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思维功能,发挥孩子的自由天性,发展数学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创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关键词:激发 天性 创新 思维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思维功能,发挥孩子的自由天性,发展数学创新思维。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一、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
学生好奇、好趣、好异,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还经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孩子的好奇心加以保护和鼓励,因为其中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意识。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想象是他们显著的心理特征。平时,学生在解题时总会有奇异独特的答案,讨论时违反常规的提问……无不是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晶。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时,我曾问学生:“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一名同学回答道:“还有三个角。”当时我面带疑惑地问:“你是怎么想的呢?”他说:“如果沿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我这才恍然大悟,并及时表扬了他想象丰富,敢于打破常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要一概简单否定,应帮助他们分析合理成分,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为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概念,探索其中奥秘。让学生准备直尺、线、大小不同的圆三个。首先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并让学生四人一组实验。这里我给学生提供的是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足够的物质材料,放手让学生探求奥秘。当学生汇报归纳出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二倍多一些时,我先是以肯定、赞许的语气说:“你们真是小数学发明家。”接着陈述圆周率的定义及发明的历史。还有长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活动课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去接触末知领域。他们的每一次求异、质疑,都闪烁着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们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练就“掌舵艺术”,正确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
二、创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爱自由、怕拘束,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了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其间驰骋,乐此不疲。在教学中,我总是亲切地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耐心地听取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不同意见,热情扶持、指导学生主动探索。对他们哪怕是微小的发现,都及时予以赞赏。在学生违规违纪时,我更是宽容理解,予以积极指导,使他们敢于、乐于创新。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事先把教室布置成“购物商店”,选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和老师当“顾客”,自由购物。在学生付钱、找钱的过程中,能够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无拘无束的活动和思考,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知识。在教学“数一数”一课时,我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上室外课。孩子们是非常热爱大自然的,学习的欲望非常高涨。孩子们在操场上认真地数数,开阔的思维着实让我吃惊:有的数乒乓球台,有的数篮球架,有的数大树、小树,有的数自己身上的纽扣,还有的数地上的蚂蚁……孩子们摆脱了教室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就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任意翱翔。
如果我们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宽容、轻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发展性思维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灵活性,优良的教学环境能促使学生热爱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孩子没有不贪玩的,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形式单调和简单的重复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教学时,我更多地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我就采取了换钱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动手换钱,开动了脑筋提高了学习兴趣。孩子不但学会了知识,还玩出了能力。在数学活动课中,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榜样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给孩子们一个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全神贯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性地思考问题,在学习基础课的基础上扩大视野,加强数学思想意识,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通过数学活动课,使知识象一块磁铁一样,把学生紧紧地吸在它的周围。
四、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习能主动地探索问题,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时地闪烁出来。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建议学生研究长方体的六个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孩子们的内心想探索问题、展示自我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形状的纸盒,有的用小尺测量长方体各个面的边长;有的将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一个面的轮廓,再与其它面比较;也有的孩子用一张稍大的白纸蒙在长方体的一个面上,四周压下痕迹,再和其它面比较。总之,孩子们展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创造出不同的方法,最后发现有的都是长方形,也有的其中两个面是正方形;同时发现背对背的面(相对的面)是相等的。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仅发现了特点,而且在自主学習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发展了创新思维。
让我们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发挥孩子的自由天性,发展数学创新思维,使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春荔,《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 耿克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安徽教育月刊》,2004
[4] 叶弈乾,《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 李宏宇,《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J],《中小学教育科研》,2003,(3)
关键词:激发 天性 创新 思维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措施。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思维功能,发挥孩子的自由天性,发展数学创新思维。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一、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
学生好奇、好趣、好异,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还经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孩子的好奇心加以保护和鼓励,因为其中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意识。孩子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想象是他们显著的心理特征。平时,学生在解题时总会有奇异独特的答案,讨论时违反常规的提问……无不是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晶。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时,我曾问学生:“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一名同学回答道:“还有三个角。”当时我面带疑惑地问:“你是怎么想的呢?”他说:“如果沿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我这才恍然大悟,并及时表扬了他想象丰富,敢于打破常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要一概简单否定,应帮助他们分析合理成分,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为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概念,探索其中奥秘。让学生准备直尺、线、大小不同的圆三个。首先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并让学生四人一组实验。这里我给学生提供的是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足够的物质材料,放手让学生探求奥秘。当学生汇报归纳出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二倍多一些时,我先是以肯定、赞许的语气说:“你们真是小数学发明家。”接着陈述圆周率的定义及发明的历史。还有长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活动课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去接触末知领域。他们的每一次求异、质疑,都闪烁着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们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练就“掌舵艺术”,正确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
二、创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爱自由、怕拘束,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了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其间驰骋,乐此不疲。在教学中,我总是亲切地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耐心地听取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不同意见,热情扶持、指导学生主动探索。对他们哪怕是微小的发现,都及时予以赞赏。在学生违规违纪时,我更是宽容理解,予以积极指导,使他们敢于、乐于创新。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事先把教室布置成“购物商店”,选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和老师当“顾客”,自由购物。在学生付钱、找钱的过程中,能够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无拘无束的活动和思考,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知识。在教学“数一数”一课时,我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上室外课。孩子们是非常热爱大自然的,学习的欲望非常高涨。孩子们在操场上认真地数数,开阔的思维着实让我吃惊:有的数乒乓球台,有的数篮球架,有的数大树、小树,有的数自己身上的纽扣,还有的数地上的蚂蚁……孩子们摆脱了教室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就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任意翱翔。
如果我们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宽容、轻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发展性思维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灵活性,优良的教学环境能促使学生热爱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孩子没有不贪玩的,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形式单调和简单的重复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教学时,我更多地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我就采取了换钱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动手换钱,开动了脑筋提高了学习兴趣。孩子不但学会了知识,还玩出了能力。在数学活动课中,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榜样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给孩子们一个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全神贯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性地思考问题,在学习基础课的基础上扩大视野,加强数学思想意识,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通过数学活动课,使知识象一块磁铁一样,把学生紧紧地吸在它的周围。
四、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习能主动地探索问题,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时地闪烁出来。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建议学生研究长方体的六个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孩子们的内心想探索问题、展示自我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形状的纸盒,有的用小尺测量长方体各个面的边长;有的将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一个面的轮廓,再与其它面比较;也有的孩子用一张稍大的白纸蒙在长方体的一个面上,四周压下痕迹,再和其它面比较。总之,孩子们展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创造出不同的方法,最后发现有的都是长方形,也有的其中两个面是正方形;同时发现背对背的面(相对的面)是相等的。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仅发现了特点,而且在自主学習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发展了创新思维。
让我们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发挥孩子的自由天性,发展数学创新思维,使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周春荔,《数学创新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 耿克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安徽教育月刊》,2004
[4] 叶弈乾,《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 李宏宇,《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J],《中小学教育科研》,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