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基本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中基本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依达拉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53-02
  
  急性脑梗死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常见于中年人以上,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脂血症史。多于安静休息时发病,一部分患者在清晨睡醒后发现症状。其起病较脑出血为慢,常在数分钟、数小时、半天,甚至1—2天达到高峰。可有病侧头痛,但很少剧痛、呕吐。患者意识多保持清晰而偏瘫、失语等症状则比较明显。本文就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做出相应阐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3例,以上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1],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并对依达拉奉过敏者。观察组63例患者中男49例,女14例;年龄43~79岁,平均61.2岁;发病时间1~24h,平均4.6h;经CT诊断病发部位中基底节区梗死31例,丘脑梗死14例,多发性梗死5例,脑叶梗死11例,小脑梗死2例。对照组63例患者中男45例,女18例;年龄45~81岁,平均60.2岁;发病时间1~23h,平均3.9h;经CT诊断病发部位中基底节区梗死29例,丘脑梗死15例,多发性梗死3例,脑叶梗死14例,小脑梗死2例。两组从性别、年龄、病发时间、病发部位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 调节血压,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感染等;(2)改善脑循环 常用药物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川芎嗪等;(3)溶栓治疗 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50滴,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4)钙拮抗剂 组织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为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等;(5)降低颅内压 在大面积脑梗死时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应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常用药物为甘露醇和呋塞米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以上两组治疗均以8周为一个治疗周期,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以上,但小于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上,但小于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卡方进行检验,并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中基本痊愈35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中基本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出现1例腹泻,经减少药物用量不良反应消失。
  3 讨论
  在我国,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类型,约占80%左右。导致脑梗死的病因是血栓产生并阻塞了脑血管,使脑组织缺血、坏死,丧失了正常的神经功能。如果能及时溶解血栓,血管即可再通,一系列症状也会随之改善。反之,脑细胞将随之死亡,死亡的脑细胞还会释放毒性氨基酸、自由基等多种细胞毒性物质,波及周边正常的脑组织,并且产生“连锁瀑布反应”,致使更多没有“梗死”的脑细胞死于细胞毒性的作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有一种可以清除自由基的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将平时产生的小量的自由基随时清除,由于脑组织的脂质含量最高,所以脑缺血后,脑组织对自由基的损伤最为敏感,特别是缺血后再灌注比单纯缺血损伤更为严重。
  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相关文献报道[3],大鼠在缺血/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本品,可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给予本品,可抑制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本组实验表明,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础上,适量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以改善脑细胞的血液循环,减少脑细胞应缺氧缺血引起的大量坏死,避免产生严重的不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德新,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35—537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李妍博,张生林,依达拉奉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hat、NR2B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9(6):138—139
  (责任审校:陈克利)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造影对诊断通液通畅但伴明显腹痛的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5月在门诊就诊的行通液检查印象通畅但伴有明显腹痛的不孕患者213例,全部病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 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157例(73.7%)输卵管内存在病变,152例有一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诊断这部分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57.4%、9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误诊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02~2009年共收治住院慢性风湿性心脏病600例中,50例(占8.33%)出院前长期误诊。年龄均在50-70岁之间,男38例,女12例。结果 本文50例误诊资料特点为年龄均在50岁以上, 96%入院前未进行心脏B超检查,38% 入院时为快速房颤或房扑,89%入院前既有心悸,气短病史,病程最长者达10年,最短2月。58%曾因呼吸困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4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于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的长期影响,肺部反复的慢性炎症,从而造成肺组织结构的变异,产生气流受限,病情常呈进行性加重。COPD急性加重主要由于支气管-肺部感染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原处于疲劳状态的呼吸肌负荷加重,最终导致Ⅱ型呼吸衰竭。传统的低流量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两种麻醉方式、效果。方法 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A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30例)。观察气腹效果、手术时间、呼吸,连续监测HR、SBp、DBp、SaO2,分时段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A组、B组气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和80%;两组患者相同的病例手术时间(min)A组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比较,B组出现3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患者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的免疫学依据。方法 200例 0-Ⅲ期的食管癌切除患者术中预防性结扎了胸导管, 随访3月-1 年( 随访率89.7%)。随机抽取胸导管结扎70例患者, 与同期随机抽取30例未结扎患者作为对照,术前、术后1周分别进行血清载脂蛋白电泳测定,术后3周内抽取外周血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 )法进行检测 CD3 +、CD4+ 、CD 8+、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药物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取宫内节育器的绝经后妇女120例,随机分成A组(研究组)60例,B组(对照组)60例,两组在年龄、置器时间、绝经时间、孕产次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A组术前7d给倍美力软膏睡前阴道用药,1g/d,第8天来我所门诊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舌下含服,2 h后取器。B组60例,仅用米索前列醇,用法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50-02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 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一个体征。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手术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方法 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研究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发现率。结果 50颗上颌第二磨牙有13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26%。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根管变异较大。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14
期刊
【摘要】 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是人体为适应力的变化、维持关节内外平衡,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性(或适应性)反应。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颈椎、腰椎、骶椎、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足跟及手指关节等部位。尤以膝关节和颈腰椎段多见,是能导致肢体关节疼痛、麻木、萎软,后期关节运动功能受到限制或关节畸形的一种慢性渐进性疾患。据统计,50岁左右的人群约有80%以上患有骨质增生症,而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病人血清PSA、PSAD (血清总PSA与前列腺体积PV的比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一2009年4月我科收治的106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血清PSA、PSAD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106例前列腺癌中,前列腺癌PSA值与Gleas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