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文中通过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遇险、脱险经历”,总结出一个很深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这种宝贵的人生经验的取得,正是由于“我”的父亲教子有方。按照教学参考上的说法是:“他(指父亲)眼看孩子困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而是用手电筒指导孩子一步一步自己走下来,经受了一次历练,增长了勇气和经验。”这番话,细细琢磨,是存在问题的。其实任何人生道理都不及生命本身宝贵,我想文中的父亲也是深明这一点的。正是因为父亲知道这不过是一座“大约只有二十米高”的悬崖,而且“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比较容易攀爬下来,父亲确定孩子此时生命无虞,才会镇定地指导孩子一步一步走下来。也就是说,父亲“教子有方”的前提是基于对情况的准确判断!
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遇到困难时不是直接上去救孩子下来,而是用手电一步一步指导孩子自己走下来。而对父亲采取这种教育方法的前提忽略不计。这样的分析,会让学生产生误解,以为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和困难,都可以一步一步“走”下来!其实文中的父亲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对孩子当时情况的准确判断和分析,而不是像教参中所说的“明知孩子一不小心就会摔死”,还鼓励和指导孩子一步一步走下来。
这也让我们想到初学走路的孩子,摔倒时家长往往也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但是如果是孩子遇到的境况很危险,生命危在旦夕之时,父亲会如此从容镇定,一步一步地指导孩子自己“走”下来吗?我想所有父亲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冲上前去,在第一时间把孩子救下来!所以教参中所说的“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都可以把它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的”这个说法明显有失偏颇,而且如果教师这样讲,会对学生造成误导。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感悟:教师备课时不能一味唯教材是从,唯教参是从,一定要开展深度备课,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细致解读,要读出感悟,读出问题,从无疑处见疑,从有疑处切入,不盲从教参,这样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更加生动活泼,“活水”长流。■
在教学中,老师往往会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遇到困难时不是直接上去救孩子下来,而是用手电一步一步指导孩子自己走下来。而对父亲采取这种教育方法的前提忽略不计。这样的分析,会让学生产生误解,以为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和困难,都可以一步一步“走”下来!其实文中的父亲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对孩子当时情况的准确判断和分析,而不是像教参中所说的“明知孩子一不小心就会摔死”,还鼓励和指导孩子一步一步走下来。
这也让我们想到初学走路的孩子,摔倒时家长往往也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但是如果是孩子遇到的境况很危险,生命危在旦夕之时,父亲会如此从容镇定,一步一步地指导孩子自己“走”下来吗?我想所有父亲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冲上前去,在第一时间把孩子救下来!所以教参中所说的“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都可以把它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的”这个说法明显有失偏颇,而且如果教师这样讲,会对学生造成误导。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感悟:教师备课时不能一味唯教材是从,唯教参是从,一定要开展深度备课,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细致解读,要读出感悟,读出问题,从无疑处见疑,从有疑处切入,不盲从教参,这样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更加生动活泼,“活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