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的培训工作要结合实际,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适时启动农村劳动力预备制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培训
深泽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27.43万,其中农业人口23.76万。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直接决定重点治理工作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为此,从2010年以来,我县整合涉农培训资源,精心打造为农培训服务平台,多措并举力抓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和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工作。现已构建了一个为县域农民提供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的新型农民培训平台和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了农民素质转型提升,为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一、农民培训中的问题
1、培训基础薄弱。据农业普查有关资料显示,我县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在农村从业人口中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仅占5.8%,小学占42.15%,初中占38.04%,平均受教育年限7.8年(城镇这一数值为11年),纯农业为6.23年。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状况也不容乐观。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占3.40%,受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的只占0.13%,而无任何培训的占76.4%。大多数农民仍然从事着简单的传统农业,新技术和新知识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农村整体素质水平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已经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形势的需要,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培训内容不足。现有的农民培训,忽略了对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培训工作,而这部分群体在农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培训的情况据调查表明,有超过80%的农民认为现在的职业技术培训没有合适的内容,超过70%的农民认为职业技术培训的内容不切合实际。
二、结合本地区相关实际情况展开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训
1、针对培训对象进行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于取得良好培训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参与培训的对象要根据其培训需求、知识层次进行区分。按照农民不同需要划分不同的门类。依照前文所述,参与培训学员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增加收入的,应注重针对粮食增产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等进行培训,以提高农业附加值为目的,并将培训作为推广发展生态农业的窗口。对于希望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收入学员,要做好前期课程宣传与介绍,使学员在参加实际培训前,了解相应课程,明确自己的需求做出正确的课程选择,避免培训课程开始后,学员才了解学习的目的和运用的方向,产生不适合自己之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对学员程度进行区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采用不同进度、深度的培训。
2、实施科技骨干培训,有效提升示范带动效应。农广校办学以来,一直注重科技骨干农户和示范户的科技培训,每年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主要产业,组织骨干、核心和科技示范农户进行以日光温室、暖棚养殖、葡萄、红枣、枸杞等为主的高效农业周年生产关键技术、病害疫情防控等技术的培训。通过采取科普宣传、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现场培训、巡回指导、有奖知识竞赛等多种培训方式,使得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每年出动科技直通车150多次,集中举办设施农牧业技术专题培训班60多场(次),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特色林果业培训70余场(次),现场示范指导30余场(次),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分发各种培训资料3万余册(张),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800人(次),有效提升了日光温室的生产水平和发挥了特色林果示范户的带动效应。
三、着力打造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建立手机科技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为了让全县农民在第一时间了解政策、技术、致富典型、市场信息,农广校于2011年5月开通了手机科技短信平台。短信发送实行定时段发送信息(每2天发送一条),并根据特殊农时农事,增加短信发送密度,紧急信息及时发送,截止现在,短信平台共发科技短信341条,受益农民达到12.3万人(次)。对帮助农民掌握科技知识,科学管理农业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重点治理工作提供了服务,受到了农民欢迎。
2、开通农业科技直通车,建立田间流动课堂,为农民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服务。2010年,县财政拨专款16万元为新型农民培训配备了农业科技直通车,用于进行流动培训和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指导服务。农广校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配合农技人员建立田间流动课堂,农业科技直通车按照技术指导服务“三进”工作要求,依据各乡(镇)产业布局,针对日光温室建设、管理、病害防治及特色林果业苗木抚育、管护和暖棚养殖中凸显出的热点、难点技术、信息问题和乡镇报送的分区培训计划需求,在全县日光温室、特色林果业、暖棚养殖基地优先、重点进行培训。对农户热线咨询专家需要现场查看的,派科技直通车赴现场解决,并将农户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报纸和手机科技短信平台及时进行发布,较好的发挥了技术服务的联动效应。每年开展日光温室技术集中培训186场(次),暖棚养殖技术集中培训58场(次),进棚入户分类指导培训 86次,特色林果技术专家现场巡回培训60场次,受益农民达到3.8万人(次)。有效推进全县日光温室建设进程,有效提升了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邵云,冒美娟.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08,(1).
[2]张广花 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2009(3)188-189
[3]安胜利 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培训
深泽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27.43万,其中农业人口23.76万。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直接决定重点治理工作的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为此,从2010年以来,我县整合涉农培训资源,精心打造为农培训服务平台,多措并举力抓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和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工作。现已构建了一个为县域农民提供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的新型农民培训平台和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了农民素质转型提升,为推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一、农民培训中的问题
1、培训基础薄弱。据农业普查有关资料显示,我县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在农村从业人口中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仅占5.8%,小学占42.15%,初中占38.04%,平均受教育年限7.8年(城镇这一数值为11年),纯农业为6.23年。当前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状况也不容乐观。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占3.40%,受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的只占0.13%,而无任何培训的占76.4%。大多数农民仍然从事着简单的传统农业,新技术和新知识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农村整体素质水平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已经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形势的需要,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培训内容不足。现有的农民培训,忽略了对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培训工作,而这部分群体在农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培训的情况据调查表明,有超过80%的农民认为现在的职业技术培训没有合适的内容,超过70%的农民认为职业技术培训的内容不切合实际。
二、结合本地区相关实际情况展开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训
1、针对培训对象进行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于取得良好培训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参与培训的对象要根据其培训需求、知识层次进行区分。按照农民不同需要划分不同的门类。依照前文所述,参与培训学员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增加收入的,应注重针对粮食增产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等进行培训,以提高农业附加值为目的,并将培训作为推广发展生态农业的窗口。对于希望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收入学员,要做好前期课程宣传与介绍,使学员在参加实际培训前,了解相应课程,明确自己的需求做出正确的课程选择,避免培训课程开始后,学员才了解学习的目的和运用的方向,产生不适合自己之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对学员程度进行区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采用不同进度、深度的培训。
2、实施科技骨干培训,有效提升示范带动效应。农广校办学以来,一直注重科技骨干农户和示范户的科技培训,每年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主要产业,组织骨干、核心和科技示范农户进行以日光温室、暖棚养殖、葡萄、红枣、枸杞等为主的高效农业周年生产关键技术、病害疫情防控等技术的培训。通过采取科普宣传、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现场培训、巡回指导、有奖知识竞赛等多种培训方式,使得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每年出动科技直通车150多次,集中举办设施农牧业技术专题培训班60多场(次),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特色林果业培训70余场(次),现场示范指导30余场(次),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分发各种培训资料3万余册(张),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800人(次),有效提升了日光温室的生产水平和发挥了特色林果示范户的带动效应。
三、着力打造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建立手机科技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为了让全县农民在第一时间了解政策、技术、致富典型、市场信息,农广校于2011年5月开通了手机科技短信平台。短信发送实行定时段发送信息(每2天发送一条),并根据特殊农时农事,增加短信发送密度,紧急信息及时发送,截止现在,短信平台共发科技短信341条,受益农民达到12.3万人(次)。对帮助农民掌握科技知识,科学管理农业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重点治理工作提供了服务,受到了农民欢迎。
2、开通农业科技直通车,建立田间流动课堂,为农民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服务。2010年,县财政拨专款16万元为新型农民培训配备了农业科技直通车,用于进行流动培训和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指导服务。农广校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配合农技人员建立田间流动课堂,农业科技直通车按照技术指导服务“三进”工作要求,依据各乡(镇)产业布局,针对日光温室建设、管理、病害防治及特色林果业苗木抚育、管护和暖棚养殖中凸显出的热点、难点技术、信息问题和乡镇报送的分区培训计划需求,在全县日光温室、特色林果业、暖棚养殖基地优先、重点进行培训。对农户热线咨询专家需要现场查看的,派科技直通车赴现场解决,并将农户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报纸和手机科技短信平台及时进行发布,较好的发挥了技术服务的联动效应。每年开展日光温室技术集中培训186场(次),暖棚养殖技术集中培训58场(次),进棚入户分类指导培训 86次,特色林果技术专家现场巡回培训60场次,受益农民达到3.8万人(次)。有效推进全县日光温室建设进程,有效提升了设施农业和特色林果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邵云,冒美娟.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08,(1).
[2]张广花 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 江西农业学报2009(3)188-189
[3]安胜利 农民创业培训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