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授课:高二生物必修三《生物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物必修三《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5节,它既是对前面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一个总结,又是对相关内容的一个提升,通过生态系统稳定性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认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影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使我们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更加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共处。认同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认同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惜生存环境,珍惜民族团结。 因此 ,本节知识对学生而言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本、图片、影音视频使学生生动的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什么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认同迄今为止地球依然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的理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3、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比较,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觀
1、认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有稳定才有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认同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惜生存环境,珍惜民族团结。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四)环境教育渗透点
1、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圈对人类的重要性、生物圈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生物圈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认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影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3)培养环保意识,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2、难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法学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早读课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通读本节课内容。
2、找出黑体字的关键词,结合新授课内容,找伙伴相互理解。
3、思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当前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的关系与联系。
4、 (一)教法:讲授法、指导读书法、提问法、启发引导法、图表比较法
(二)学法:阅读理解法、分析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图形比较法、探究法
5、通过观看视频《地球之歌》,定格在双语托着地球的画面,请学生随意发言,讲授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5、通过多组图片比较,分组讨论,绘图把握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6、结合实际,讲授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措施?
7、通过学习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环境教育的目的。
8、播放生物圈II号,思考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导入:以视频《地球之歌》导入并积极发言。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保持: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3、结构相对稳定: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4、原因: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正反馈调节:错上加错
2、负反馈调节:改斜归正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A.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
C.图片比较
2、恢复力稳定性
A.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B.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C.图片比较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五)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意义: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
2、措施:①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②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③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稳定性。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播放视频
《地球之歌》
孩子们说:我们的地球生病了;遭到破坏了;我们要热爱这个星球;我们要植树造林;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影片定格在双手托着地球,孩子们说:这就是呼吁我们去拯救地球,我们就生存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而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有稳定才有发展,所以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惜生存环境,珍惜民族团结。 我们要与一切破坏地球稳定,破坏生存环境的坏人抗争到底……
1、认同迄今为止地球依然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2、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有稳定才有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认同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惜生存环境,珍惜民族团结。 3、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1、讲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请学生找关键词。
3、2、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4、3、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1、阅读指导,请一名学生读109页第一段。
2、激发学生找书中关键词,并分组讨论学习。
3、以图片为例,请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1、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后续的讲解做铺垫。
3、直观的图片加上实际生活经验,便于把握和理解。
24、能说出生态系统之所以稳定的原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播放视频
《生態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同桌相互讨论音频中的知识点和观后感。
2、小组讨论音频中的知识点和观后感。
3、同学之间对知识点相互补充。
24、思考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5、举例说明。
1、理解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2、举一反三学习。
23、尝试绘图,构建整体知识框架。
1、指导阅读课本,找出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高的因素有哪些?
3、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因素有哪些?
4、同桌相互交流,思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区别与联系。
5、引导构建坐标体系。
1、阅读找到概念和知识点。
2、展示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判断。
3、同桌交流抵抗力稳定性高和恢复力稳定高的因素有哪些?
3、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补充。
34、思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区别与联系。
45、通过图片比较,思考如何构建坐标体系。
1、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有初步的了解。
2、在观察、讨论中突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区别与联系这一难点。
3、尝试构建坐标体系。
生态环境的破坏
1、观看图片,积极发言
2、 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1、关注人类活动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有稳定才有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1、幻灯片播放图片,并比较期望的图片,。
2、引导学生说出提高稳定性的意义。
2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1、看图能比较出人类需要的生存环境和期望的环境、地球。
2、能结合实际生活,表达想法。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及措施。 1、提高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重要性。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和措施。
作者姓名:何君
详细通讯地址:新疆喀什伽师县双语高中
联系电话:13279848278
邮编:844300
工作单位:新疆喀什伽师县双语高中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物必修三《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5节,它既是对前面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一个总结,又是对相关内容的一个提升,通过生态系统稳定性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认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影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使我们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更加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共处。认同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认同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惜生存环境,珍惜民族团结。 因此 ,本节知识对学生而言有较强的教育价值。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4、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本、图片、影音视频使学生生动的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什么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认同迄今为止地球依然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的理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3、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比较,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觀
1、认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有稳定才有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认同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惜生存环境,珍惜民族团结。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四)环境教育渗透点
1、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圈对人类的重要性、生物圈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生物圈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认识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影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3)培养环保意识,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2、难点:
(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三、教法学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早读课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通读本节课内容。
2、找出黑体字的关键词,结合新授课内容,找伙伴相互理解。
3、思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当前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的关系与联系。
4、 (一)教法:讲授法、指导读书法、提问法、启发引导法、图表比较法
(二)学法:阅读理解法、分析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图形比较法、探究法
5、通过观看视频《地球之歌》,定格在双语托着地球的画面,请学生随意发言,讲授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5、通过多组图片比较,分组讨论,绘图把握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6、结合实际,讲授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措施?
7、通过学习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环境教育的目的。
8、播放生物圈II号,思考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导入:以视频《地球之歌》导入并积极发言。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保持: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3、结构相对稳定: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
4、原因: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正反馈调节:错上加错
2、负反馈调节:改斜归正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A.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
C.图片比较
2、恢复力稳定性
A.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B.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C.图片比较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
(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五)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意义: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
2、措施:①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②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③保护和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局部生态系统,形成互补生态。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稳定性。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播放视频
《地球之歌》
孩子们说:我们的地球生病了;遭到破坏了;我们要热爱这个星球;我们要植树造林;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影片定格在双手托着地球,孩子们说:这就是呼吁我们去拯救地球,我们就生存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而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有稳定才有发展,所以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惜生存环境,珍惜民族团结。 我们要与一切破坏地球稳定,破坏生存环境的坏人抗争到底……
1、认同迄今为止地球依然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2、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有稳定才有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认同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生命一样珍惜生存环境,珍惜民族团结。 3、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1、讲解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请学生找关键词。
3、2、理解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4、3、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1、阅读指导,请一名学生读109页第一段。
2、激发学生找书中关键词,并分组讨论学习。
3、以图片为例,请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1、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后续的讲解做铺垫。
3、直观的图片加上实际生活经验,便于把握和理解。
24、能说出生态系统之所以稳定的原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播放视频
《生態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同桌相互讨论音频中的知识点和观后感。
2、小组讨论音频中的知识点和观后感。
3、同学之间对知识点相互补充。
24、思考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5、举例说明。
1、理解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2、举一反三学习。
23、尝试绘图,构建整体知识框架。
1、指导阅读课本,找出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高的因素有哪些?
3、恢复力稳定性高的因素有哪些?
4、同桌相互交流,思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区别与联系。
5、引导构建坐标体系。
1、阅读找到概念和知识点。
2、展示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判断。
3、同桌交流抵抗力稳定性高和恢复力稳定高的因素有哪些?
3、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补充。
34、思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区别与联系。
45、通过图片比较,思考如何构建坐标体系。
1、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有初步的了解。
2、在观察、讨论中突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区别与联系这一难点。
3、尝试构建坐标体系。
生态环境的破坏
1、观看图片,积极发言
2、 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1、关注人类活动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适宜稳定的环境。有稳定才有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习惯,并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1、幻灯片播放图片,并比较期望的图片,。
2、引导学生说出提高稳定性的意义。
2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 1、看图能比较出人类需要的生存环境和期望的环境、地球。
2、能结合实际生活,表达想法。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及措施。 1、提高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重要性。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和措施。
作者姓名:何君
详细通讯地址:新疆喀什伽师县双语高中
联系电话:13279848278
邮编:844300
工作单位:新疆喀什伽师县双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