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_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处于较低层面,造成对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音乐美和意境美的领会障碍,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精炼美,受到审美的教育呢?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审美感知;加强训练,帮助学生审美理解;鼓励创造促进,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关键词: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审美; 教育【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6-02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的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谐的韵律,幽深的意境,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选取了中国历代诗句中的精华,短小精练,通俗易懂。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精美,受到审美的教育呢?
  1创设情境,丰富审美感知
  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是从最初对事物表象的感知开始的,学习古诗也是如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多方面,多层次地刺激学生的感光、知觉,为强化审美感知提供了条件。实践证明,音乐不仅能够激發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脑细胞,发展学生智力。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将声画结合,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画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教学时,可选择了哀婉缠绵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乐曲声中仿佛是极不协调地出现了烟花烂漫的大好春色,时光仿佛又回到从前,黄鹤楼前,两位古装的诗人无视眼前的大好春色,他们离愁悠悠,依依话别,而后,其中的一位登上一只小船,小船顺水而行,越走越远,渐渐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随着声像的展开,学生的心情变得沉重,美丽的春色更反衬了离情的不堪,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古语云:“乐教为教民之本”,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听觉和视觉器官共同参与思维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进入了审美境界,使之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愉快,不仅愉悦耳目,而且愉悦神情,使得心情舒畅,进入自由活动的境界。
  2加强训练,帮助审美理解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不但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还应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挖掘语言文字本身蕴含的美的因素,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扩展审美想象和审美联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审美理解。
  加强训练,首先是要多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尤其语文教学对朗读极为重要,自读始,以读终。反复朗读古诗,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培养语感,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觉诗词语言本身韵律的和谐美。《示儿》是南宋陆游临终绝笔,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诗歌写作背景之后,可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通过朗读,学生疏通了字、词、句的意思,初步明白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朗读学生了解作者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壮志未酬、死不瞑目的遗憾;再通过朗读,学生还感受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力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了一次审美的教育。教学这一首古诗,我基本上没有讲解,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去理解、去体会、去感受,在读的过程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要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训练,其次要多比较。古人作诗,无不精雕细琢。杜甫曾经说过一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因为如此才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教学古诗,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语言的细微差别,感受中国传统语言的精美。如教学古诗《暮江吟》开头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围绕“铺”字,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查字典,请同学们找出“铺”字句子中的适合的解释;想一想,还可以换成哪些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究竟哪个词更好一些,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深刻地理解了“铺”字意思,而且形象地体会到太阳将要落山,余辉斜射到水面的画面,造成半江碧绿,半江通红。并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探求的欲望,为以后的古诗学习指明了方向。
  加强训练,还要多赏析。学习古诗词,仅仅读通、读懂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感悟。古人在诗词批评方面提倡“玩诗”,“味诗”,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遗产,尽管小学生局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学识修养,很难谈得上真正的批评鉴赏,但是他们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观点,因此,学完了一首古诗,可以布置这样的练习:你觉得这首古诗哪一个地方写得最美,谈谈你的体会。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同学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同学们对美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同学们学习古诗的品读、玩味的习惯,真正把握了古诗的精髓。
  3鼓励创造,促进审美表达
  欣赏是为了创造,我们进行语言训练,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较强的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我常常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机会。如定期召开学生诗歌朗读会,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诗歌,自主选择音乐,开展朗读比赛,评委也由学生自主选出。“得法于课内,施法于课外”。
  把一首好诗变成一幅好画。诗画本为一家,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无非是要学生把话变成画,把画变成话。利用古诗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将意境再现出来,明像以悟情。
  古诗词今译。美的事物是古今相通的,用古代语言能够表现的,用现代语言同样可以表现,不仅如此,好的古诗往往为我们提供了好的语言典范,用现代语言改写古诗,同学们会下意识地使用一些好词美句,力争表现出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作文入门的关键,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一、多种形式并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引导学生模仿写作。  【关键词】培养兴趣; 观察能力; 模仿借鉴【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2-01  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
【摘要】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朗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必须给予重视,将会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 语言艺术; 理解能力【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5-01  阅读课文的教环节一般可分为
【摘要】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精神明灯,是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唯一途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孩子喜欢阅读,要从兴趣入手。引领孩子喜欢阅读,要当好孩子的“陪读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孩子读书兴趣。老师还要当好孩子课外阅读的“导航员”,引领孩子在浩瀚的书海中,辨别真伪,选择良莠,读经诵典。“不动笔墨不读书” 良好阅读的习惯需要我们教师
研究开发新型绿色天然饲料添加剂壳寡糖有利于缩小我国猪产业生产水平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减少抗生素在猪养殖过程中的滥用,从而减少药物残留和改善肉品质。本文旨在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17-01  1阅读理解题材选择与命题特点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细节、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句意,根据短文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1.1语篇领悟能力仍是高考的考点及重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着重考察考生对语
期刊
为了提高山羊的繁殖性能,增加山羊规模化生产的经济效益,为高繁殖力山羊的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材料,以江苏省地方山羊品种(黄淮山羊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和波尔山羊为试验对
本文就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优秀作文的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选材等方面阐述了个人的见解.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3-01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着眼点放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反映在教学当中,就是逐节逐段作繁琐的内容分析,认为讲清了课文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做法事实上仅仅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而不是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课文只是“例子”,教师要凭借“例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把训练作为语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目标;“学生要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积累较为丰富的阅读资源,能正确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鉴赏文
期刊
本研究建立了夏南牛育种管理系统,估计了夏南牛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夏南牛种公牛的育种值,并分析了影响夏南牛生长性状的部分因素。本研究还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