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以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为目标,创新校本培训机制,探寻校本培训策略,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以历史教研组为例,简要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确立共同愿景,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激活内在动力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建立在教师的共同愿景之上。共同愿景是教师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真心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推动共同体行动的内在动力。有了共同愿景,共同体成员才有可能精神振奋并不断递进自己成长和超越的内驱力。共同愿景的建立应在尊重共同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努力追寻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目标。我校历史教研组共有骨干教师5人,其中青年教师2人,是一支富有朝气与潜力的团队。首先,我们设计调查问卷,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归因方面、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专业发展的研修途径、专业发展的需求情况”四大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分析,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困惑,渴望既快乐又有效的专业培训,按需求的高低、急需发展的能力排序为教学设计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说课——听课——评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培训方式的选择排序为师徒式、示范式、交流互动式、点菜式;近期发展目标定位排序为骨干教师、名教师、职称晋升。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挖掘教师个人愿景,尊重个人愿景,引导个人愿景,使个人愿景逐渐靠近教研组愿景并与之融合,逐渐形成了“快乐教学,快乐研修,与学生共成长”的共同的愿景。这共同的愿景激励着组内教师身心愉快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充分发挥潜能,不断创造新的成果,使教研组成了教师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体现人生价值的组织,成了学生乐于学习、充满生机、寄予期望的组织。
二、深入读书活动,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注入源头活水
教师专业共同体首先应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的专业阅读是专业发展共同体形成的必要基础,是导引教师行动与话语的方向。共同体的所有行动目的,都应该是促进成员的教学理念与行动的成熟,强调以读书实现教师有效积累,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构建专业成长平台,打造成长主要途径。我们创设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首先,我们倡导教师全员共读,组内所有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写好读书心得;其次我们在骨干教师内开展图书漂流,漂流的书籍涉及面广,有教育理论方面的、有历史专业的,更有人文方面的,如《给教师的100各建议》《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再次,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闻书香、品书味、话书韵”“一句话读书感言征集活动”等。大量而有深度的阅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三、丰富研究活动,为教师专业共同体创设多样平台
教师专业共同体还是一个研究的共同体。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把课堂作为载体,带领教师经历各种各样的课堂实践活动,让教师在不同的课堂磨炼中感悟研究的魅力,加速专业的提升。
1. 深层磨课
深层磨课是指教师与教研组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过程,目的是通过“磨”达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对一节课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研究应该是怎样的,体会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磨课的重点是磨教学设计,关键是看教学行为的改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的体现。磨课可以是多层次、多方式的,我们教研组主要以多人磨同一堂课与一人循环磨一节课的形式。
2.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教研组内不同的教师围绕同一个课题展开课堂研究。我们的活动模式为“听两节不同设计的展示课、教研组长组织的组内交流、分管行政的组织的大组交流、专家点评”四个环节。每一次活动前,我们都要求每一位教师对下次的活动展示课提前预习、提前思考,承担活动课的年级备课组更要认真思考,对展示的课做好充分的预设。通过这样的实施,我们发现,由于是同课异构,研究素材比较丰富、对比比较明显,容易引发教师的思考,为教师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尝试,我们感到这样的活动模式对教师理性思考课堂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较大程度地激励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3. 深度会谈
深度会谈是指教研组内成员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开放地、深刻地相互交流与探讨,以寻求对某一个问题的共同看法或对某一件事情的共同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开放的发散过程,要求每位成员把深藏于心的看法自由表达出来,同时把支持自己意见的前提假设和条件摆在众人面前,以便接受大家的提问或向别人提问。我们要求在会谈中,资深教师要现身说法,奉献丰富经验;教学领导要深入一线,提供专业支持;青年教师要敞开心扉,大胆发表观点。通过深度会谈,建立教研组成员间真诚的人际关系,大家彼此信任,互相视为伙伴,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
四、采用分层推进,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汇聚强大合力
教师研究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提出了“长板先行、短板跟进、新手出新、整体提升”的分层推进策略。我们对教研组内的教师作四个层次的研究要求:
长板先行——我们把学校的科研骨干作为长板对象,这些教师大约占到整个教研组的30%左右。我们对这类对象提出的具体研究要求是:(1)每学期至少精读2本教育书籍,每本书写出2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2)定期主持教研组内的教师共同体的系列研讨活动。(3)能自己针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独立提炼小课题,完整而规范地做小课题研究,在学校科研活动中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短板跟进——我们把学校的教科研能力欠缺的教师作为短板对象,这些教师大约占到我校的10%左右。我们对这类对象提出的具体研究要求是:(1)读书。一学期精读1本教育书籍,每学期写出1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2)参与学科组的磨课活动,每学期听结对教师的课30节,每个月向教研组开一堂成熟的课,并记录自己的研课经历,促使自己在研课中成长。(3)参与教研组的研究活动,不需要做完整的课题研究。
新手出新——我们把一至三年的新教师作为新手对象,目前我组有新教师2名。我们对这类对象提出的具体研究要求是(1)读书。一学期精读2本教育书籍,每本书写出1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2)参与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共同体活动,参与学科组的磨课活动,每学期听师傅的课30节,每学期向学校开两堂成熟的课,并记录自己的研课经历,促使自己快速成长。(3)跟着师傅做小课题研究,提供一些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
整体提升——我们把教研组内的一般教师作为“整体提升”的对象,我们对他们提出的具体科研要求是:(1)读书。一学期精读1本教育书籍,每学期写出1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2)认真参与学科组的磨课活动,每学期至少向学科组开一堂成熟的课,并记录自己的研课经历,促使自己快速成长。(3)能根据学校推荐的小课题,在身边骨干的带领下逐渐地做课题研究,积累丰富的过程资料,力争进入“长板”队伍。
总之,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是永远的追求目标,多年的共同体探索实践,规范了教研组行为,提升了教研组文化,提高了教研组学习力。相信,随着我们持之以恒的推进,全体教研组成员一定能共同进步、共同成功。
(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
一、确立共同愿景,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激活内在动力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建立在教师的共同愿景之上。共同愿景是教师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真心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推动共同体行动的内在动力。有了共同愿景,共同体成员才有可能精神振奋并不断递进自己成长和超越的内驱力。共同愿景的建立应在尊重共同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努力追寻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目标。我校历史教研组共有骨干教师5人,其中青年教师2人,是一支富有朝气与潜力的团队。首先,我们设计调查问卷,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归因方面、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专业发展的研修途径、专业发展的需求情况”四大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分析,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困惑,渴望既快乐又有效的专业培训,按需求的高低、急需发展的能力排序为教学设计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说课——听课——评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培训方式的选择排序为师徒式、示范式、交流互动式、点菜式;近期发展目标定位排序为骨干教师、名教师、职称晋升。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挖掘教师个人愿景,尊重个人愿景,引导个人愿景,使个人愿景逐渐靠近教研组愿景并与之融合,逐渐形成了“快乐教学,快乐研修,与学生共成长”的共同的愿景。这共同的愿景激励着组内教师身心愉快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通过充分发挥潜能,不断创造新的成果,使教研组成了教师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体现人生价值的组织,成了学生乐于学习、充满生机、寄予期望的组织。
二、深入读书活动,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注入源头活水
教师专业共同体首先应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的专业阅读是专业发展共同体形成的必要基础,是导引教师行动与话语的方向。共同体的所有行动目的,都应该是促进成员的教学理念与行动的成熟,强调以读书实现教师有效积累,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构建专业成长平台,打造成长主要途径。我们创设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首先,我们倡导教师全员共读,组内所有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写好读书心得;其次我们在骨干教师内开展图书漂流,漂流的书籍涉及面广,有教育理论方面的、有历史专业的,更有人文方面的,如《给教师的100各建议》《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再次,我们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闻书香、品书味、话书韵”“一句话读书感言征集活动”等。大量而有深度的阅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三、丰富研究活动,为教师专业共同体创设多样平台
教师专业共同体还是一个研究的共同体。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把课堂作为载体,带领教师经历各种各样的课堂实践活动,让教师在不同的课堂磨炼中感悟研究的魅力,加速专业的提升。
1. 深层磨课
深层磨课是指教师与教研组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过程,目的是通过“磨”达到“合”——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对一节课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研究应该是怎样的,体会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磨课的重点是磨教学设计,关键是看教学行为的改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的体现。磨课可以是多层次、多方式的,我们教研组主要以多人磨同一堂课与一人循环磨一节课的形式。
2.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教研组内不同的教师围绕同一个课题展开课堂研究。我们的活动模式为“听两节不同设计的展示课、教研组长组织的组内交流、分管行政的组织的大组交流、专家点评”四个环节。每一次活动前,我们都要求每一位教师对下次的活动展示课提前预习、提前思考,承担活动课的年级备课组更要认真思考,对展示的课做好充分的预设。通过这样的实施,我们发现,由于是同课异构,研究素材比较丰富、对比比较明显,容易引发教师的思考,为教师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尝试,我们感到这样的活动模式对教师理性思考课堂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较大程度地激励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3. 深度会谈
深度会谈是指教研组内成员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开放地、深刻地相互交流与探讨,以寻求对某一个问题的共同看法或对某一件事情的共同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开放的发散过程,要求每位成员把深藏于心的看法自由表达出来,同时把支持自己意见的前提假设和条件摆在众人面前,以便接受大家的提问或向别人提问。我们要求在会谈中,资深教师要现身说法,奉献丰富经验;教学领导要深入一线,提供专业支持;青年教师要敞开心扉,大胆发表观点。通过深度会谈,建立教研组成员间真诚的人际关系,大家彼此信任,互相视为伙伴,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
四、采用分层推进,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汇聚强大合力
教师研究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提出了“长板先行、短板跟进、新手出新、整体提升”的分层推进策略。我们对教研组内的教师作四个层次的研究要求:
长板先行——我们把学校的科研骨干作为长板对象,这些教师大约占到整个教研组的30%左右。我们对这类对象提出的具体研究要求是:(1)每学期至少精读2本教育书籍,每本书写出2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2)定期主持教研组内的教师共同体的系列研讨活动。(3)能自己针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独立提炼小课题,完整而规范地做小课题研究,在学校科研活动中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短板跟进——我们把学校的教科研能力欠缺的教师作为短板对象,这些教师大约占到我校的10%左右。我们对这类对象提出的具体研究要求是:(1)读书。一学期精读1本教育书籍,每学期写出1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2)参与学科组的磨课活动,每学期听结对教师的课30节,每个月向教研组开一堂成熟的课,并记录自己的研课经历,促使自己在研课中成长。(3)参与教研组的研究活动,不需要做完整的课题研究。
新手出新——我们把一至三年的新教师作为新手对象,目前我组有新教师2名。我们对这类对象提出的具体研究要求是(1)读书。一学期精读2本教育书籍,每本书写出1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2)参与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共同体活动,参与学科组的磨课活动,每学期听师傅的课30节,每学期向学校开两堂成熟的课,并记录自己的研课经历,促使自己快速成长。(3)跟着师傅做小课题研究,提供一些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
整体提升——我们把教研组内的一般教师作为“整体提升”的对象,我们对他们提出的具体科研要求是:(1)读书。一学期精读1本教育书籍,每学期写出1篇1 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交流。(2)认真参与学科组的磨课活动,每学期至少向学科组开一堂成熟的课,并记录自己的研课经历,促使自己快速成长。(3)能根据学校推荐的小课题,在身边骨干的带领下逐渐地做课题研究,积累丰富的过程资料,力争进入“长板”队伍。
总之,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是永远的追求目标,多年的共同体探索实践,规范了教研组行为,提升了教研组文化,提高了教研组学习力。相信,随着我们持之以恒的推进,全体教研组成员一定能共同进步、共同成功。
(江阴市临港新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