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当人们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思索、去求知、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教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总结这些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课堂问题设计应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符合学生现阶段心理特征的问题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例如:在有理数教学中引进“负数”一课的开头,笔者问学生:“有哪位同学发现地下停车场的楼层在电梯上显示的数字有什么不同?”小毅同学反应最快,他说:“我发现地下停车场显示的是‘-1’层。”笔者对他的发现点头肯定,并说:“像这样的数字,我们称为负数。如果把这个‘-’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1’和‘1’表示的方向相反,意义不同。”学生齐声回答。“非常好,如果生活中没有负数,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纷纷议论,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意识地对知识内容进行创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亲切感,体会其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环境,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平等交流有利于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更能让学生在相互信赖、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每次提出问题笔者都会和学生一起思考,对于学生的回答也会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判断,尽量找出学生答案的闪光点以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同时,对待回答错误的学生,笔者也会肯定其积极的一面,共同探讨回答错误的原因。这样会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高效。尤其是当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答错题时,笔者总是尽量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敢于积极发言。笔者还注重对学生進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于灾难的障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得先有创新思维。对一些内容比较单调,又有点难度的课程,学生易感到乏味和产生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适当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亲切、熟悉的情感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例如,“选择方案”是一个难度较大又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小明去商店买灯泡,正犹豫买哪种灯泡更省钱,这时节能灯和白炽灯就开始争论起来。节能灯说:“我比较省电,所以我更省钱。”白炽灯说:“我的售价低,所以我更省钱。”小明犯难了。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就“小明的难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节能灯的功率是10瓦(即0.01千瓦),售价60元;白炽灯的功率是60瓦(即0.06千瓦),售价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是0.5元/千瓦·时,选哪种灯更省钱?
  这一问题情境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议论纷纷,学习兴趣很浓,课堂学习氛围热烈,而且效果不错。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大多数的数学教学都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练习等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感。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学生自己讲评试题,使数学课堂更有激情
  每次测试结束,试卷发下去,笔者都尝试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试题,讲完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补充完善。笔者发现这样的课堂学生听得更认真,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例如,在讲解下面这道中考模拟题时就有学生主动要求上台讲评:
  如图14,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分别以AO和OB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M和等边三角形OBN,连结AN、BM相交于点P。
  (1)证明ON⊥BM;
  (2)求∠APB的大小;
  (3)如图15,若△OAM固定,将△OBN绕着点O旋转α角度(△OBN的形状和大小不变,0< α <180°),试探究∠APB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并对结论给予证明。
  第一小题的证明略。第二、三小题,参考答案给出的解法与笔者的解法一样,是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证明的,解题过程比较复杂,具体如下:
  第二小题:∵四边形MOBN为菱形 ∴BM平分∠OBN
  又在等边△OBN中,∠OBN=60°
  ∴∠MBO=30°,即∠PBA=30°
  同理∠PAB=30°
  ∴∠APB=180°-∠PAB-∠PBA
  =180°-30°-30°=120°
  第三小题:在旋转过程中∠APB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始终保持120°不变。
  证明:①若△OBN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α(0°<α<60°)或顺时针旋转α(0°<α<120°)时,则如图15,在△AON和△MOB中,∠AON=∠AOM+∠MON=60°+∠MON   又∠MOB=∠BON+∠MON=60°+∠MON ∴∠AON=∠MOB
  又AO=MO,ON=OB
  ∴△AON≌△MOB
  ∴∠ONA=∠OBM
  ∴∠APB=∠ANB+∠PBN=∠ONB
  +∠ONA+∠OBN-∠OBM=120°
  ②若△OBN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60°或顺时针旋转120°时,点P与M或O重合,此时仍有∠APB=120°。
  ③若△OBN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α(60°<α<180°)或顺时针旋转α(120°<α<180°)时,类似①可证∠APB=120°。
  正好之前讲过类似的题目,就是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证明的。因此,还没等笔者讲完,小航同学就冒出一句:“哪用这么麻烦啊,我三步就可以搞定!”笔者半信半疑,说:“那你来讲讲吧。”全班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小航讲解。具体如下:
  第三小题的解法类似于第二小题的解法。(解答略)
  新教材中关于“圆”这一章的内容已经删减了很多,基本没有学生会用到“共圆”的知识去解题。听了小航同学的解答,笔者不由自主地夸他:“嗯,不错,真的很简单!你真聪明!”其他学生也都露出了佩服的表情。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还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敢于质疑,更愿意思考,更主动地学习了。
  让学生做小老师上台讲评试题的最大好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在师生互动甚至是争论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培养了正确的思维,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这种方式也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适当安排活动课或游戏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能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游戏引入课堂,或者将一些枯燥的问题设计成活动的形式,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中,笔者利用下面的问题在班上组织了一次模拟买卖的活动。
  步骤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为:三个服装经销商在同一条街上经营服装,某种服装的进价为100元/件,甲准备以120元/件销售,乙准备以150元/件销售,丙准备以200元/件销售。销售一天后,谁盈利最多?谁最合算?
  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丙最合算,但也有学生提出丙不一定合算,理由是丙卖的数量最少。
  步骤二:设计实验活动、动手操作。实验活动:模拟商场买卖。
  1. 活动要求:(1)6位学生分三组负责服装销售。(2)其他学生作为顾客自由采购。(3)“服装经销商”在买卖结束后,进行算账,通过统计、比较、交流、讨论解决“谁最合算”这个问题,并设计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4)每个“顾客”就自己购买衣服的过程设计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
  2. 交流讨论:通过实验活动,同学间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
  步骤三:思考归纳,展示成果。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设计出了一系列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
  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活动或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
  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特点的多媒体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具有很大的作用,它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已经越来越突出,它为数学教学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通过动画模拟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引入教学时播放“海上日出”的动画,让学生对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从动画中抽象出直线(地平线)与圆(太阳),让学生讨论直线与圆有哪些位置关系,这些位置关系与哪些数学量有关等。
  图1中,A是动点,拖动它可改变圆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大小(半径)有关。
  图2中,1是动直线,拖动它可改变直线与圆之间的距离。学生会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直线到圆的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也有关。
  动画中优美的画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将熟悉的场景与抽象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可运动的课件,体验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一课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研究圆锥侧面展开图时,如果能借助“几何画板”平台,用动画演示圆锥侧面展开的过程,并配上不同的颜色,则可以加深学生对原图与侧面展开图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去观察、去联想、去猜测、去进行再发现的尝试,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尝到再发现的喜悦,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之间的矛盾。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适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效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活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的教学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运动员掷铅球的动画,让学生观察铅球从发射到落地的整个过程,观察铅球运行的最高点(顶点)、发射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以及铅球的运行轨迹(抛物线),接着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都能用本节课要学习的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一开始的视频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意识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与运动员掷铅球有很大的关联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被激发出来了。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觉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吴萌.课程改革的难题及对策[J].人民教育,2002(06).
  [2]王慧.数学实验教学的引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3]刘志梅.浅谈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的确,如果教师不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即使花再大的力气构建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其结果也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说,研究学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一生的功课。  在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僅凭自己的主观感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由此可见,新时代有新要求,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更注重的是“育人”。而古坝“韩氏家训”的内容正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利用该本土文化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因而“孝父母”作为古坝“韩氏家训”的内容之一,有更多的育人价值值得去挖掘。小学语文教学蕴藏着巨大的育
期刊
正如农民不能拔苗助长而只能依靠庄稼自身的茁壮成长获得收成,教练不能越俎代庖而只能倚赖运动员自主的拼搏创造佳绩,教师也不能取学生而代之,而只能创造各种条件促使学生自己能动地发展。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输入了某种程序去应考的“机器人”,而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认识潜能的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作为“各门学科之母”的语文科教学中,这一理念早已成为全体教育者的共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性地位被忽视的现象仍然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灵活地应用估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的教学也会随着学生估算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而变得轻松。掌握必要的估算策略和估算技巧,是新时代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文章从估算的本质和意义、估算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策略、解答计算题的估算策略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估算策略等五个方面对小学估算教学进行了思考。 
期刊
【摘 要】有效加强思品教学和时政教育的整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思品教学中融入时政播报的必要性,探索了时政素材的选择、具体的课堂操作步骤,并从学生方面对时政播报在思品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反馈和评价,最后对如何将时政播报更好地融入思品课堂并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思品教学;时政播报;时政素材  一说起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对经典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学校将经典诵读融入学校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设能够丰富和优化语文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盈学生的智力资本。文章基于《小学阶段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研究》课题研究,探讨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对策,以提高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对策  随着素质
期刊
【摘 要】研学后教理念下的语文学习,“后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研学课堂中的“后教环节”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它具有灵活性,是个动态的過程。文章从众多的教学案例中归纳出三个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后教策略,即精准追问,激发探究兴趣,深化思维训练;应用信息技术,拓宽互动时空,落实语用训练;调动知识储备,学会知识迁移,提升学习效率。希望能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效
期刊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规律,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语文教学也必须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  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总目标,努力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语文教学必须聚焦一个核心,即以语言为核心;强化两项实践,即阅读实践和表达实践;落实五字目标,即“背、读、说、写、书”(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广东省科研课题《基于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实践课例的第三课时,本课学习的新知识点有背景外观切换、定位以及平滑移动等动作指令。背景外观切换指令是上一节课背景导入指令的延伸,動作指令是编辑Scratch动画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指令。所以本课是学习Scratch动画基础的一课,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之后学习制作更具动态、交互性更强的Scratch作品做
期刊
【摘 要】微课是教育信息资源的新热点,也是课堂教学焕发出的新的生命力。文章介绍了微课的特征,对信息技术课堂使用微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学校信息技术科组开发微课与应用微课教学为案例,深入研究了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收获与启示。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教学启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课程教学资源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且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