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仍在,永失金庸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k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30日下午,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94岁。消息一经发布,震荡了两岸三地。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从1955年使用笔名“金庸”连载武侠小说处女座《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金庸总共写了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瑰丽奇幻的梦想,为武侠小说史乃至中国通俗文学史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根据保守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擊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被喻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六十年来,其作品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金庸的逝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新浪网)
其他文献
再见,篱笆。  秋后的篱笆接近于无用,母亲  每日拆掉半米,  用来熬粥、烧水。  不是每一根篱笆都有明天,都能等到  春天的信使。  通常它们是废柴,并无多大用处  却还能发光、发热  制造令我们温暖的火焰,一些使者。  好日子快要来了,  在大雪封门的时候,篱笆便挡不住风  也难以阻止一场细雪。  看到一些出门的人,  他们拆掉一根篱笆,拿在手里  戳向地面,  试着测试雪的深度……  而世界
期刊
提起四十年前那场雨,父母至今依然心酸。场上的麦子生芽,他们的心上扎针。  那年土地刚承包,难得风调雨顺,风吹麦香,农人心里在开花。父亲说,今年可有白馍吃了!不等麦子焦头,父亲就忙着收拾碾场事宜。他挑来井水洒湿地面,套上滚框、榫头和铁钩,拴上绳子开始碾场——把长满荒草的麦场收拾得瓷顶顶,光溜溜,真正才是麦天的开始。我感觉,碾场让麦收有了神圣的仪式感。  麦子陆续割完后,就摊在场上,晒得焦干。父母的肩
期刊
27年前,我的婚车是一辆北京吉普。  用吉普车迎亲,是当时结婚的“高配”。娘家到婆家,只有六里路,可当时第一次坐汽车的新鲜体验,令我在心底产生了一个奢望,啥时候我们也能买得起一辆汽车呢?  奢望长了四个轮子,可生活却在自行车的俩轮子下展开。婚后第一年,我在离家20多里的小镇工作,每到周末,爱人就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一路上,他使劲踩着脚蹬子,身子还有节奏地左右摇晃。我搂着他的腰,长发随风起舞。行至人少
期刊
春天写下精美诗句  春风弹奏曼妙乐章  飘飞山林的一朵云  天空遗落人间的,几只羊  泥土的枝条上,开放山泉花  季节的藤蔓上,斜卧几抹香  爱一个女子,就爱她开怀地笑  流淌满身的,温润霞光  而我,只想握住你清香的名字  把一枚迷路的月亮,請回家  责任编辑 谭 滢
期刊
草木穿越洪荒,群山绵延  隆起的主峰,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绿色铺成的绒毯,细密结实  飞鸟盘旋  站在山顶的人气宇轩昂  心中装下辽阔的天地  張开手,就是翅膀  闭上眼,物我两忘  多想带一座山浪迹天涯  不管走到哪里  疲惫的肉身都有稳稳的依托
期刊
多年前,栾川还不通公路,去一趟洛阳全靠脚量,单程就要好几天。栾川的木材如果想运到洛阳,可苦了那些放排人,辛苦不说,如果遇到激流险滩,搭上性命也是有的。因为交通闭塞,山里人的日子更苦,生活资料比如食盐,时不时也会断顿。  早些年,在粮食局工作的父亲,一次去洛阳开会穿了双新鞋,翻山越岭没多久,脚上就磨出了血泡,加上沉重的背包,他就狠狠心雇了一匹骡子……尽管半路就下来了,可结果还是受到了上级领导严厉地批
期刊
44年前,我4岁,大姐带着我和母亲去小城照相。老十字街最热闹,那里有座两层高的百货楼。就是在百货楼前,大姐用两分钱,买了一小勺红彤彤的炒河虾,那香喷喷的滋味在我脑中也飘浮了近四十年。之后十多年间,我进城的次数极其有限,对于小城的印象,也不过是个略大些的村子罢了。  十几年前,我才迁居小城,新家就安在小城东北角的一栋五层楼上。那时候,我依然感觉小城真小。从三楼下来,往东走不远就是郊村,往北走三分钟可
期刊
老家现在的有些老人,还管解手的地方叫“茅楼”。这俩字形象得很,点明了它的构造和材料——茅草搭建的“楼”。不过,这里的“楼”指的是顶棚。过去的农村人,没那么讲究,也没条件讲究,一日三餐都无法精打细算,何况是出恭呢。于是,几根木头支起来个茅草棚子,就成了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生活设施。所以,农村人管上厕所叫“去茅子”,也就顺理成章了。去茅子毕竟是办隐私事儿,所以子女稍大的人家,也会在后院一角挖个坑,用几块
期刊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陶渊明享有崇高的声誉,被后人尊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作为一位生活在晋代的诗人,其诗歌的一大特色就是质朴、自然,充满山水情怀。一生中,陶渊明共经历了五次出仕入仕,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归隐,而这与之“爱丘山”的本性与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志趣有很大关系。  陶渊明是东晋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一生为后人留下诸多宝贵的财富。众所周知,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风,其作品以描写和感悟田园生活为主。
期刊
我打小生活在山高位偏的乡下,对于城市的印象,是从课本插图上感知的,心中无不充满憧憬与想象。  七岁那年,爷爷要带我进城了。我第一次上城比那个陈奂生幸运,他上城是脚踏地跑,我是坐爷爷拉大粪的板车。我一改往日的闹腾,变得很听话。铃铛叮当响着,驴蹄子踢沓踢沓,爷爷挥动鞭子,“嘚、嘚……”地吆着毛驴,把我带进了县城。  县城有两条十字交叉的柏油路,两旁是高低错落的建筑。雄壮的,不过是四层小楼;低矮的,也就
期刊