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的教学中,是经济学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案例穿插、案例陈述、案例讨论、案例辩论和案例实验几种操作模式,以期待和同行交流提高。
关键词:经济学 案例教学 操作模式
经济学,“经世济民”,它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经济学注重实证分析,有大量的数学模型和图形分析,这对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会比较吃力,而且也很容易使教学陷入枯燥。然而经济现象是鲜活的,它无时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如何从抽象的数学推导过渡到鲜活的经济现象中来?运用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案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意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
本文旨在探讨和归纳经济学案例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模式,以便于和同行一起交流提高。
一、案例穿插,激活传统讲授
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创新,讲授是基础所在。从经济概念入手,娓娓道来,经济学的渊源、发展、轮廓便会清晰起来。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不像专业实务课那样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因此讲授切不可以教条化。在讲授时,善于引入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就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和教师的讲授活动配合,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说恩格尔系数。单纯罗列出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系数就越小。可能每个学生很快都会淡忘,但如果让学生根据每月的开支情况,计算食物支出的比例,估计自己的恩格尔系数和生活水平,那么我相信,学生一定会记忆深刻。引入案例,就会激活讲授。
具体应用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所举案例不宜过多,应着重针对重点难点举例,否则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所举案例不能过于复杂,以免学生对所要说明的理论问题产生歧义。
二、案例陈述presentation
在课堂上当众陈述经济现象,表达经济观点,这就是presentation。
有两种方式可以尝试,一是课前presentation,二是专题presentation。
每次课上占用5到10分钟时间来做课前presentation。这在不足30人的小班是可行的。学生在做课前presentation时,案例内容选取不刻意安排。内容可以是一则经济事件的报道及自己的评价,可以是用己学的相关理论对周围一些经济现象的解释,或只是报告一件最新发生的经济新闻。由于内容的开放性和简短性,学生通常会选取很前沿的经济信息,这可以使课前presentation成为教学内容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除了课前presentation以外,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案例,在课堂上特意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课后去查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形成个人观点,并专门安排课堂演讲。比如在讲“消费者行为理论”时,让学生在课后就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写一篇文章,并进行课堂发言。从饮食消费、服装消费到学习消费、情感消费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可大大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课堂的个人陈述中,也可鼓励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台下同学作现场提问。
为了课堂的演讲,有的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的背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积极准备发言稿;有的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写出分析透彻的发言稿而不惜熬夜。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培养思维技巧。这种模式带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见到的。由于这种presentation组织规模较大,一学期安排两三次即可。
三、案例讨论,贯穿教学始终[2]
案例讨论既可以是选择一个小案例,也可以是综合案例。
小案例适合于在某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进行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则是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结束以后,有意识选取所涉及问题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这一形式侧重培养学生分析一些涉及内容复杂、头绪多的实际案例的能力。如讲完宏观理论后,就可以选取“我国过剩经济条件下的政策选择”进行分析,在运用中强化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采用这一形式要给学生较长的准备时间和调研时间,给学生较多的发言机会和充足的发言时间。
步骤一般可以分为课前准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总结等。
课前准备。课前把案例讨论的内容布置给学生。根据授课内容选好的案例内容介绍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结合所给案例搜集分析资料,并进行思考,也可以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程研究项目。
组织非正式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和案例讨论的需要随意组合成讨论小组,优势互补,发挥集体智慧。
课堂讨论可以由教师主持,学生发言。为保证讨论效果,也可以事先指定好中心发言人。讨论过程中提倡学生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挑战权威,培养学生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课后归纳总结。每一次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课进行归纳、总结,对存在争议的问题加以澄清,并且表扬积极参与和表现优秀的学生。
四、案例辩论,真理越辩越明
之所以区别案例讨论来组织案例辩论,主要在于辩论这种形式更容易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更容易在冲突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具体操作需要将学生分为正反方两组,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各组站在自己的立场陈述观点、驳斥对方的理由。
这一方式应当注意两点,一是案例的选择要中性化,避免非对即错的案例,并且案例的分析性和互动性都要很强,并且尽可能选取经济热点,好的案例必须蕴涵一定的问题,问题辩论越深入,教学效果越好;二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维护好辩论的秩序,使正反双方有充分而公平的发言机会,善于处理诸如辩论过程中出现冷场、偏题、过激等各种特殊情况,有能力引导和控制局面。
五、案例实验,亲历其间[2]
案例实验教学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最著名的个案就是博奕论的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由教师给出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举个例子,对商务谈判的讲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作为推销员和顾客进行模拟谈判,双方用不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台下学生可以提出疑问,阐述理由,在情景模拟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或者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判小组进行评定。模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案例模拟中所涉及的概念、方法进行理论总结和归纳。
除了模拟实验以外,我们还可以扩展案例实验的空间,让案例实验从课堂走向社会。同样是商务谈判,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到大街上去推销商品,这其实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案例社会实践要求教师统一组织,充分地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社会力量、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和学校的电教设备,努力消除“关门教学”所带来的教学与社会隔离的状态。这种模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有机会去体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经济实践过程,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从而达到学校与社会、书本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学军.加强和完善经济学案例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太原大学学报,2006年6期.
[2]郑敏.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文教资料,2006年21期.
关键词:经济学 案例教学 操作模式
经济学,“经世济民”,它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经济学注重实证分析,有大量的数学模型和图形分析,这对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会比较吃力,而且也很容易使教学陷入枯燥。然而经济现象是鲜活的,它无时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如何从抽象的数学推导过渡到鲜活的经济现象中来?运用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案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意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对特殊的、典型的事例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1]。
本文旨在探讨和归纳经济学案例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模式,以便于和同行一起交流提高。
一、案例穿插,激活传统讲授
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创新,讲授是基础所在。从经济概念入手,娓娓道来,经济学的渊源、发展、轮廓便会清晰起来。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不像专业实务课那样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因此讲授切不可以教条化。在讲授时,善于引入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就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和教师的讲授活动配合,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说恩格尔系数。单纯罗列出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系数就越小。可能每个学生很快都会淡忘,但如果让学生根据每月的开支情况,计算食物支出的比例,估计自己的恩格尔系数和生活水平,那么我相信,学生一定会记忆深刻。引入案例,就会激活讲授。
具体应用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所举案例不宜过多,应着重针对重点难点举例,否则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所举案例不能过于复杂,以免学生对所要说明的理论问题产生歧义。
二、案例陈述presentation
在课堂上当众陈述经济现象,表达经济观点,这就是presentation。
有两种方式可以尝试,一是课前presentation,二是专题presentation。
每次课上占用5到10分钟时间来做课前presentation。这在不足30人的小班是可行的。学生在做课前presentation时,案例内容选取不刻意安排。内容可以是一则经济事件的报道及自己的评价,可以是用己学的相关理论对周围一些经济现象的解释,或只是报告一件最新发生的经济新闻。由于内容的开放性和简短性,学生通常会选取很前沿的经济信息,这可以使课前presentation成为教学内容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除了课前presentation以外,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案例,在课堂上特意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课后去查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形成个人观点,并专门安排课堂演讲。比如在讲“消费者行为理论”时,让学生在课后就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写一篇文章,并进行课堂发言。从饮食消费、服装消费到学习消费、情感消费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可大大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课堂的个人陈述中,也可鼓励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台下同学作现场提问。
为了课堂的演讲,有的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的背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积极准备发言稿;有的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有的学生为了写出分析透彻的发言稿而不惜熬夜。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培养思维技巧。这种模式带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见到的。由于这种presentation组织规模较大,一学期安排两三次即可。
三、案例讨论,贯穿教学始终[2]
案例讨论既可以是选择一个小案例,也可以是综合案例。
小案例适合于在某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进行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则是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结束以后,有意识选取所涉及问题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这一形式侧重培养学生分析一些涉及内容复杂、头绪多的实际案例的能力。如讲完宏观理论后,就可以选取“我国过剩经济条件下的政策选择”进行分析,在运用中强化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采用这一形式要给学生较长的准备时间和调研时间,给学生较多的发言机会和充足的发言时间。
步骤一般可以分为课前准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总结等。
课前准备。课前把案例讨论的内容布置给学生。根据授课内容选好的案例内容介绍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结合所给案例搜集分析资料,并进行思考,也可以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程研究项目。
组织非正式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和案例讨论的需要随意组合成讨论小组,优势互补,发挥集体智慧。
课堂讨论可以由教师主持,学生发言。为保证讨论效果,也可以事先指定好中心发言人。讨论过程中提倡学生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挑战权威,培养学生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课后归纳总结。每一次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课进行归纳、总结,对存在争议的问题加以澄清,并且表扬积极参与和表现优秀的学生。
四、案例辩论,真理越辩越明
之所以区别案例讨论来组织案例辩论,主要在于辩论这种形式更容易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更容易在冲突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具体操作需要将学生分为正反方两组,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各组站在自己的立场陈述观点、驳斥对方的理由。
这一方式应当注意两点,一是案例的选择要中性化,避免非对即错的案例,并且案例的分析性和互动性都要很强,并且尽可能选取经济热点,好的案例必须蕴涵一定的问题,问题辩论越深入,教学效果越好;二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维护好辩论的秩序,使正反双方有充分而公平的发言机会,善于处理诸如辩论过程中出现冷场、偏题、过激等各种特殊情况,有能力引导和控制局面。
五、案例实验,亲历其间[2]
案例实验教学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最著名的个案就是博奕论的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由教师给出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举个例子,对商务谈判的讲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作为推销员和顾客进行模拟谈判,双方用不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台下学生可以提出疑问,阐述理由,在情景模拟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或者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判小组进行评定。模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案例模拟中所涉及的概念、方法进行理论总结和归纳。
除了模拟实验以外,我们还可以扩展案例实验的空间,让案例实验从课堂走向社会。同样是商务谈判,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到大街上去推销商品,这其实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案例社会实践要求教师统一组织,充分地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社会力量、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和学校的电教设备,努力消除“关门教学”所带来的教学与社会隔离的状态。这种模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有机会去体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经济实践过程,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从而达到学校与社会、书本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学军.加强和完善经济学案例教学体系的初步设想.太原大学学报,2006年6期.
[2]郑敏.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文教资料,200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