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是教育信息资源的新热点,也是课堂教学焕发出的新的生命力。文章介绍了微课的特征,对信息技术课堂使用微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学校信息技术科组开发微课与应用微课教学为案例,深入研究了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收获与启示。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教学启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课程教学资源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且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促进了个性化教学,提高了课堂综合效率,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
一、微课资源的特征
本文中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微课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主要特点是:第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某个教学环节。第二,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组成的核心要素为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此外还囊括了练习与测试等,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第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时长较短,一般为5~8分钟,便于教师与学生在线及下载学习。第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扩充性,赋予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视频,增加所需的教学资源的机会,可不断补充与给养教学。
二、信息技术课堂使用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信息技术课堂为微课提供了硬件支撑,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同时我校学生大多数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辅助学习。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胜任常规的基于网络和微课的学习资源制作、学习资源管理和发布等任务。
再者,根据对“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微课实施可行性调查”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我校信息技术科组教师认为,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具备动画、动态演示,趣味性强,可以灵活使用,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上运用微课,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三、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一)开发流程
微课的开发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经本校信息技术科组成员的尝试与实践,总结出五个开发环节,每个环节紧密相连。
1. 合理选题
合理选题是微课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和理念。因此,选题要基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者某个教学进程,既能体现课程改革,又能反映学科特征,且具有典型性和实际的学习意义。
2. 教学设计
一个优秀的微课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设计。我校信息技术科组教师自觉养成了构建自主拓展延伸课堂的教学习惯,能基于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实效。
3. 课堂教学
微课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完整的课堂教学,而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教师利用这一环节,以视频为载体记录、展现真实的课堂,完成明确的、精细化的教学任务。
4. 收集素材
微课的素材类型是多样的,如视频、音频、图片、文本以及多媒体动画等等,要保证素材使用的质量和便利性,从素材的获取到呈现,都应充分发挥超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使用微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调动各种素材。
5. 开发制作
微课的技术开发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按照编写的知识点脚本的内容,将前期准备好的素材以穿插的方式进行知识点内容的整合,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形成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组合的微课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内容与动作展现的连贯性和同步性,注意每一环节对教学目标呈现的作用,最后还要对微课资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编辑和修改,以確保微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微课播放的顺畅和连贯性。
(二)微课案例的设计及制作
1. 微课任务单和脚本的设计
微课的本质特征就是“微”,这也是它与传统教学资源的区别。因此,对其进行设计要体现一种微观教学设计的思想。微观教学设计是对知识点和知识单元进行的设计,对一个知识整体进行切割,合理地分割成若干个具有单独教学目标的有效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校信息技术科组教师共同讨论制定了“微课任务单”(表1)和“微课脚本设计表”(表2)。
2.《认识SmartArt图形》微课案例的制作过程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微课的学习内容是SmartArt图形的使用,通过微课,可以让初学者理解SmartArt图形的概念,并且知道SmartArt图形的作用,通过操作演示让学习者更加清晰地学习、使用,能创建SmartArt图形和对SmartArt图形进行个性化的编辑。
(2)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能创建SmartArt图形,掌握灵活利用SmartArt图形表达信息的方法,体验用SmartArt图形表达信息的形象、快捷、有效,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
(3)《认识SmartArt图形》微课的设计(见表3、表4)
(三)微课资源使用的教学实践
本论文的实践研究在前期准备阶段已经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微课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确定如何设计微课和使用微课教学,引入“研学后教”的课程理念,并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微课教学。 基于微课的课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两部分:课前活动和课中活动。课前活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微课的课程设计,一个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微课教学是以微课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交流解决。课中活动由任务驱动和作品上交两部分组成。在进行课中活动时,学生进行问题的汇总交流与探讨,教师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将全部的知识吸收。
在教学实践阶段,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观察课堂的实际情况,了解在使用微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与传统教学相比哪种方式获取信息的效率更高、微课需要如何改进等问题。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更倾向于微课教学。课堂上,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能及时跟教师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
四、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启示
我校信息技术科引入微课教学是为了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此进行了微课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等过程的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2. 微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对于被动接受知识,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加集中。
3. 微课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细分,每一节微课的教学内容少而精,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因此学得更加牢固,能够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以下启示:
微课的开发方式和途径多样化,高质量的微课在内容呈现、技术运用、艺术效果及创新性等方面均有要求。我校信息技术教师需不断学习信息化环境下的“微课程”设计的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扩充微课的数量,提升微课的质量,让微课在应用中发挥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文德.情境微課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中小学教育及校外教育处著;罗星凯,李萍昌,吴娴,张琴美等译.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的思想、观点与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胡玉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
[4]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
[5]王荣生.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6(06).
[6]王伟晔.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小学信息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教学启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课程教学资源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且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促进了个性化教学,提高了课堂综合效率,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
一、微课资源的特征
本文中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微课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主要特点是:第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某个教学环节。第二,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组成的核心要素为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此外还囊括了练习与测试等,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第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时长较短,一般为5~8分钟,便于教师与学生在线及下载学习。第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扩充性,赋予教师围绕课堂教学视频,增加所需的教学资源的机会,可不断补充与给养教学。
二、信息技术课堂使用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信息技术课堂为微课提供了硬件支撑,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同时我校学生大多数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辅助学习。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胜任常规的基于网络和微课的学习资源制作、学习资源管理和发布等任务。
再者,根据对“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微课实施可行性调查”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我校信息技术科组教师认为,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具备动画、动态演示,趣味性强,可以灵活使用,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上运用微课,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三、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一)开发流程
微课的开发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经本校信息技术科组成员的尝试与实践,总结出五个开发环节,每个环节紧密相连。
1. 合理选题
合理选题是微课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和理念。因此,选题要基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者某个教学进程,既能体现课程改革,又能反映学科特征,且具有典型性和实际的学习意义。
2. 教学设计
一个优秀的微课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设计。我校信息技术科组教师自觉养成了构建自主拓展延伸课堂的教学习惯,能基于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实效。
3. 课堂教学
微课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完整的课堂教学,而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教师利用这一环节,以视频为载体记录、展现真实的课堂,完成明确的、精细化的教学任务。
4. 收集素材
微课的素材类型是多样的,如视频、音频、图片、文本以及多媒体动画等等,要保证素材使用的质量和便利性,从素材的获取到呈现,都应充分发挥超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使用微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调动各种素材。
5. 开发制作
微课的技术开发要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按照编写的知识点脚本的内容,将前期准备好的素材以穿插的方式进行知识点内容的整合,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形成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组合的微课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内容与动作展现的连贯性和同步性,注意每一环节对教学目标呈现的作用,最后还要对微课资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编辑和修改,以確保微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微课播放的顺畅和连贯性。
(二)微课案例的设计及制作
1. 微课任务单和脚本的设计
微课的本质特征就是“微”,这也是它与传统教学资源的区别。因此,对其进行设计要体现一种微观教学设计的思想。微观教学设计是对知识点和知识单元进行的设计,对一个知识整体进行切割,合理地分割成若干个具有单独教学目标的有效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校信息技术科组教师共同讨论制定了“微课任务单”(表1)和“微课脚本设计表”(表2)。
2.《认识SmartArt图形》微课案例的制作过程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微课的学习内容是SmartArt图形的使用,通过微课,可以让初学者理解SmartArt图形的概念,并且知道SmartArt图形的作用,通过操作演示让学习者更加清晰地学习、使用,能创建SmartArt图形和对SmartArt图形进行个性化的编辑。
(2)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能创建SmartArt图形,掌握灵活利用SmartArt图形表达信息的方法,体验用SmartArt图形表达信息的形象、快捷、有效,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
(3)《认识SmartArt图形》微课的设计(见表3、表4)
(三)微课资源使用的教学实践
本论文的实践研究在前期准备阶段已经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使用微课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确定如何设计微课和使用微课教学,引入“研学后教”的课程理念,并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微课教学。 基于微课的课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两部分:课前活动和课中活动。课前活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微课的课程设计,一个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微课教学是以微课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交流解决。课中活动由任务驱动和作品上交两部分组成。在进行课中活动时,学生进行问题的汇总交流与探讨,教师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将全部的知识吸收。
在教学实践阶段,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观察课堂的实际情况,了解在使用微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与传统教学相比哪种方式获取信息的效率更高、微课需要如何改进等问题。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更倾向于微课教学。课堂上,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能及时跟教师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
四、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启示
我校信息技术科引入微课教学是为了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此进行了微课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等过程的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强烈的感官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2. 微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对于被动接受知识,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加集中。
3. 微课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细分,每一节微课的教学内容少而精,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因此学得更加牢固,能够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以下启示:
微课的开发方式和途径多样化,高质量的微课在内容呈现、技术运用、艺术效果及创新性等方面均有要求。我校信息技术教师需不断学习信息化环境下的“微课程”设计的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扩充微课的数量,提升微课的质量,让微课在应用中发挥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文德.情境微課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中小学教育及校外教育处著;罗星凯,李萍昌,吴娴,张琴美等译.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的思想、观点与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胡玉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
[4]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
[5]王荣生.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6(06).
[6]王伟晔.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小学信息技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