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学好文言文对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习惯,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文本细读
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教师太过依赖、对文言文理解不透彻等现实问题,教师也主要以誦读和串讲等方法为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学习习惯,不能将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当做语法课来教授。教师要以文本为核心内容,找准切入点,与学生一起潜入文本深处,仔细品读其内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初中文言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此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与感悟。
一、细读题目,把握文章主题
文言文的题目是文本细读的第一个环节。题目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细读题目有利于学生把握文言文的主题。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解读文本,忽略了题目交代的线索,所以语文教师应立足主体,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解读。如在进行《口技》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从题目入手,考虑作者林嗣环为什么要写口技?会以何种方式来写?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这些基于题目问题的线索去仔细分析文本,在文本中探寻这些问题,这种细读策略不仅会使学生理清思路,给他们呈现更清晰、全面的学习方法,而且会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从而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题目对文言文的作用,需要教师带领学习去细细体会,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题目的含义,使学生真正有所启发。
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语言有较大差距,教师要想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就要使学生细致推敲文言文语言,把握了文章的意蕴,才能通向作者的内心。文本细读,是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对言语表达方面的细读,每一个字、词、句,都是细读的材料,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关键词,通过文字剖析情感。例如《岳阳楼记》这篇游记散文,如果学生了解范仲淹曾带兵镇守边疆,做过参知政事,领导过改良运动等英勇事迹,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范仲淹对天下先忧后乐的胸怀。所以,只有对文本进行了宏观性的掌握后,才能在文言文阅读里,从谋篇布局的特点上进行把握,才能紧扣文本的进行阅读教学。 相反,抓住了“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字,也能体会范仲淹最初在创作《岳阳楼记》时的创作思路枯竭的状态。总体和部分是密不可分的,要通过对语言的品鉴和分析,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这种学习方法。
三、深究问题,详细解读文本
深究问题是文本细读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深入的环节。此问题不仅是语文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也是师生充分交流讨论后共同提出的有效的提问,这对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情绪,这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思维。如学习《岳阳楼记》时让学生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句,随后提问:文章到这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呢?“微斯人”这一句是不是多余的?通过对学生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句,感受到范仲淹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时刻忧国忧民,一心为国为民,通过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教学,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范仲淹矢志不渝的决心与学习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四、拓展资料,培养自主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拓展资料丰富自己的文言文学习过程,锻炼他们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对知识的积累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群文阅读策略就很适合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对咏物抒怀类、赠友送别类、山水田园类等文言文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每一种题材诗词的特点,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当面对一个新的文言文时,会主动和已学过的知识相联系。例如《桃花源记》就会使学生联想到《陋室铭》、《爱莲说》等文章,学习《论语十二章》就会联想到《孙权劝学》、《师说》等。除了这些,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借助多种工具辅助学生进行直观感受,适当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把握文言文文本语境的前提下,掌握文本词义,疏通文意,同时要以文本结构入手,引导学生立足于整体阅读文言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框架:细读题目,把握文章主题;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深究问题,详细解读文本;拓展资料,培养自主能力。通过教师明确的教学任务,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亚童.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 林玲. 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第三十五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文本细读
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教师太过依赖、对文言文理解不透彻等现实问题,教师也主要以誦读和串讲等方法为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学习习惯,不能将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当做语法课来教授。教师要以文本为核心内容,找准切入点,与学生一起潜入文本深处,仔细品读其内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初中文言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此唤醒学生的细读体验与感悟。
一、细读题目,把握文章主题
文言文的题目是文本细读的第一个环节。题目把握了文章的主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细读题目有利于学生把握文言文的主题。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解读文本,忽略了题目交代的线索,所以语文教师应立足主体,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解读。如在进行《口技》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从题目入手,考虑作者林嗣环为什么要写口技?会以何种方式来写?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这些基于题目问题的线索去仔细分析文本,在文本中探寻这些问题,这种细读策略不仅会使学生理清思路,给他们呈现更清晰、全面的学习方法,而且会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感情,从而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题目对文言文的作用,需要教师带领学习去细细体会,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题目的含义,使学生真正有所启发。
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语言有较大差距,教师要想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就要使学生细致推敲文言文语言,把握了文章的意蕴,才能通向作者的内心。文本细读,是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对言语表达方面的细读,每一个字、词、句,都是细读的材料,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关键词,通过文字剖析情感。例如《岳阳楼记》这篇游记散文,如果学生了解范仲淹曾带兵镇守边疆,做过参知政事,领导过改良运动等英勇事迹,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范仲淹对天下先忧后乐的胸怀。所以,只有对文本进行了宏观性的掌握后,才能在文言文阅读里,从谋篇布局的特点上进行把握,才能紧扣文本的进行阅读教学。 相反,抓住了“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字,也能体会范仲淹最初在创作《岳阳楼记》时的创作思路枯竭的状态。总体和部分是密不可分的,要通过对语言的品鉴和分析,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这种学习方法。
三、深究问题,详细解读文本
深究问题是文本细读的第三个环节,也是最深入的环节。此问题不仅是语文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也是师生充分交流讨论后共同提出的有效的提问,这对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情绪,这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思维。如学习《岳阳楼记》时让学生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句,随后提问:文章到这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呢?“微斯人”这一句是不是多余的?通过对学生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句,感受到范仲淹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时刻忧国忧民,一心为国为民,通过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教学,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范仲淹矢志不渝的决心与学习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四、拓展资料,培养自主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拓展资料丰富自己的文言文学习过程,锻炼他们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对知识的积累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群文阅读策略就很适合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对咏物抒怀类、赠友送别类、山水田园类等文言文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每一种题材诗词的特点,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当面对一个新的文言文时,会主动和已学过的知识相联系。例如《桃花源记》就会使学生联想到《陋室铭》、《爱莲说》等文章,学习《论语十二章》就会联想到《孙权劝学》、《师说》等。除了这些,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借助多种工具辅助学生进行直观感受,适当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把握文言文文本语境的前提下,掌握文本词义,疏通文意,同时要以文本结构入手,引导学生立足于整体阅读文言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框架:细读题目,把握文章主题;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深究问题,详细解读文本;拓展资料,培养自主能力。通过教师明确的教学任务,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亚童.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 林玲. 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第三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