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碳旅游,在低碳旅游提出的这些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什么是低碳旅游?怎样评价低碳旅游景区发展水平?我们总是没有一个十分标准的答案,但近些年来这反方面的研究却成了对景区低碳转型的基础和依据。低碳旅游不等于节能减排,它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而相较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的模型,选取了”构建经济—环境—运营—技术—管理五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以时间为定量来对低碳景区的发展未来作为参考,而对未来建设低碳旅游建设提出了系统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低碳旅游景区 概念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293-01
一、低碳旅游景区;
1、旅游中的低碳
作为现代重要的服务型行业,旅游业在同时具有生产与消费的特征时,必然会受“低碳”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低碳旅游”响应而出,从英国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构筑低碳经济》中率先提出,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加之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时向的特征,在2009年5月在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指出了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在高速平稳中更要坚持持续减少碳的排放,鉴于此“低碳旅行”也相应而出。
2、低碳旅游的研究
在国内,学术界更偏重于对“低碳旅游”的概念辨析;发展对策;所应用城市和低碳旅游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国内有相关人士认为低碳景区应分为绝对型和相对型,在低碳旅游景区必须在建设、运营、管理都要严格遵守低碳的标准这样就促成了一种绝对型,而相对性就是在相关设施的建设利用上,遵守最低标准低碳旅游中的“低碳效益”最大化。而在国外低碳旅游更加侧重于旅游业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及旅游业碳排放的定量测算、低碳旅游应对策略等方面。
二、概念模型
作为低碳旅游景区指标体系框架模式,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模型。在模型中,当一个景区发展到一定的模式下,必须面临转型。在影响到景区经营环境、减排技术和消费运行,于此同时再通过相应环境、经济和政治政策得到相应的反映做出相应的变化。这种“响应”之后又通过“状态”使得景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回旋式的上升中逐渐达到低碳旅游的标准。目前,全国不少景区如四川贡嘎山燕子沟,黄山,南京夫子庙等景区在实践“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示范区”,显然学术界落后于实践,所以我们总会见到在这种示范模型中出现的问题。
在低碳景区的建设中,建设模型在很多方面都体现着一下几个方面。
(1)驱动低碳景区发展的因素:在高产出、低污染、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是低碳景区综合系统发展模式转型的内在动力和诉求。其中也包括经济、客源、能源、社区的结构等。
(2)景区低碳发展的水平检测:在发展的期间和减排的程度及消费的模式,根据有关部门的核算就可以核算出在某一地点某一时期的低碳发展水平。
(3)低碳发展在政策与环境间的相应效果:征收碳税以及排污所带来的税务,改变能源使用结构等,都是以对低碳旅游、低碳发展采取的政策性对策支持。低碳旅游不能单单理解为节能减排,再多一个层面解释就是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注重关于“低碳”的相关项的节能。在以此为基础的前提下和在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低碳景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者中寻求最优的平衡点。
作为低碳经济建立起的指标体系构建,LCTA( low carbon tourist attraction) = f( D,E,T,
C,P)作为其函数结构式一直为人们所使用。在其中D代表一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时期碳的改变及应选择的节能减排的结构成本也不同;E代表资源环境,其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物资自然基础决定了相应碳提供及排放的基础;T代表减排技术,在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下更能控制碳的指标性排量;C代表运行,关键在于游客所造成的碳排放量,是在景区碳管理之下的;最后P则代表政治理念,好的政策更有利于其转型存在的机遇及对减排的外在刺激干预。
三、低碳旅游景区原则及框架
建立低碳旅游我們要遵守以下相应原则:要有代表性的简洁直观的系统建设;在相关景观中,在相似景点建设中要有对比性;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景点与相应的国家规定相联系;循
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最后还有数据库时常更新。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的模型下“构建经济—环境—运营—技术—管理”五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真正达到了一个景区低碳标准的衡量。在这“五维”评价指标体系中,碳转型的潜力是指标表征景区的低碳属性;其实质是碳转型的行动;技术支持是是低碳转型的核心;人为努力是其政治倾向;而在低碳经济指标表征景区低碳转型的效益,是低碳转型的最终目标。
(1)低碳经济指标
通过相关经济指标去衡量在低碳旅游的大环境下,低碳景区转型的综合效益,碳的生产力在景区中;低碳结构经济、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回报率;社区的就业比重以及景区游客的访问量、游客类型的比重。在低碳景区其核心的鉴定指标就是低碳景区的碳生产力,即在单位空间内碳的排放对旅游整体所带来的总收入。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回报率就是指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给景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景区周遭居民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率,决定了在转型的过程中社区的参与程度。客源结构(生态旅游/旅游总人数)可以看出低碳旅游的潜力。
(2)低碳环境指标
在低碳景区的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转型的低碳景区的自有“低碳优势”,其次就是要强调所要转型的景区的环境质量发展的水平。对于自身“低碳优势”明显,天赋禀赋的地区来说,撤了要强调景区的自身自然碳含量资源所占的比例,而且更要强调人文环境低碳旅游的体验;然对于原本低碳环境匮乏的地区,要通过认为的碳汇环境来惊醒弥补填充。环境方面,国家也会一直严格执行其国家一级环境标准检测,在空气、噪音、地下水环境方面进行环境质量方面的评价因子的标准值的确定。 (3)低碳技术指标
电力、交通、酒店以及餐饮的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领域的开发,是与旅游行业低碳发展的相关部门。而在那些对于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的研发,是低碳技术的前端研发和发展与过程。对传统旅游方式的转型,低碳旅游给其提供了可行的路径研究,以及可以把这项路径借鉴到以及和其他行业相互交流的转化利用。并在实施中加大碳排放预警系统,检测环境质量,智能绿化灌溉,排水循环利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控制与降低在低碳景区的碳排量。
(4)低碳管理指标
低碳离不开相应的政策及规范的支持与推动,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政治管理。根据相关政策建立景区低碳减排的领导小组,对景区节能减排进行相对应的监控。建立旅游专项规划、碳金融政策执行与实施和低碳意识普及,以及碳汇项目执行与管力等来衡量。
四、结论
到现在我国还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低碳旅游景区,对于严格意义上的低碳旅游标准对于低碳景区。对于我国来说低碳旅游景区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而低碳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和评价体系在我国更是一种尝试,是一种对于旅游、低碳方面环保的创新。对于评价一个低碳旅游区对于现在中国的旅游监管部门仍是一个庞杂而系统的工程,但对于低碳景区的发展评估仍是一个景区发展的核心之一。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
响应模型,构建了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的本文,结合以上几点可以发现,为定量评价低碳景区发展潜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存在的问题
低碳景区使得行的发展规则应运而生,比如怎样咋科学选择标准?怎样将低碳标准融入于现行景区评价体系中?怎样在运行低碳标准的同时体现现有体制?怎样客观看待一个景区的发展水平?以及怎样从不同层面实施低碳转型?在这些问题面前,站着是各位学者、政府、企业人员,这需要他们和环保人士一起对未来的低碳旅游进行引导和对比,使其规范化。
低碳景区的确立建立了新的景区发展方向和原则。在怎样进行更好的标准建立,在怎样更好的把现行标准融入其中,在怎么在运行机制中对景区低碳转型,这些都是需要学者及相人士共同探讨的问题。所以在更多的考虑选取自然景区的同时,加大对人文景观的认识是最有待细化的。
参考文献:
[1]付加鋒,庄贵阳,高庆先.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 ( 8 ) : 38- 43.]
[2]陈涛. 基于AHP 与DEA 的组合方法确定指标权重[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 23) : 6143 - 6145.]
[3]宋松,张建新,温丽娟,等. 基于“5R”理念的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中山陵景区为例
[4]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 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2 ) :86 - 88.
[5]谭锦,程乾. 论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构建——以四川燕子沟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0,( 11) : 117 - 118.]
作者简介:
张伟(1981—),女,汉族,河北秦皇岛市人,西南财经大学硕士,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关键词:低碳旅游景区 概念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9-293-01
一、低碳旅游景区;
1、旅游中的低碳
作为现代重要的服务型行业,旅游业在同时具有生产与消费的特征时,必然会受“低碳”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低碳旅游”响应而出,从英国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构筑低碳经济》中率先提出,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加之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时向的特征,在2009年5月在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指出了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在高速平稳中更要坚持持续减少碳的排放,鉴于此“低碳旅行”也相应而出。
2、低碳旅游的研究
在国内,学术界更偏重于对“低碳旅游”的概念辨析;发展对策;所应用城市和低碳旅游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国内有相关人士认为低碳景区应分为绝对型和相对型,在低碳旅游景区必须在建设、运营、管理都要严格遵守低碳的标准这样就促成了一种绝对型,而相对性就是在相关设施的建设利用上,遵守最低标准低碳旅游中的“低碳效益”最大化。而在国外低碳旅游更加侧重于旅游业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及旅游业碳排放的定量测算、低碳旅游应对策略等方面。
二、概念模型
作为低碳旅游景区指标体系框架模式,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模型。在模型中,当一个景区发展到一定的模式下,必须面临转型。在影响到景区经营环境、减排技术和消费运行,于此同时再通过相应环境、经济和政治政策得到相应的反映做出相应的变化。这种“响应”之后又通过“状态”使得景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回旋式的上升中逐渐达到低碳旅游的标准。目前,全国不少景区如四川贡嘎山燕子沟,黄山,南京夫子庙等景区在实践“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示范区”,显然学术界落后于实践,所以我们总会见到在这种示范模型中出现的问题。
在低碳景区的建设中,建设模型在很多方面都体现着一下几个方面。
(1)驱动低碳景区发展的因素:在高产出、低污染、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是低碳景区综合系统发展模式转型的内在动力和诉求。其中也包括经济、客源、能源、社区的结构等。
(2)景区低碳发展的水平检测:在发展的期间和减排的程度及消费的模式,根据有关部门的核算就可以核算出在某一地点某一时期的低碳发展水平。
(3)低碳发展在政策与环境间的相应效果:征收碳税以及排污所带来的税务,改变能源使用结构等,都是以对低碳旅游、低碳发展采取的政策性对策支持。低碳旅游不能单单理解为节能减排,再多一个层面解释就是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注重关于“低碳”的相关项的节能。在以此为基础的前提下和在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低碳景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者中寻求最优的平衡点。
作为低碳经济建立起的指标体系构建,LCTA( low carbon tourist attraction) = f( D,E,T,
C,P)作为其函数结构式一直为人们所使用。在其中D代表一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时期碳的改变及应选择的节能减排的结构成本也不同;E代表资源环境,其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物资自然基础决定了相应碳提供及排放的基础;T代表减排技术,在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下更能控制碳的指标性排量;C代表运行,关键在于游客所造成的碳排放量,是在景区碳管理之下的;最后P则代表政治理念,好的政策更有利于其转型存在的机遇及对减排的外在刺激干预。
三、低碳旅游景区原则及框架
建立低碳旅游我們要遵守以下相应原则:要有代表性的简洁直观的系统建设;在相关景观中,在相似景点建设中要有对比性;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景点与相应的国家规定相联系;循
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最后还有数据库时常更新。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的模型下“构建经济—环境—运营—技术—管理”五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真正达到了一个景区低碳标准的衡量。在这“五维”评价指标体系中,碳转型的潜力是指标表征景区的低碳属性;其实质是碳转型的行动;技术支持是是低碳转型的核心;人为努力是其政治倾向;而在低碳经济指标表征景区低碳转型的效益,是低碳转型的最终目标。
(1)低碳经济指标
通过相关经济指标去衡量在低碳旅游的大环境下,低碳景区转型的综合效益,碳的生产力在景区中;低碳结构经济、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回报率;社区的就业比重以及景区游客的访问量、游客类型的比重。在低碳景区其核心的鉴定指标就是低碳景区的碳生产力,即在单位空间内碳的排放对旅游整体所带来的总收入。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回报率就是指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给景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景区周遭居民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率,决定了在转型的过程中社区的参与程度。客源结构(生态旅游/旅游总人数)可以看出低碳旅游的潜力。
(2)低碳环境指标
在低碳景区的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转型的低碳景区的自有“低碳优势”,其次就是要强调所要转型的景区的环境质量发展的水平。对于自身“低碳优势”明显,天赋禀赋的地区来说,撤了要强调景区的自身自然碳含量资源所占的比例,而且更要强调人文环境低碳旅游的体验;然对于原本低碳环境匮乏的地区,要通过认为的碳汇环境来惊醒弥补填充。环境方面,国家也会一直严格执行其国家一级环境标准检测,在空气、噪音、地下水环境方面进行环境质量方面的评价因子的标准值的确定。 (3)低碳技术指标
电力、交通、酒店以及餐饮的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领域的开发,是与旅游行业低碳发展的相关部门。而在那些对于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的研发,是低碳技术的前端研发和发展与过程。对传统旅游方式的转型,低碳旅游给其提供了可行的路径研究,以及可以把这项路径借鉴到以及和其他行业相互交流的转化利用。并在实施中加大碳排放预警系统,检测环境质量,智能绿化灌溉,排水循环利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控制与降低在低碳景区的碳排量。
(4)低碳管理指标
低碳离不开相应的政策及规范的支持与推动,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政治管理。根据相关政策建立景区低碳减排的领导小组,对景区节能减排进行相对应的监控。建立旅游专项规划、碳金融政策执行与实施和低碳意识普及,以及碳汇项目执行与管力等来衡量。
四、结论
到现在我国还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低碳旅游景区,对于严格意义上的低碳旅游标准对于低碳景区。对于我国来说低碳旅游景区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而低碳旅游景区的概念模型和评价体系在我国更是一种尝试,是一种对于旅游、低碳方面环保的创新。对于评价一个低碳旅游区对于现在中国的旅游监管部门仍是一个庞杂而系统的工程,但对于低碳景区的发展评估仍是一个景区发展的核心之一。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
响应模型,构建了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的本文,结合以上几点可以发现,为定量评价低碳景区发展潜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存在的问题
低碳景区使得行的发展规则应运而生,比如怎样咋科学选择标准?怎样将低碳标准融入于现行景区评价体系中?怎样在运行低碳标准的同时体现现有体制?怎样客观看待一个景区的发展水平?以及怎样从不同层面实施低碳转型?在这些问题面前,站着是各位学者、政府、企业人员,这需要他们和环保人士一起对未来的低碳旅游进行引导和对比,使其规范化。
低碳景区的确立建立了新的景区发展方向和原则。在怎样进行更好的标准建立,在怎样更好的把现行标准融入其中,在怎么在运行机制中对景区低碳转型,这些都是需要学者及相人士共同探讨的问题。所以在更多的考虑选取自然景区的同时,加大对人文景观的认识是最有待细化的。
参考文献:
[1]付加鋒,庄贵阳,高庆先.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 ( 8 ) : 38- 43.]
[2]陈涛. 基于AHP 与DEA 的组合方法确定指标权重[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 23) : 6143 - 6145.]
[3]宋松,张建新,温丽娟,等. 基于“5R”理念的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中山陵景区为例
[4]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 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2 ) :86 - 88.
[5]谭锦,程乾. 论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构建——以四川燕子沟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0,( 11) : 117 - 118.]
作者简介:
张伟(1981—),女,汉族,河北秦皇岛市人,西南财经大学硕士,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