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进入新世纪扬州提出了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名城”,近年来又提出了建设“精致扬州”。请问王书记,何谓“精致扬州”,提出建设“精致扬州”是基于何种考虑?
王燕文:“精致”是扬州城市的基因。扬州的精致体现在社会物质和文化积淀的方方面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城市布局紧凑有序,街巷肌理匀质细腻,市井风貌古朴典雅,视域空间平缓柔和,在国内外城市中堪称罕见;扬州園林将建筑装饰、花木栽培、叠石理水和文学绘画等融于一炉,自成一体;以漆器、玉雕为代表的扬州工艺,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天下珍馐属扬州”,扬州美食用料考究,制法精细,是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打破含蓄典雅的传统风格,领异标新,独树一帜。
当前,城市之间激烈的竞争态势告诉我们,城市只有保持自身的个性特色,才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未来扬州的发展,必须继续保持并强化扬州在建设精致城市方面的独特性,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的精明增长,更加注重弘扬城市文化、延续城市文脉,更加注重市民内心对城市的主观感受和认同程度,使城市成为广大市民和创业就业者的幸福家园。
基于这个认识,2009年12月,中共扬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初步构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关于建设“精致扬州”的思路,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我们所要建设的“精致扬州”,是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开放城市,一座文气浓郁、形神兼备的文化遗产城市,一座绿水相依、满城皆景的生态园林城市,一座充满活力、关怀备至的宜业宜居城市,一座文明优雅、生活富足的平安幸福城市。同时,还要把“精致”作为发展的基本取向,体现于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生产生活、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等重要环节,着力构建“三个扬州”建设的形态。
记者:在建设“精致扬州”的实践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燕文:建设“精致扬州”,就是要从精当规划、精心设计入手,增强精品意识,推进精细管理,实现精明增长。我市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同城化,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完善“一带一轴”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努力形成科学布局、有机联系的城乡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沿江“一体两翼”都市区,强化扬州与江都、仪征在空间、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和融合,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同城效应。中心城市按照以历史城区为核心,以古运河和文昌路为轴线,以广陵新城、新城西区、临港新城为区级中心的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设定位,推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实现城市格局由单核线型发展向多核组团发展的转变。
二是着力彰显人文特色。我们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加强城市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全力打造“文化扬州”。一是推进古城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坚决防止“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努力做到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城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全线整治古运河。对城区近6公里的运河两岸生态、文物、建筑进行全面整治,建成沿河绿化景观,修复了长生寺、大王庙、盐宗庙等文博景点,打造了运河文化公园,开通了水上游览线和龙舟夜游线。三是扩容提升蜀冈一瘦西湖景区。2006年以来,先后投入10多亿元,有序搬迁了200多家工厂、5000多户居民,先后完成瘦西湖活水工程,万花园、傍花村、宋夹城生态湿地的建设和保护项目,群芳争艳、石壁流淙、锦泉花屿、四相簪花、醉月飞琼、风泉清听等历史景点恢复重建。
三是着力改善人居条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先后建成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新馆、游泳跳水馆、第五水厂、六圩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市区和江都、仪征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加快城市路网和地下管网建设,着力解决城市拥堵、积水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快推进城中村、老小区等改造,重视农贸市场、邻里中心、小贩中心、社区医疗服务和文体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四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积极构建沿江、滨河、环城风光带,重点实施“五路一环一河”和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首创“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目前全市陆地森林覆盖率35.1%,市区绿化覆盖率47.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8平方米,百姓出门300-500米就有绿地“小游园”。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和水景观建设,加强水体生态保护,充分展示“河城环抱、水城一体”的特色风貌。大力开展生态市创建,推进清洁生产、工程治污和生态保育,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和麦套稻技术。
五是着力推进精细管理。强化城市设计,健全规划设计优选制度,完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调等规划控制体系,注重保持宜人的建设空间、和谐的建筑色调和适中的建筑体量,突出古城与新区的有机接续、传统建筑与现代景观的有机融合。有序实施街景整治,重点加强新老城区交接处、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河道沿线的景观塑造,保持城市视觉清爽有序。完善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努力形成市为指导、区为主导、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的网格化管理四级责任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记者:徜徉扬州街头,随处可见老屋旧宅、私家园林等古迹。请问在“精致扬州”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发展等关系?
王燕文:在“精致扬州”建设的实践中,我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对历史负责、对当代人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确立并丰富科学的城市建设理念。
一是坚持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尊重自然规律,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到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城市建设不以牺牲文化遗存为代价,经营城市不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今天的发展不以影响后代发展为代价。始终坚持算大帐、算全局帐的理念,不求单一区域、单一地块、单一项目的价值最大化。
二是坚持建设名城、彰显特色的理念。按照“古城古得经典,新区新得现代”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名城建设,在延续历史文化中融合现代元素,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不与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坚持比特色、比文化、比内涵、比秀气,注重挖掘城市内涵,集中力量把城市特点、亮点放大,彰显扬州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宁静的城市个性。
三是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以“产业是支撑,环境是条件,文化是核心,人才是关键,品牌是形象,政府是保障”的思路,激发和培植扬州独特的产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和政府竞争力,激发城市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创造财富效益和价值的能力,实现城市与企业的双赢、政府与百姓的双赢、现实与未来的双赢。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着眼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发展能力和富裕程度,关注群众利益诉求,把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提升品质与便民利民结合起来,让城市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不断增加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记者:为推进“精致扬州”建设,扬州市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王燕文:为保证“精致扬州”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市长为组长的“精致扬州”建设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具体承担“精致扬州”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部署协调、督查推进和考核评价等职责。同时,我们经过认真调研,立足扬州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城市发展等实际,建立了“精致扬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说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示范意义。“精致扬州”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客观和主观两大部分,客观部分共有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管理等4个方面计28项指标,主观部分共有人文传承、空间布局、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城市发展等8个方面计30项指标。客观部分主要是可量化的指标,主观部分主要是市民的内心感受和主观评价,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获取。近期,我们经过测评和评估,2011年上半年“精致扬州”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为92分,总体情况较好。
责任编辑:尤展
王燕文:“精致”是扬州城市的基因。扬州的精致体现在社会物质和文化积淀的方方面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城市布局紧凑有序,街巷肌理匀质细腻,市井风貌古朴典雅,视域空间平缓柔和,在国内外城市中堪称罕见;扬州園林将建筑装饰、花木栽培、叠石理水和文学绘画等融于一炉,自成一体;以漆器、玉雕为代表的扬州工艺,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天下珍馐属扬州”,扬州美食用料考究,制法精细,是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打破含蓄典雅的传统风格,领异标新,独树一帜。
当前,城市之间激烈的竞争态势告诉我们,城市只有保持自身的个性特色,才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未来扬州的发展,必须继续保持并强化扬州在建设精致城市方面的独特性,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的精明增长,更加注重弘扬城市文化、延续城市文脉,更加注重市民内心对城市的主观感受和认同程度,使城市成为广大市民和创业就业者的幸福家园。
基于这个认识,2009年12月,中共扬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初步构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关于建设“精致扬州”的思路,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我们所要建设的“精致扬州”,是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开放城市,一座文气浓郁、形神兼备的文化遗产城市,一座绿水相依、满城皆景的生态园林城市,一座充满活力、关怀备至的宜业宜居城市,一座文明优雅、生活富足的平安幸福城市。同时,还要把“精致”作为发展的基本取向,体现于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生产生活、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等重要环节,着力构建“三个扬州”建设的形态。
记者:在建设“精致扬州”的实践中,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燕文:建设“精致扬州”,就是要从精当规划、精心设计入手,增强精品意识,推进精细管理,实现精明增长。我市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同城化,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完善“一带一轴”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努力形成科学布局、有机联系的城乡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沿江“一体两翼”都市区,强化扬州与江都、仪征在空间、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和融合,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形成同城效应。中心城市按照以历史城区为核心,以古运河和文昌路为轴线,以广陵新城、新城西区、临港新城为区级中心的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设定位,推进产城融合、互动发展,实现城市格局由单核线型发展向多核组团发展的转变。
二是着力彰显人文特色。我们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加强城市文化挖掘、文化展示、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全力打造“文化扬州”。一是推进古城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坚决防止“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努力做到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城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全线整治古运河。对城区近6公里的运河两岸生态、文物、建筑进行全面整治,建成沿河绿化景观,修复了长生寺、大王庙、盐宗庙等文博景点,打造了运河文化公园,开通了水上游览线和龙舟夜游线。三是扩容提升蜀冈一瘦西湖景区。2006年以来,先后投入10多亿元,有序搬迁了200多家工厂、5000多户居民,先后完成瘦西湖活水工程,万花园、傍花村、宋夹城生态湿地的建设和保护项目,群芳争艳、石壁流淙、锦泉花屿、四相簪花、醉月飞琼、风泉清听等历史景点恢复重建。
三是着力改善人居条件。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先后建成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新馆、游泳跳水馆、第五水厂、六圩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市区和江都、仪征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加快城市路网和地下管网建设,着力解决城市拥堵、积水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加快推进城中村、老小区等改造,重视农贸市场、邻里中心、小贩中心、社区医疗服务和文体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四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积极构建沿江、滨河、环城风光带,重点实施“五路一环一河”和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提升工程,首创“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目前全市陆地森林覆盖率35.1%,市区绿化覆盖率47.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8平方米,百姓出门300-500米就有绿地“小游园”。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和水景观建设,加强水体生态保护,充分展示“河城环抱、水城一体”的特色风貌。大力开展生态市创建,推进清洁生产、工程治污和生态保育,推广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和麦套稻技术。
五是着力推进精细管理。强化城市设计,健全规划设计优选制度,完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调等规划控制体系,注重保持宜人的建设空间、和谐的建筑色调和适中的建筑体量,突出古城与新区的有机接续、传统建筑与现代景观的有机融合。有序实施街景整治,重点加强新老城区交接处、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河道沿线的景观塑造,保持城市视觉清爽有序。完善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努力形成市为指导、区为主导、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的网格化管理四级责任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记者:徜徉扬州街头,随处可见老屋旧宅、私家园林等古迹。请问在“精致扬州”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发展等关系?
王燕文:在“精致扬州”建设的实践中,我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对历史负责、对当代人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确立并丰富科学的城市建设理念。
一是坚持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尊重自然规律,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到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城市建设不以牺牲文化遗存为代价,经营城市不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今天的发展不以影响后代发展为代价。始终坚持算大帐、算全局帐的理念,不求单一区域、单一地块、单一项目的价值最大化。
二是坚持建设名城、彰显特色的理念。按照“古城古得经典,新区新得现代”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名城建设,在延续历史文化中融合现代元素,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不与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坚持比特色、比文化、比内涵、比秀气,注重挖掘城市内涵,集中力量把城市特点、亮点放大,彰显扬州古今辉映、水绿相依、精致宁静的城市个性。
三是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理念。以“产业是支撑,环境是条件,文化是核心,人才是关键,品牌是形象,政府是保障”的思路,激发和培植扬州独特的产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和政府竞争力,激发城市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创造财富效益和价值的能力,实现城市与企业的双赢、政府与百姓的双赢、现实与未来的双赢。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着眼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发展能力和富裕程度,关注群众利益诉求,把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提升品质与便民利民结合起来,让城市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不断增加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记者:为推进“精致扬州”建设,扬州市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王燕文:为保证“精致扬州”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市长为组长的“精致扬州”建设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具体承担“精致扬州”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部署协调、督查推进和考核评价等职责。同时,我们经过认真调研,立足扬州的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城市发展等实际,建立了“精致扬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说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示范意义。“精致扬州”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客观和主观两大部分,客观部分共有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管理等4个方面计28项指标,主观部分共有人文传承、空间布局、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城市发展等8个方面计30项指标。客观部分主要是可量化的指标,主观部分主要是市民的内心感受和主观评价,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获取。近期,我们经过测评和评估,2011年上半年“精致扬州”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为92分,总体情况较好。
责任编辑: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