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盛奎吕淑云任艳秋(大庆石油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突出了因材施教,承认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一方面使得高校学生的自由度增加,每个学生都有互不相同的课表,学生很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班级松散、年级淡化;另一方面由于选课制的实施,使得教室紧张、学生分散,学生宿舍就成了思想教育、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领导干部和管理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建设,优化育人环境,适应学分制的发展需要。
一、校园文化
在学分制改革中呈现的新特点
1.学分制的实施,使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学分制的实施,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由选课基础上的,它允许学生主动、灵活地进行选课,使原先的一个教学班一张课表变为每个学生一张课表,学生以课程为纽带,形成形式多变的听课群,班级成员的流动性增强。这在客观上使大学生出现了“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大大弱化了班级的作用,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较为困难。同时学分制鼓励学生早成才、成好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重业务轻政治、重理论轻实践,不愿多做社会工作和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弊端。凡此种种,使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更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2.学分制的实施,使校园文化的功能得到了延伸。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了学年制条件下专业面过于狭窄的界限,实行校内跨专业、跨院系学习和某些校际之间进行选课和学分互认等等,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之间学生的交往活动更为频繁,形成跨专业、跨院系、跨校的文化渗透和复合型教育的趋势。这意味着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的功能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校园文化不仅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且更使学生通过选择课程、选择时间、选择教师,逐渐学会了选择人生、选择职业、驾驭自己。因此,学分制条件下,由于校园文化功能的延伸,所呈现出的色彩斑澜的校园文化是学生从高校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的大舞台。
3.学分制的实施,校园文化需要承担学生良好身心素质发展的重任。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成为主题, 自主性加大。大学生自然要面临着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设计与发展、自我教育等问题,由于他們涉世不深、阅历浅、自主能力普遍较弱,在竞争中可能会因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困扰和焦虑。因此,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需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调整情绪,找准位置,促进其身心素质良好发展的又一重任。
4.学分制的实施,校园文化应开辟更多的渠道满足学生的需要。学分制的实施,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年限变为3-6年或3-8年,甚至不规定毕业年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成才需要或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前或延迟毕业。学生在时间的安排选择上有较多的自由,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学分制下弹性的学习环境,使更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能会以各种方式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因此,校园文化应开辟多种渠道,为广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条件。
二、加强校园文化管理
是主动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l.对校园文化实施经济管理。主要指在校园文化形成、传播过程中,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予以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管理控制。凡是符合学校培养目标,有利于学分制实施的都应给予经费和物质支持。反之,则削减或取消经费支持,从而达到对校园文化形态和发展趋势的管理和控制。
2.对校园文化实施信息、舆论管理。所谓舆论是指信息沟通,在群体心理上产生的共鸣或意见。它能产生一种强大的社会控制力量,对不同意见者形成压力,引导学生个体向着群体所期望的健康方向发展。因此,信息与舆论管理的实质,在于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通过对校园文化信息的选择、过滤和对传播过程加以正确引导,来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传播媒体的发展,严格意义上的信息管理、控制是无法做到的。而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传播某些有利于维系校园文化,抑制一些带有负效应的信息还是可以做到的。
3.对校园文化实施规范化管理。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必须制定一些成文的或非成文的管理规定,对某些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甚至有害的低品位的校园文化成分或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抵制,为保持丰富多彩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学分制改革进程中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突出校园精神的核心作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要功能。而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对育人的作用也日趋凸显。高校必须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管理队伍,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还必须突出校园精神在学分制条件下所起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校内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栏、标语等舆论宣传阵地,精心设计组织各种专题活动,并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参与,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精神的凝聚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校园文化应当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具有较高的格调和品位,起到引导社会文化的作用。大力提倡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是学分制条件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教育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还必须着重培养广大学生对高雅的校园文化的兴趣,并借助影视、书刊、歌曲、音乐等艺术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高层次的文明校园生活氛围。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使广大学生接受更多的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化和艺术,并从单纯的兴趣满足和感官的愉悦中超脱而出,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3.加强校园文化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建设。学校的环境文化、设施文化及物化与非物化的科学技术、大众传播媒介等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内容。它是一所学校校园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也是校园文化发达的外在标志,应当充分挖掘和运用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塑造出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反映学校传统特色的景观,为优化育人环境服务。同时,高校也必须根据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新特点,在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加强图书馆、资料室、俱乐部、文化活动中心、影剧院等设施的软、硬件建设,力求 达到“寓教于物”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优雅、美丽的校园物质环境。
4.以社团为依托,加强宿舍和学区文化建设,重视开展学术科技活动。根据学分制条件下校园文化活动的新特点,一要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并加强对社团的管理,为学生排优解难,多办实事,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社团的整体素质。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到宿舍和学区中,开展宿舍和学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宿舍和学区成为培养精神文明,提高艺术修养以及学生之间和睦相处的场所。三要把学术活动、科技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在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要注意增加学术活动、科技活动的比重,鼓励教师不断地吸收优秀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努力做好学生的学术活动、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的接轨工作,使“服务于社会”成为广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工作方向,让学生在参加学术科技活动中,巩固知识、培养技能、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程度明显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要求也相对提高。这对那些学习潜力较小、独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来说,会感到压力大、负担重,并产生焦虑情绪。因此,高校在学分制条件下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及时帮助这些学生消除顾虑,减轻负担,以良好的心境和精神状态来对待学习和生活,适应学分制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使广大学生早日成才。
高校全面推行学分制,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突出了因材施教,承认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一方面使得高校学生的自由度增加,每个学生都有互不相同的课表,学生很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班级松散、年级淡化;另一方面由于选课制的实施,使得教室紧张、学生分散,学生宿舍就成了思想教育、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领导干部和管理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建设,优化育人环境,适应学分制的发展需要。
一、校园文化
在学分制改革中呈现的新特点
1.学分制的实施,使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学分制的实施,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由选课基础上的,它允许学生主动、灵活地进行选课,使原先的一个教学班一张课表变为每个学生一张课表,学生以课程为纽带,形成形式多变的听课群,班级成员的流动性增强。这在客观上使大学生出现了“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大大弱化了班级的作用,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较为困难。同时学分制鼓励学生早成才、成好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学生重业务轻政治、重理论轻实践,不愿多做社会工作和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弊端。凡此种种,使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更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2.学分制的实施,使校园文化的功能得到了延伸。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了学年制条件下专业面过于狭窄的界限,实行校内跨专业、跨院系学习和某些校际之间进行选课和学分互认等等,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之间学生的交往活动更为频繁,形成跨专业、跨院系、跨校的文化渗透和复合型教育的趋势。这意味着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的功能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校园文化不仅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影响着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且更使学生通过选择课程、选择时间、选择教师,逐渐学会了选择人生、选择职业、驾驭自己。因此,学分制条件下,由于校园文化功能的延伸,所呈现出的色彩斑澜的校园文化是学生从高校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的大舞台。
3.学分制的实施,校园文化需要承担学生良好身心素质发展的重任。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成为主题, 自主性加大。大学生自然要面临着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设计与发展、自我教育等问题,由于他們涉世不深、阅历浅、自主能力普遍较弱,在竞争中可能会因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困扰和焦虑。因此,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需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调整情绪,找准位置,促进其身心素质良好发展的又一重任。
4.学分制的实施,校园文化应开辟更多的渠道满足学生的需要。学分制的实施,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年限变为3-6年或3-8年,甚至不规定毕业年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成才需要或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前或延迟毕业。学生在时间的安排选择上有较多的自由,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学分制下弹性的学习环境,使更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能会以各种方式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因此,校园文化应开辟多种渠道,为广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条件。
二、加强校园文化管理
是主动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l.对校园文化实施经济管理。主要指在校园文化形成、传播过程中,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予以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管理控制。凡是符合学校培养目标,有利于学分制实施的都应给予经费和物质支持。反之,则削减或取消经费支持,从而达到对校园文化形态和发展趋势的管理和控制。
2.对校园文化实施信息、舆论管理。所谓舆论是指信息沟通,在群体心理上产生的共鸣或意见。它能产生一种强大的社会控制力量,对不同意见者形成压力,引导学生个体向着群体所期望的健康方向发展。因此,信息与舆论管理的实质,在于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通过对校园文化信息的选择、过滤和对传播过程加以正确引导,来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传播媒体的发展,严格意义上的信息管理、控制是无法做到的。而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有选择地传播某些有利于维系校园文化,抑制一些带有负效应的信息还是可以做到的。
3.对校园文化实施规范化管理。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必须制定一些成文的或非成文的管理规定,对某些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甚至有害的低品位的校园文化成分或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抵制,为保持丰富多彩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学分制改革进程中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突出校园精神的核心作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要功能。而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校园文化对育人的作用也日趋凸显。高校必须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管理队伍,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还必须突出校园精神在学分制条件下所起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校内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栏、标语等舆论宣传阵地,精心设计组织各种专题活动,并积极发动广大师生参与,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精神的凝聚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校园文化应当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具有较高的格调和品位,起到引导社会文化的作用。大力提倡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是学分制条件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教育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文化还必须着重培养广大学生对高雅的校园文化的兴趣,并借助影视、书刊、歌曲、音乐等艺术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高层次的文明校园生活氛围。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使广大学生接受更多的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化和艺术,并从单纯的兴趣满足和感官的愉悦中超脱而出,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
3.加强校园文化的物质和文化环境建设。学校的环境文化、设施文化及物化与非物化的科学技术、大众传播媒介等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内容。它是一所学校校园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也是校园文化发达的外在标志,应当充分挖掘和运用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塑造出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反映学校传统特色的景观,为优化育人环境服务。同时,高校也必须根据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新特点,在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加强图书馆、资料室、俱乐部、文化活动中心、影剧院等设施的软、硬件建设,力求 达到“寓教于物”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优雅、美丽的校园物质环境。
4.以社团为依托,加强宿舍和学区文化建设,重视开展学术科技活动。根据学分制条件下校园文化活动的新特点,一要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并加强对社团的管理,为学生排优解难,多办实事,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社团的整体素质。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到宿舍和学区中,开展宿舍和学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宿舍和学区成为培养精神文明,提高艺术修养以及学生之间和睦相处的场所。三要把学术活动、科技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在学分制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要注意增加学术活动、科技活动的比重,鼓励教师不断地吸收优秀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努力做好学生的学术活动、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的接轨工作,使“服务于社会”成为广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工作方向,让学生在参加学术科技活动中,巩固知识、培养技能、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程度明显加强,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要求也相对提高。这对那些学习潜力较小、独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来说,会感到压力大、负担重,并产生焦虑情绪。因此,高校在学分制条件下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及时帮助这些学生消除顾虑,减轻负担,以良好的心境和精神状态来对待学习和生活,适应学分制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使广大学生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