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在一定程度上是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如痴如醉、生动形象的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神游其中,感悟语文的魅力。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些浅见。
一、教师范读,引入情境
叶圣陶说:“在教导学生读文时,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是语文教学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范读,以情感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至关重要。如教学《慈母情深》时,我采用了范读,读前我告诉学生,言为心声,只有用自己的心去感悟语言,与作者同喜同忧,与文中人物同喜同忧,把别人的语言当做自己的心声,才会有动情的朗读。接着,我就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学生入情入境,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慈祥,母爱的伟大,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当然,在学生朗读的时候,也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那样读出的感情才真挚、自然。
二、背景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往往会带给人一种很强烈、很直接的感染力。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渲染气氛,使学生“耳悦”“心悦”。例如,在教学课文《庐山的云雾》时,我选择了古筝曲《高山流水》作为语言描述庐山情景时的配乐曲,同时播放有关庐山风景的图片。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和一幅幅美景的呈现,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了,仿佛置身于景色秀丽的庐山中,感受到了那种“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觉。这样的气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了较好的情感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在讲小扬科把世界上一切声音都当做音乐时,配上一段轻快的乐曲作为背景进行朗读,让学生透过音乐就能感觉出小扬科是个“音乐天才”,为后面扬科的悲惨命运作好了铺垫;当讲到小扬科偷偷走进厨房时,配上低沉、压抑的音乐,让学生和课文中的人物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为小扬科担心、害怕,为他的命运鸣不平,从而更痛恨那个黑暗的社会。
三、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对创设教学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如教学《长城》时,先让学生谈谈对长城的印象,再播放《长城》的影片,教师配以语言描述,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用心感受长城的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骄傲。再如,《白杨》一课中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先播放“戈壁滩上的白杨”的录像,教师再加以介绍: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是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然一体。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白杨树却坚强地生长着,它们是那么高大,那么挺拔,用自己的身躯挡住肆虐的风沙。这样,通过图像再现情境,加上教师的语言描绘,学生对白杨不畏艰苦、不屈不挠的品格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清晰地显示了课本所临摹的事物,让学生产生了直接感受,把学生难懂、枯燥的内容变换为多彩多姿、直观形象的图像或画面,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了知识,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四、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创设一种表演情境,让学生深刻体验不同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与文中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思想产生共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如《半截蜡烛》一文,我先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悟情,深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不断指导朗读,让人物形象走出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把爱国情深植于脑海中。然后,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为渲染气氛,我利用课件创设了一种情境: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我还仿照文本所述找来半截蜡烛,也插上小金属管,内藏一纸条,随着故事情节的安排而点燃。学生的表演入情入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均表现得很到位,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五、走进生活,获取情境
“生活是文字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篇篇千古流芳、精妙绝伦的文章,就是作家一幅幅的生活缩影。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仙”李白,他的诗篇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想象奇特,激情洋溢。如果他不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饱览大自然中如诗似画的神奇美景,又怎能创作出如此伟大的诗篇?因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设身处地的感觉作家创作时的生活画面,从而体验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对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用语言描述情境、用实物再现情境、用活动模拟情境等。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确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让语文课堂更开放、更生动、更具魅力,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乐园。
(责编 刘宇帆)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些浅见。
一、教师范读,引入情境
叶圣陶说:“在教导学生读文时,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是语文教学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范读,以情感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至关重要。如教学《慈母情深》时,我采用了范读,读前我告诉学生,言为心声,只有用自己的心去感悟语言,与作者同喜同忧,与文中人物同喜同忧,把别人的语言当做自己的心声,才会有动情的朗读。接着,我就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学生入情入境,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慈祥,母爱的伟大,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当然,在学生朗读的时候,也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那样读出的感情才真挚、自然。
二、背景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往往会带给人一种很强烈、很直接的感染力。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渲染气氛,使学生“耳悦”“心悦”。例如,在教学课文《庐山的云雾》时,我选择了古筝曲《高山流水》作为语言描述庐山情景时的配乐曲,同时播放有关庐山风景的图片。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化和一幅幅美景的呈现,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了,仿佛置身于景色秀丽的庐山中,感受到了那种“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觉。这样的气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了较好的情感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在讲小扬科把世界上一切声音都当做音乐时,配上一段轻快的乐曲作为背景进行朗读,让学生透过音乐就能感觉出小扬科是个“音乐天才”,为后面扬科的悲惨命运作好了铺垫;当讲到小扬科偷偷走进厨房时,配上低沉、压抑的音乐,让学生和课文中的人物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为小扬科担心、害怕,为他的命运鸣不平,从而更痛恨那个黑暗的社会。
三、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对创设教学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如教学《长城》时,先让学生谈谈对长城的印象,再播放《长城》的影片,教师配以语言描述,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用心感受长城的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骄傲。再如,《白杨》一课中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先播放“戈壁滩上的白杨”的录像,教师再加以介绍: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是那么分得清晰,都是浑然一体。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白杨树却坚强地生长着,它们是那么高大,那么挺拔,用自己的身躯挡住肆虐的风沙。这样,通过图像再现情境,加上教师的语言描绘,学生对白杨不畏艰苦、不屈不挠的品格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清晰地显示了课本所临摹的事物,让学生产生了直接感受,把学生难懂、枯燥的内容变换为多彩多姿、直观形象的图像或画面,丰富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了知识,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四、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创设一种表演情境,让学生深刻体验不同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与文中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思想产生共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如《半截蜡烛》一文,我先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悟情,深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不断指导朗读,让人物形象走出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把爱国情深植于脑海中。然后,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为渲染气氛,我利用课件创设了一种情境:一个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风猛烈地吹着。我还仿照文本所述找来半截蜡烛,也插上小金属管,内藏一纸条,随着故事情节的安排而点燃。学生的表演入情入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均表现得很到位,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五、走进生活,获取情境
“生活是文字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篇篇千古流芳、精妙绝伦的文章,就是作家一幅幅的生活缩影。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仙”李白,他的诗篇气势磅礴,色彩瑰丽,想象奇特,激情洋溢。如果他不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饱览大自然中如诗似画的神奇美景,又怎能创作出如此伟大的诗篇?因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生活中,设身处地的感觉作家创作时的生活画面,从而体验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对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用语言描述情境、用实物再现情境、用活动模拟情境等。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确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让语文课堂更开放、更生动、更具魅力,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乐园。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