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独立操作的能力,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以及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些正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有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后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观察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内容延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只有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工夫,就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碰撞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错误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开展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维方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插上翅膀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映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对于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他们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
  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得到发挥;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是数学课组织活动的有效策略。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蓬勃的生机。学生是活泼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有效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苏教版数学教材几乎每册都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关键是策略,形成了策略,更能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这一目标,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为平台开展了课例研讨活动,在活动中对个体策略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获得了一定的认识。  一、在反思中关注  出示例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
会议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优化初中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各种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创造有利于学生互助协作、平等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整体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是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学
摘 要: 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作者结合课题研究及多年综合英语教学经验,探讨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师综合英语教学 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 途径和方法  一、引言  高师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培养质量合格素质较高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作为教师职业最基本的素质,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决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常见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指出语用能力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语用失误 语用能力 培养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较新的分支领域,语用学一般被认为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同时也研究语言的得体性。国内外已有不少专家学者曾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如:何自然、冉永平(20
摘 要: 英文电影欣赏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具有任何其他教材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直观、形象、动感、声形并茂,并使观(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的特点。利用英文电影作为视听材料是进行视听教学的一次新尝试。本文从优越性、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视听教学的运用,指出只要引导得当,此法就运用广泛。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英文影片的选择及课堂上的灵活运用,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