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南海子公园一期于2010年9月26日建成开园,至今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参观过南海子公园的游客对南海子公园赞不绝口,不但称赞科学的规划设计,独具匠心的环境建设,清新怡人的景观布置,更感慨其环境治理的规模庞大、建设速度惊人、建成效果显著。作为历史上的皇家狩猎之所,今天能够得以再现,旧貌换新颜,为北京市民提供一个旅游休闲、低碳生活的好去处,实在是北京市民的一大幸事,也是“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的一次科学实践。
历史上的南海子
历史上,南海子地区曾是北京城南最大的湿地,位于永定河与温榆河两水系的冲积平原的交汇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习惯对水汇之处的湖泊称为“海子”或“泡子”,南海子之名由此得来。
南海子曾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猎场,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南海子的发展承载着北京南城的历史文化沿革。它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水文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猎活动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北京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古代王朝国都后,为了满足帝王巡幸游猎和训练兵马活动的需要,这座历史上著名的皇家苑囿也就应运而生了。
辽、金时期,帝王经常在这里举行渔猎活动,被称为“春水”。据《辽史》载:戊子,阅骑兵、步兵于南郊。那时,大辽的王公贵族们每年都来这里“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春尽乃还”。可见,南海子作为行围狩猎、练兵校武之地肇始于辽代。
元代时,由于蒙古族历来重视骑射,更把这一带当做游猎和训练兵马的重要场所,并开始营建苑囿,时称“下马飞放泊”。元世祖忽必烈经常来此“放鹰捕猎”。元朝时在下马飞放泊堆筑晾鹰台、建幄殿。经过一番营建,下马飞放泊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元朝统治者大都城南的皇家苑囿。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扩充元下马飞放泊,四周筑起土墙,开辟了北大红门、南大红门、东红门、西红门。并命名曰南海子,使之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皇家苑囿。明朝统治者在南海子里大兴土木,先后修筑了旧衙门提督官署和新衙门提督官署,以及关帝庙、灵通庙、镇国观音寺等。后来还在南海子里修建了二十四园,派海户千余守视海子中的獐鹿雉兔。经过明朝历代统治者大规模的修葺,南海子已经成为明代北京城南一座风光绮丽的著名皇家苑囿。苑中奇花异果,嘉树甘木,百草绿缛,群卉芳菲,禽兽鱼鳖,丰殖繁育。南海子因此成为“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不过到了明隆庆年间,南海子因年久失修,已日渐衰落,南海子围墙被泛滥的卢沟河水冲溃崩圮,苑中的树木也被盗卖,禽兽也因失去了栖身之所而四散奔逃,一派凄凉败落的景象。
清朝入主中原,即把南海子做为皇家苑囿重加修葺。在明朝南海子围墙的基础上重新堆筑后新辟五门,连同明代的四座海子门一共九座。清乾隆年间,将原来的土墙改建成砖墙,并增设了十三座角门。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先后在南海子修建了数处行宫,有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团河行宫;另外还建有寺庙和道观,有德寿寺、永慕寺、关帝庙、宁佑庙、元灵宫等。经过数十年的精心营建,南海子进入鼎盛时期,苑中湖沼如镜,林木葱茏,鹿鸣双柳,虎啸鹰台,生机勃勃。
清朝时,南海子不仅是帝王行围狩猎、驻跸临憩的地方,还是处理朝政的场所,与城中的紫禁城、西郊的“三山五园”一起形成清廷三大政治中心之一。在这里,顺治皇帝接见了西藏五世达赖喇嘛,乾隆皇帝接见了西藏六世班禅,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统治,在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由于南海子内的行宫地处郊外,幽静闲适,环境怡人,因此也是清皇室讲经育才之所。史料记载,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康熙皇帝巡行南海子数十次,每次都亲自讲经或命手下大臣讲学。此外这里也是皇子、皇孙们的读书学习之所,南海子四座行宫内均有御书房,以例每年都要在这里学习一个月。这里同时也是清皇室观放烟花等娱乐活动的场所。每年正月,宫里庆赏元宵节观放烟火。由于担心宫里失火,后来上元节前后皇帝必巡行南海子,在驻跸行宫燃放烟火。
1890年,永定河决口泛滥,北京城南一片泽国,南海子围墙多半倾圮,从苑囿内逃出的麋鹿、黄羊等被饥饿的灾民们捕食许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使南海子遭受一场空前洗劫。行宫寺庙被焚毁,鸟兽尽被射杀;在战乱中,南海子中囿养的我国最后一群珍贵的麋鹿也被抢掠一空,流落异国他乡。自此以后,南海子,这座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皇家苑囿便一蹶不振,日趋萧条。
新中国成立后,南海子地区演变为南郊农场,以发展农业为主。为了满足当时北京城区建设的需要,本地区开始挖沙取土、烧砖。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海子地区原有湿地逐渐消失,尤其是核心地域的三海子地区(公园规划范围),非法挖沙十分猖獗,地表植被严重破坏,现状坑塘又被不加分类、不加隔离的垃圾填埋,总量达到2400多万立方米,土壤、空气、地下水受到污染。最近十几年,本地区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公园建设前超过10万人,催生了大量的违章建设和低端产业,给社会治安及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深处其中的麋鹿保护区被垃圾场包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南海子的重生
构建北京南郊生态体系,建设南海子郊野公园的设想早就写进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南海子公园仅是南郊生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公园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其中公园面积为7.86平方公里。公园规划范围北至南五环、南至黄亦路、西至104国道、东至凉水河,处于北京市中心城区、大兴新城和大兴新航城之间的核心位置。公园建成后,将是北京最大的郊野公园,与北部奥运文化、中心城历史文化遥相呼应。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南城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2009年9月,北京三年城南行动计划出台。南海子郊野公园建设成为南城行动计划的重点生态项目。大兴区政府设立专门的公园建设指挥部,开始南海子郊野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南海子公园建设分两期进行,公园一期占地160公顷,二期占地约600公顷,整个公园面积相当于4个颐和园大小。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南海子郊野公园建设高度重视,2009年11月19日,市委书记刘淇视察郊野公园筹建现场,要求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好南海子郊野公园。2009年12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也亲临郊野公园筹建现场,指出公园建设对推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市级领导对公园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大力推进了公园建设进度。
2010年1月16日,南海子公园一期正式开工,经过近十个月的建设,于2010年9月底建成对外开放。南海子终于获得了重生。
看得到和看不到的
走近今天的南海子公园,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高大雄伟、具有明清皇家建筑风格的牌楼,使人不由联想起南海子历史上与皇家的关系。走过牌楼,一大片的湖面映入眼帘,湖水清澈,放养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又很快消失在水中,只在水面上留下一圈圈的波纹。据了解,海子里的水是来自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虽然人不可以饮用,但作为景观用水和浇灌用水完全符合环保标准。漫步在南海子公园的小路上,满眼的花草树木,令人心旷神怡。转上一圈,感觉回归了自然。
公园目前已形成东南部主门景观区、西南部山地景观区、西部湿地风貌区、北部南囿秋风景区和东部园艺花卉景观区等五大景区,有朱雀迎宾、昆石双柳、鸟语瑶台、枫林醉爱、溪谷春晓、观鹿台、圣石桥、陂塘雁影、望原亭、晾鹰台、银杏听涛、国色天香、海户人家、百草杏林、日晷广场、上林花坞等16个景点,并与原有的麋鹿苑连成了一片。
当你在公园中尽情欣赏美景,大口呼气清新的空气时,你是否知道,南海子公园的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土地权属混乱、低端产业密布、流动人口聚集,建设公园需要土地置换、搬迁村民、疏散人口、平衡各方利益。据了解,仅拆迁就涉及到14个行政村,其中8个村村民整建制搬迁,工作量十分庞大。除此之外,公园的生态环保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别忘了,这里可是一个非正规的垃圾填埋场,以前非法挖沙取土形成的众多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坑塘全部堆满了垃圾,如果不把这些垃圾进行环保处理,会继续污染此地环境。
通过专业单位现场调查、勘探与计算评估,南海子公园一期用地范围内的垃圾分为建筑渣土和生活垃圾两大类,且呈现出建筑渣土中局部杂填生活垃圾的特点。垃圾体总量为2400多万立方米。其中建筑渣土约占总量的93%,生活垃圾约占总量的7%。生活垃圾的成分以塑料、木块、纺织物等为主,气味难闻,释放的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建筑渣土主要成分为砖块、水泥块、碎石等,相对生活垃圾而言,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垃圾填埋厚度一般在9至15米左右,最厚达22米多。
为了彻底治理这些垃圾,建设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方案。垃圾治理的总体思路是就地环保处理,不得出园。对生活垃圾填埋区域的治理方案是:开挖并进行筛分处理,对筛分后产生的塑料、织物等不易降解的生活垃圾,在园内选一个规则的坑,做防渗处理,然后用高密度PE膜包起来,密封严实后采用卫生填埋;筛分出的腐殖土用于园区内的绿化;筛分出的砖头、瓦块机械破碎后,用于公园内道路基础或建造人工山体,部分用做公园一期水池底部材料。
公园中规划的水系主体几乎全部位于垃圾填埋区,而区内厚达10余米的建筑渣土成分复杂、粒径差异极大,垃圾堆填时间较短,自然沉降、压缩过程未完成,现状仍处于松散状态,为了保证蓄水后不出问题,也要进行环保治理。治理方案为:对规划水域区向下挖5米,并对开挖后的场底和边坡进行必要的换土和防渗处理。开挖出的建筑渣土用于人工造山、湖底回填、生活垃圾填埋区回填、园内道路建设。
公园绿化区域也有效利用了建筑垃圾,通过对建筑垃圾填埋区域地面以下2.5米的建筑垃圾进行置换,为公园内绿化工程提供实施条件,置换用土部分外购,部分使用生活垃圾筛分出的腐殖土。
据了解,南海子公园一期投资24亿元,共拆迁建筑物60万平方米,处理建筑垃圾800万立方米,生活垃圾60万立方米,完成土方500万立方米,开挖水面450亩,铺建各种道路约3万米,堆山造林,种植乔木、常绿树及灌木约20万株,地被约150万平方米。短短的9个多月完成了这么大的工作量,这种奇迹的出现,得益于北京城南行动计划,也彰显了大兴区要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带动区域高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南海子公园的未来
南海子郊野公园以恢复生态湿地为依托,以自然郊野为特色,以皇家文化为底蕴,以旅游休闲为载体,是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展示、科普科研为一体,服务首都,面向全国的一座大型湿地公园。
未来的南海子公园,将形成“八大景区、三十六景点”,体现皇家园林空间格局,山水环抱、南北呼应,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同时着力打造春有万枝花节、夏有湿地鹿鸣、秋有南囿秋风、冬有猎苑冬雪,“九台环碧、南海欣荣”的生态与文化景区,实现全年赏花、四季有景的格局。
(本文素材由南海子公园管理处提供)
(责任编辑:文雪峰)
历史上的南海子
历史上,南海子地区曾是北京城南最大的湿地,位于永定河与温榆河两水系的冲积平原的交汇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习惯对水汇之处的湖泊称为“海子”或“泡子”,南海子之名由此得来。
南海子曾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猎场,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南海子的发展承载着北京南城的历史文化沿革。它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水文条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猎活动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北京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古代王朝国都后,为了满足帝王巡幸游猎和训练兵马活动的需要,这座历史上著名的皇家苑囿也就应运而生了。
辽、金时期,帝王经常在这里举行渔猎活动,被称为“春水”。据《辽史》载:戊子,阅骑兵、步兵于南郊。那时,大辽的王公贵族们每年都来这里“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春尽乃还”。可见,南海子作为行围狩猎、练兵校武之地肇始于辽代。
元代时,由于蒙古族历来重视骑射,更把这一带当做游猎和训练兵马的重要场所,并开始营建苑囿,时称“下马飞放泊”。元世祖忽必烈经常来此“放鹰捕猎”。元朝时在下马飞放泊堆筑晾鹰台、建幄殿。经过一番营建,下马飞放泊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元朝统治者大都城南的皇家苑囿。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扩充元下马飞放泊,四周筑起土墙,开辟了北大红门、南大红门、东红门、西红门。并命名曰南海子,使之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皇家苑囿。明朝统治者在南海子里大兴土木,先后修筑了旧衙门提督官署和新衙门提督官署,以及关帝庙、灵通庙、镇国观音寺等。后来还在南海子里修建了二十四园,派海户千余守视海子中的獐鹿雉兔。经过明朝历代统治者大规模的修葺,南海子已经成为明代北京城南一座风光绮丽的著名皇家苑囿。苑中奇花异果,嘉树甘木,百草绿缛,群卉芳菲,禽兽鱼鳖,丰殖繁育。南海子因此成为“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不过到了明隆庆年间,南海子因年久失修,已日渐衰落,南海子围墙被泛滥的卢沟河水冲溃崩圮,苑中的树木也被盗卖,禽兽也因失去了栖身之所而四散奔逃,一派凄凉败落的景象。
清朝入主中原,即把南海子做为皇家苑囿重加修葺。在明朝南海子围墙的基础上重新堆筑后新辟五门,连同明代的四座海子门一共九座。清乾隆年间,将原来的土墙改建成砖墙,并增设了十三座角门。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先后在南海子修建了数处行宫,有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团河行宫;另外还建有寺庙和道观,有德寿寺、永慕寺、关帝庙、宁佑庙、元灵宫等。经过数十年的精心营建,南海子进入鼎盛时期,苑中湖沼如镜,林木葱茏,鹿鸣双柳,虎啸鹰台,生机勃勃。
清朝时,南海子不仅是帝王行围狩猎、驻跸临憩的地方,还是处理朝政的场所,与城中的紫禁城、西郊的“三山五园”一起形成清廷三大政治中心之一。在这里,顺治皇帝接见了西藏五世达赖喇嘛,乾隆皇帝接见了西藏六世班禅,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统治,在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由于南海子内的行宫地处郊外,幽静闲适,环境怡人,因此也是清皇室讲经育才之所。史料记载,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康熙皇帝巡行南海子数十次,每次都亲自讲经或命手下大臣讲学。此外这里也是皇子、皇孙们的读书学习之所,南海子四座行宫内均有御书房,以例每年都要在这里学习一个月。这里同时也是清皇室观放烟花等娱乐活动的场所。每年正月,宫里庆赏元宵节观放烟火。由于担心宫里失火,后来上元节前后皇帝必巡行南海子,在驻跸行宫燃放烟火。
1890年,永定河决口泛滥,北京城南一片泽国,南海子围墙多半倾圮,从苑囿内逃出的麋鹿、黄羊等被饥饿的灾民们捕食许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使南海子遭受一场空前洗劫。行宫寺庙被焚毁,鸟兽尽被射杀;在战乱中,南海子中囿养的我国最后一群珍贵的麋鹿也被抢掠一空,流落异国他乡。自此以后,南海子,这座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皇家苑囿便一蹶不振,日趋萧条。
新中国成立后,南海子地区演变为南郊农场,以发展农业为主。为了满足当时北京城区建设的需要,本地区开始挖沙取土、烧砖。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海子地区原有湿地逐渐消失,尤其是核心地域的三海子地区(公园规划范围),非法挖沙十分猖獗,地表植被严重破坏,现状坑塘又被不加分类、不加隔离的垃圾填埋,总量达到2400多万立方米,土壤、空气、地下水受到污染。最近十几年,本地区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公园建设前超过10万人,催生了大量的违章建设和低端产业,给社会治安及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深处其中的麋鹿保护区被垃圾场包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南海子的重生
构建北京南郊生态体系,建设南海子郊野公园的设想早就写进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南海子公园仅是南郊生态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公园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其中公园面积为7.86平方公里。公园规划范围北至南五环、南至黄亦路、西至104国道、东至凉水河,处于北京市中心城区、大兴新城和大兴新航城之间的核心位置。公园建成后,将是北京最大的郊野公园,与北部奥运文化、中心城历史文化遥相呼应。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南城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2009年9月,北京三年城南行动计划出台。南海子郊野公园建设成为南城行动计划的重点生态项目。大兴区政府设立专门的公园建设指挥部,开始南海子郊野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南海子公园建设分两期进行,公园一期占地160公顷,二期占地约600公顷,整个公园面积相当于4个颐和园大小。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南海子郊野公园建设高度重视,2009年11月19日,市委书记刘淇视察郊野公园筹建现场,要求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建设好南海子郊野公园。2009年12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也亲临郊野公园筹建现场,指出公园建设对推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市级领导对公园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大力推进了公园建设进度。
2010年1月16日,南海子公园一期正式开工,经过近十个月的建设,于2010年9月底建成对外开放。南海子终于获得了重生。
看得到和看不到的
走近今天的南海子公园,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高大雄伟、具有明清皇家建筑风格的牌楼,使人不由联想起南海子历史上与皇家的关系。走过牌楼,一大片的湖面映入眼帘,湖水清澈,放养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又很快消失在水中,只在水面上留下一圈圈的波纹。据了解,海子里的水是来自小红门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虽然人不可以饮用,但作为景观用水和浇灌用水完全符合环保标准。漫步在南海子公园的小路上,满眼的花草树木,令人心旷神怡。转上一圈,感觉回归了自然。
公园目前已形成东南部主门景观区、西南部山地景观区、西部湿地风貌区、北部南囿秋风景区和东部园艺花卉景观区等五大景区,有朱雀迎宾、昆石双柳、鸟语瑶台、枫林醉爱、溪谷春晓、观鹿台、圣石桥、陂塘雁影、望原亭、晾鹰台、银杏听涛、国色天香、海户人家、百草杏林、日晷广场、上林花坞等16个景点,并与原有的麋鹿苑连成了一片。
当你在公园中尽情欣赏美景,大口呼气清新的空气时,你是否知道,南海子公园的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土地权属混乱、低端产业密布、流动人口聚集,建设公园需要土地置换、搬迁村民、疏散人口、平衡各方利益。据了解,仅拆迁就涉及到14个行政村,其中8个村村民整建制搬迁,工作量十分庞大。除此之外,公园的生态环保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别忘了,这里可是一个非正规的垃圾填埋场,以前非法挖沙取土形成的众多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坑塘全部堆满了垃圾,如果不把这些垃圾进行环保处理,会继续污染此地环境。
通过专业单位现场调查、勘探与计算评估,南海子公园一期用地范围内的垃圾分为建筑渣土和生活垃圾两大类,且呈现出建筑渣土中局部杂填生活垃圾的特点。垃圾体总量为2400多万立方米。其中建筑渣土约占总量的93%,生活垃圾约占总量的7%。生活垃圾的成分以塑料、木块、纺织物等为主,气味难闻,释放的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大;建筑渣土主要成分为砖块、水泥块、碎石等,相对生活垃圾而言,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垃圾填埋厚度一般在9至15米左右,最厚达22米多。
为了彻底治理这些垃圾,建设者们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方案。垃圾治理的总体思路是就地环保处理,不得出园。对生活垃圾填埋区域的治理方案是:开挖并进行筛分处理,对筛分后产生的塑料、织物等不易降解的生活垃圾,在园内选一个规则的坑,做防渗处理,然后用高密度PE膜包起来,密封严实后采用卫生填埋;筛分出的腐殖土用于园区内的绿化;筛分出的砖头、瓦块机械破碎后,用于公园内道路基础或建造人工山体,部分用做公园一期水池底部材料。
公园中规划的水系主体几乎全部位于垃圾填埋区,而区内厚达10余米的建筑渣土成分复杂、粒径差异极大,垃圾堆填时间较短,自然沉降、压缩过程未完成,现状仍处于松散状态,为了保证蓄水后不出问题,也要进行环保治理。治理方案为:对规划水域区向下挖5米,并对开挖后的场底和边坡进行必要的换土和防渗处理。开挖出的建筑渣土用于人工造山、湖底回填、生活垃圾填埋区回填、园内道路建设。
公园绿化区域也有效利用了建筑垃圾,通过对建筑垃圾填埋区域地面以下2.5米的建筑垃圾进行置换,为公园内绿化工程提供实施条件,置换用土部分外购,部分使用生活垃圾筛分出的腐殖土。
据了解,南海子公园一期投资24亿元,共拆迁建筑物60万平方米,处理建筑垃圾800万立方米,生活垃圾60万立方米,完成土方500万立方米,开挖水面450亩,铺建各种道路约3万米,堆山造林,种植乔木、常绿树及灌木约20万株,地被约150万平方米。短短的9个多月完成了这么大的工作量,这种奇迹的出现,得益于北京城南行动计划,也彰显了大兴区要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带动区域高端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南海子公园的未来
南海子郊野公园以恢复生态湿地为依托,以自然郊野为特色,以皇家文化为底蕴,以旅游休闲为载体,是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展示、科普科研为一体,服务首都,面向全国的一座大型湿地公园。
未来的南海子公园,将形成“八大景区、三十六景点”,体现皇家园林空间格局,山水环抱、南北呼应,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同时着力打造春有万枝花节、夏有湿地鹿鸣、秋有南囿秋风、冬有猎苑冬雪,“九台环碧、南海欣荣”的生态与文化景区,实现全年赏花、四季有景的格局。
(本文素材由南海子公园管理处提供)
(责任编辑:文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