,忽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其表现大致如下:  1.评价目的模糊。在小学语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人文性凸显了,合作学习体现了,探究过程重视了……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背离语文本体的现象,不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迷失了语文的航向。    现状描述:文本,游走在语文课堂的边缘    一、“稻花香里说丰年”——画面欣赏代替想象感悟,文本被图解  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多媒体得到了无比的青睐。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包装成图文并茂的精美课件,教师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是很有帮助的。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在观察中提高探究效益    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新编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冲破了原先的政治课理论性强,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缺乏感性认识,深奥难懂,不易掌握的怪圈。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国情和地区性特色充实了大量可感受性材料。作为一名政治课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课教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呢?就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的教学为例,我谈谈自己的做法,希望得到指点。    一、用图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教学
期刊
【案例】  这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堂网络作文课。  待师生问好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下称“网络”)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故事:《名侦探柯南》。一看到动画,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  观看完“动画”,教师请学生说说这个动画故事的梗概。学生的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恣意驰骋,学生的语言犹如迸射的清泉,喷薄涌出。  在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提问:“在这个动画故事中哪个情节给你的印象最深?”学
期刊
我校在校本教研和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说课、赛教、同课异构、教学故事介绍、教学案例交流等展示活动来驱动教师的教研,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体验相结合,为促进教师的智慧及专业提升搭建实践展示与交流平台。  一、 通过说课活动展示最优教学构想  开展说课展示活动,让教师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依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把握、教法与学法设计、教材内容处理、课
期刊
课改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就要更加广泛地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说明身边的地理现象,做到学有所用,以用促学。    一、无处不在的生活地理  1. 当地经纬度的测定。  学习了相
期刊
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种教育艺术,灵活运用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一、结合问题评价,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    结合问题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问题,发现了多少问题;问题是否有思维深度;问题与情境的指向是否一致;学生是否提出了驱
期刊
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途径,其特点是:重视问题的提出而不仅是解答数学问题;强调通过生活经验建立数学图形激发学生乐于参与,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保持认知的灵活性。协调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自我评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活动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究式教学达到理想的目标。探究式教学环节包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