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是自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在预习上耕耘不息而收获了了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如何抓好语文的课前预习谈一谈笔者的一点尝试。
一、预习的要求
一要循序渐进。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初步理清课文层次;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要充分运用好课后的思考练习。学生预习课文时,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有时候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仅仅通过读课文学生了解的内容可能还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学生预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三要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四要勤动笔。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在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二、预习的方法
“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了,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
一画段儿,二画圈儿,
三画需认字儿,四画前(后)鼻音儿,
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儿。
这个口诀我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含义如下:
“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向教师指出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
“二画圈儿”,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儿”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画出,这样,在读课文时就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二画圈儿”的方法,学生一看二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三画需认字儿”,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课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这样更明确了“会认”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画前(后)鼻音儿”,是针对我们地区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不分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一种读书方法。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前后鼻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
“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
“六画好词句儿”,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就要求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来。 “学文如积沙,学理如筑塔。”长此以往,有利于提高学生读书注意力,加强其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并训练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
三、预习的收效
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这就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就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他们将投入到更广泛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契诃夫说:“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自读)方法,养成预习(自读)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
(责编韦淑红)
一、预习的要求
一要循序渐进。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初步理清课文层次;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要充分运用好课后的思考练习。学生预习课文时,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对预习很有帮助。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看看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有时候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仅仅通过读课文学生了解的内容可能还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学生预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口头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
三要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四要勤动笔。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在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二、预习的方法
“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了,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
一画段儿,二画圈儿,
三画需认字儿,四画前(后)鼻音儿,
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儿。
这个口诀我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含义如下:
“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另一个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如学生可直接向教师指出第几自然段的哪个地方有疑问,教师也能方便的向学生点明第几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等。
“二画圈儿”,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儿”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画出,这样,在读课文时就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实践证明:通过“二画圈儿”的方法,学生一看二画就认了两遍,方法简易实用,识记生字效果较好。
“三画需认字儿”,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课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这样更明确了“会认”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画前(后)鼻音儿”,是针对我们地区受方言影响前后鼻音不分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一种读书方法。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前后鼻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
“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
“六画好词句儿”,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这种词句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就要求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来。 “学文如积沙,学理如筑塔。”长此以往,有利于提高学生读书注意力,加强其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并训练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
三、预习的收效
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这就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就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他们将投入到更广泛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契诃夫说:“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自读)方法,养成预习(自读)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认真预习,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